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郭台铭:在半导体领域鸿海几乎做到了全部

鸿海郭台铭:在半导体领域鸿海几乎做到了全部,第1张

去年 12 月中,知名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在博客上宣布了一家自己最新成立的公司 Landing.ai,对于成立这家公司,吴恩达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在 AI 时代实现转型,首先切入的就是制造业”。而在如此宏大的目标下,吴恩达的 Landing.ai,宣布的第一家合作伙伴不是别人,正是鸿海

如今的鸿海已然不再是当年生产代工 iPhone 后迅速壮大的那个制造业巨人,从零组件到整机,从产品研发生产、品牌销售、应用服务,不论是供应链或价值链,鸿海无所不在。而接下来,鸿海还将会在集团中每一个产业环节植入深化的要素,目前看起来没有别的,就是 AI。

图丨郭台铭和吴恩达

AI 的跨产业、跨领域通用性,将可以让已然建立起 AI 能力的公司,有机会快速复制 AI 能力到其布局的其它领域中。以鸿海来看,虽然现在触及云端、移动设备、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生活、互联网等领域,已经几乎是无所不包,但其中有一块领域,是鸿海迄今还没有拼上的拼图,那就是半导体领域。

早在两年前,就曾经传出鸿海有意仿效华为海思模式,打造从半导体到终端成品的模式,而 2016 年底,也曾传出鸿海与 ARM 将合作设立研发中心的消息,只不过到目前为止,相对于在其它领域的大军压境,之于半导体领域,鸿海一直都还没有太大的成效。

但这并不代表郭台铭对半导体没有兴趣,早在 2016 年底就曾有媒体报道,郭台铭曾在内部告诉主管,在半导体领域,除了晶圆代工,鸿海什么都可以做,而且要做的非常好,“要让 Morris(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主动来找我们!”

这句话透露的是郭台铭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也透露了他对鸿海半导体布局发展不是没有想法,而只是在等待一个时间。事隔两年,在 AI 发展如火如荼的现在,这或许就是郭台铭等待的机会到来。

另外,从半导体到设备,中间必须有一层软件作为核心,不论是 *** 作接口,或者是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服务,软件的存在可说有如大脑,就有如半导体之于心脏,利用心脏驱动肉体,也就是智能设备,如果没有大脑还是没有办法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也因此,鸿海若进军半导体产业,对软件的需求也会同步增加,鸿海之前曾插手过软件产业,虽然成效有限,但对其在后端的基础服务建构方面的实力还是有很大的帮助,若鸿海想要走华为、海思模式,软件这块势必要补齐,而且不只是后端服务,前端应用也必须兼顾,并且相当程度的 AI 化,如此就可和吴恩达的合作一脉相承,建构出高度自动化的产业链帝国。

对包括鸿海在内的许多公司而言,如果说半导体会是将来新兴技术应用发展的基础,那么 AI 的快速发展,已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机会。由 AI 自行设计软件以及 IC 产品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如果全面实现,对现有的软件与 IC 产业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多家技术研究单位如 Open AI、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 DeepMind 开始研究可设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而由 Google Brain 人工智能设计出来的人工智能,表现甚至比由人类设计的更好。

另一方面,IC 设计的自动化部分也越来越高,各种主流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 软件,包含Synopsys、CadenceMentor 都已经做到部分 IC 设计布局自动化的地步,只要点选几个选项,基本逻辑布局和光罩设计就可自动产生,这些包括了合成(Synthesis)、摆置(Placement)与绕线(RouTIng)、验证(VerificaTIon)等流程,人类需要参与的部分也越来越少。

然而现有的 EDA 虽然能够建立基础布局,但还不具备真正的机器学习能力,无法跟着 IC 设计公司的经验积累改善设计方向。而随着机器学习的进展,新形态的 EDA 设计逻辑也因应而生,Solido 是全球首家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的 EDA 软件供应商,当然,不只是新创 EDA 公司,传统的 EDA 龙头也都开始思考,或实际利用机器学习来改善 EDA 的设计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691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