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6日举办的中国汽配流通行业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奚仲云联合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商会发布了《中国汽配流通行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做了深入的总结,梳理了近年来汽车后市场互联网转型的发展脉络。报告指出,以汽配商信息、物流、资金互联互通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方向。
后市场将成未来汽车业主战场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同比增长超过10%,预计2020年将超过美国(约3亿辆)。同时,2016年中国平均车龄约4.6年,2019年中国平均车龄有望超过5年,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一旦车龄超过5年,车辆就进入维修高峰期,车后市场将迎来增长的拐点。
根据罗兰贝格研究,2011-2016年中国汽车配件后市场规模以年均20%的增速扩张,规模由2011年的190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804亿元,受保有量、车龄等因素和市场驱动力的影响,2022年汽车配件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0亿元。
报告指出,主机厂授权体系在汽车配件零售比重处于下降趋势,独立后市场份额逐年提高,独立后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7%,上升到2016年的56%。
2011/2016年中国汽配终端零售结构演变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大约40万家汽车配件经销商。从零售环节来看,中国共有各类维修厂超过60万家,其中4S店2.8万家,其他均属于汽车独立后市场。独立后市场中,夫妻店和独立维修厂占据主要份额。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从业人数2017年在400万左右,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汽配流通领域企业规模较小,平均从业人数在10人左右,加上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将近400万,整个汽车生产和流通零部件从业人数超过千万,就业人口贡献不可小觑。
2010-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从业人数
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将近3万亿,行业盈利约为3000亿元。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保持相对稳定。资产收益率在9-10%,销售利润率在7-8%。
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新车批零价格倒挂,利润大幅减少,后市场逐步取代新车销售,成为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汽车配件成为整个后市场中利润的主要来源。
汽车市场利润发展周期示意图
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中国汽配流通行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第一份产业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把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年-1998年):计划经济为主,国营企业是主业态。标志是汽车销售与维修分离的体系。这个阶段,国营企业层层批发、厂家直供特约维修站、民营汽配公司起补充作用。
第二阶段(1998年-2014年):4S店体系为主,民营企业兴起,开启转型升级之路。以1998年国内第一家汽车4S店广汽本田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的开业为标志。这个阶段,国营企业倒闭或转型、厂家直供4S店并垄断配件、民营汽配公司不断成长,汽配城兴起。
三阶段(2014年-2018年):互联网导入汽配行业,厂家和4S店的垄断格局被打破,标志是九部委《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第四阶段(2018年-):汽配产业互联网模式兴起,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汽配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升级,融入整个汽车产业链。
“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的模式演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