比起高性能计算高端存储才更值得重视

比起高性能计算高端存储才更值得重视,第1张

虽然这几年随着国产化概念的兴起,我国在IT基础架构上发展的越来越好,尤其是服务器领域,涌现出联想,浪潮,华为,曙光,宝德等等新兴的服务器厂商,这些厂商如今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在国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一点从IDC报告以及CCF大会发布的HPC Top排行榜都能看出来。

但提到高端存储,首先想到的还是EMC,IBM,NetApp,HPE这些国外的厂商,无论是性能、稳定性、安全性方面的,国外的厂商都要远超国内高端存储厂商的表现。而存储国产化这个问题之所以谈的人很少,真的是我国目前的高端存储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有点大,即使想国产化。也真的很难实现在核心业务上的替代。

有人读完了上面的文章内容可能会说,你聊高端存储就聊呗,为啥开头还要加上高性能计算大会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高性能计算与高端存储的一些事。其实,也是因为参加了这么多次的高性能大会给我的感触。曾几何时,高性能计算领域也像高端存储领域一样,国产化似乎在服务器领域也是一个很难被实现的话题,但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服务器市场真的变了。

在国际超算大会(ISC2019)上公布新一期全球高性能计算机(HPC)TOP500榜单。由中国厂商研制的超算系统入围的数量继续提升,按国别占据全球首位。中国拥有最多的TOP500系统,其中219个,而来自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分列第三、第四名,这样的成绩可以说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而在高端存储方面呢?至少现在看来,国产存储与全球顶尖的高端存厂商来比还是相差的比较多的。核心业务上采用国产高端存储的选择非常少,而国外的IBM,EMC,NetApp,HPE等等,可以说选择性非常多。那么在高端存储市场,实现国产化的挑战大不大?国产化行不行呢?

高性能计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在核心芯片方面,用来商用的服务器芯片依然被英特尔AMD、IBM这样的存储厂商垄断,但是在服务器性能方面,国内服务器厂商设计的服务器无论从性能,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的服务器差距并不大,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过的了国外服务器厂商。

那么高端存储国产化可不可以?它的挑战在哪?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很多的存储业务也是用服务器来搭建的,但是不同的是,服务器的标准化程度要远远超过高端存储产品。

相比于高端存储产品,服务器产品的设计研发的难度要小很多,我们都知道,目前主流的服务器芯片都是采用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或AMD的芯片,由于芯片都是采用x86服务器,所以只要基于处理器平台来研发服务器产品就可以了,要轻松很多。

如今的服务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也让服务器的竞争更多的是打价格战。但存储产品,尤其是高端存储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功能的差异化,配置类似的服务器产品价格相差不大,但是配置看似差不多的高端存储产品,价格可能相差2倍、4倍甚至10倍。

之所以高端存储产品差异这么大,主要是解决方案不同,不同厂商推出的高端存储产品,即使配置看起来差不多,都采用了闪存、备份软件、万兆网卡等配置,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性能、稳定性、IOPS等差距很大。服务器由于越来越标准化,已经跟PC差不多,更多的是拼硬件来提升性能,而高端存储则是拼的软性方面的东西,例如代码优化,软件兼容性,IOPS性能,安全保护等等,这些参数很难通过提升硬件来达到提升产品品质的需求。

综合来看,目前其实国内在中低端存储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可用的产品,但是高端存储,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能通过提升硬件来达到国外产品的性能。高端存储的技术更类似大型机,未来可能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想要替代,真的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要想真正实现我国IT基础架构的国产化,高端存储是国内存储厂商必须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57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6
下一篇 2022-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