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软件定义存储也成为企业级IT热议的话题之一,其中,基于ARM微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也备受关注, 那么集中式的服务器架构和基于ARM微服务器架构的存储到底有何差别?就在今年的中国存储与数据峰会软件定义存储论坛上,群蜂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EO王成巍,从存储硬件、系统的角度,分享对于分布式存储技术发展的深入思考。
如今,ARM服务器芯片受到资本的青睐,不断有新玩家加入,2017年1月群蜂成立,其创新性地实现了基于ARM微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服务器平台,虽是初创公司,但该团队成员大部分都在ARM SoC芯片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可以说是积淀深厚的一家存储企业,其主打产品Apoidea Honeycomb ADS2242,一款基于ARM微服务器构架的企业级分布式存储服务器以其低功耗、高密度及高可靠等优势入选百易存储风云榜,并荣获2018年度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创新金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关于ARM存储,或者基于ARM来做服务器,最近一两个月的消息很多,华芯通发布了新的服务器芯片,Ampere也发布了ARM服务器芯片产品,包括华为年底也会发布新的多核的ARM服务器芯片产品;AWS也宣布推基于ARM服务器芯片架构的云服务器,包括相应的计算服务。AWS他们做的ARM服务器是基于以前他们收购的一家叫Annapurna Labs的芯片公司,这家公司以前主要做ARM服务器芯片,后来被收购以后,为AWS生产一些自己用的服务器芯片。Annapurna Labs这个团队跟我们团队以前都在同一家芯片公司,我们都是比较早期做ARM服务器的团队。我们觉得目前这些公司做的这些ARM多核服务器其实更多是在跟Intel做完全的头对头的竞争,他们其实更看重的市场是计算服务器这个市场。而我们目前做的基于ARM微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更集中在存储这个领域。
看一下究竟什么是基于ARM微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其实左边这个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是一个典型的Intel架构的存储。右边是我们基于ARM微服务器分布式存储系统,ARM微服务器我们用的是两核/四核的ARM CPU,有内存有Flash,这就是一个准系统;原生出SATA接口,带一个盘、两个盘甚至四个盘,在整个服务器中有多个ARM微服务器准系统,12个或24个等,后面通过以太网的连接把所有的节点都连接起来。因为这个ARM微服务器的系统,不光会跑一些存储软件,另外也把硬盘的SATA接口变成了网络接口,每个ARM微服务器模块有两个以太网接口,整个服务器也有两个交换机模块, ARM微服务器的两个网口,其中一个连接到左边的交换机,另外一个连接到右边的交换机。这就是整个架构。
我们从这个架构来看,我们看这样的集中式的服务器架构和我们基于ARM微服务器架构的存储服务器的差别。第一点,相当于我们用多个小的ARM CPU跟一个或两个集中式的Intel CPU进行竞争;另外一点,集中式架构中,用到的是SAS Expander,而ARM微服务器架构中用到的是Ethernet Switch。其实,现在在数据中心的网络中,服务器与服务器的连接绝大多数都是通过TOR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连接,所以我们通过内置以太网交换机,内部的以太网络和外部的以太网天然就可以组成了一个大的以太网交换网络。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考虑到用ARM微服务器架构来做存储应用呢,主要基于我们观察到的以下四点来考虑的。第一,目前在温数据/冷数据的存储领域里面,我们发现CPU的占用率比较低,带宽是一个瓶颈,也就是说,在这些场景下,CPU大家已经是完全能满足应用了,但是带宽是一个瓶颈。第二,我们看到了随着性能的发展,ARM CPU性能越来越强,因为我们已经看到ARM应用在Server、HPC等领域,所以应用在存储领域应该绰绰有余。第三,ARM CPU相对于x86架构CPU,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和能耗比。最后一点,我们认为ARM架构做存储应用的软件生态比较完备,ARM以及ARM合作伙伴在存储的开源社区做了很多的贡献,在这些社区里面这些存储软件非常兼容ARM CP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