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的安全性才是新能源车最值得重视的

动力系统的安全性才是新能源车最值得重视的,第1张

新能源车退补前,工信部宣布自该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四批57家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这之中包括外界熟知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珠海银隆等动力电池制造商。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是从前车企新能源补贴的指南,只有使用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上电池制造商提供的电池,你才可能得到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而伴随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废止,也决定了动力电池将对外开放,外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如三星SDI、LG化学等,将获得在中国市场销售电池的机会。

正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采访时表示,"取消电池白名单是新能源重大利好,有利于行业充分竞争,有利于更强的产业链体系建设,有利于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投放,也有利于自主品牌降低成本、取得更好的电池资源。"

毫无疑问,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不过这场竞争似乎也从来没停止过!

在此前,补贴退坡的周期一年一次,与产品开发周期不匹配。为了追求高能量密度来提高续航里程,不少企业缩短研发周期,产品未能得到充分验证。根据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电动车补贴的额度直接与能量密度挂钩,相对应的标准是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需达到160Wh/kg。

而2019年的补贴政策,由于新能源汽车获得的补贴多少,直接影响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汽车企业对于高能量密度有了更大的需求,头部电池企业在研发实力上的优势,可更快跟上趋势,但一些研发技术并不强的电池企业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但超速迭代是对安全性的拔苗助长,也是对摩尔定律的误读。

毕竟过去燃油车一般三年出一个车,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不成熟的起步阶段,我们就要求它一年一迭代,这就导致了整体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能量密度盲目追求,直接造成了安全隐患。一系列的新能源车自燃案件的发生,也足够让我们警醒。

如今的电池市场达成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共识:技术上要先进、质量上要可靠、安全上有保障。的确从车企的需求来看,长期的趋势仍然是追求长续航里程,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但一切都会是安全为前提。当《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废止后,更多的国外电池厂商入场,竞争带来的会是行业的洗牌、淘汰与后续的维稳。

不过这需要过程,除了电池企业以外,车企对于整车的把握会是对自身产品负责的最好表现。本文的最后,希望我们的车企可在新能源车型上对安全性有足够的把控,也希望电池厂商在研发时充分考虑现有的物理瓶颈,不要为了某项指标而突破安全的界限。从产业上游到下游都为安全守候,才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79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8
下一篇 2022-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