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慧城市战略指数”显示,总体而言,尽管拥有智慧城市战略的城市越来越多,但许多城市仍尚未出台相关战略。即使是拥有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其规划本身及实施通常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如今,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环境污染威胁上升。面对各类城市弊病,虽没有解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智慧城市。利用一系列协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城市政府与供应商可以解决从城市规划到出行与环境服务的各种结构性挑战。然而,如果缺失整合、协调和组织这些解决方案的战略方法,智能城市将永远无法发挥全部潜力。
因此,罗兰贝格开发了“智慧城市战略指数”,比照智慧城市关键要素,衡量城市中心的综合性和发展方向,并于2017年发布了第一期“智慧城市战略指数”。近期,我们推出了第二期“智慧城市战略指数”,对153个拥有智慧城市战略的城市进行了分析与排名。
战略是关键
成功的智慧城市通常拥有一套合理的战略方针,可以确保将不同的条线集中起来,避免出现孤立的解决方案。此外,智慧城市战略可促进跨部门解决方案,还有助于明确计划实施的时间表与责任。
此次,罗兰贝格在250个国家中选出了153个发布智慧城市战略的城市,其中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数量基本相同,然后根据12项指标下的31个详细指标对其进行打分并对其战略进行评估。
大多数智慧城市战略仍需改进
在满分为100分的情况下,只有15个城市(10%)得分达到或高于60分,拥有全面的智慧城市战略。40%的城市得分在40-60分之间,而50%的城市则低于40分。少数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较为完善,拥有完善战略的城市数量还在增加,但大多数智慧城市战略仍需改进。
与2017年“智慧城市战略指数”一样,维也纳位居榜首。英国伦敦和加拿大圣阿尔伯特紧随其后,二者都非常重视跨行动范围的技术应用和创新。
总体而言,尽管欧洲和北美的智慧城市数量更多、部分战略的水平更高,但亚洲城市的总体表现更好。中国城市的排名最靠前,排名第六的上海与排名第14的广州都拥有智慧城市五年计划,这些计划也是中国国家智慧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
在所有战略规划指标中,“利益相关方”与“协调”两项指标平均分最高,贡献了各城市约50%的得分。“IT基础设施与政策”方面的得分紧随其后,而行动范围的分数最低,“健康”与“建筑”两项指标垫底。总体而言,各个城市有倾向性地重视部分战略方针,例如关注管理与出行,而忽视教育与健康等。但仅有少数智慧城市战略的行动领域综合方案拥有必要的战略“推动因素”。
落实缓慢
战略是智慧城市的关键所在,但若不付诸行动,战略就毫无意义。我们利用城市的信息与其他线上资源建立数据库,对四个实施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能力(城市如何对实施责任进行具体分配)、范围(城市的重点项目中涵盖多少个行动领域)、状态(重点项目进展如何)、结果跟踪(监管框架是否到位)。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实施进展并不顺利,许多城市战略的落实仍较缓慢。在15个城市中,只有八个城市的战略实施进度较为先进:能力较高、范围广泛,涵盖大部分行动领域,并对正在进行中的与已完成的项目以及项目成果进行跟踪。维也纳排名第一,其次是新加坡和伦敦,芝加哥和上海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智慧城市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群体的行动:城市规划部门、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家/地区政府。凭借与城市和科技公司合作的广泛研究与专业知识,罗兰贝格为每个群体提供战略与实施建议。根据经验,我们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障碍,明确许多城市尚未充分发挥潜力的原因。
首先,每个城市的发展决心、项目前景与相关方利益各不相同,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也充满挑战,并不存在普适性的发展蓝图。准备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技术、强大的组织技能与最佳实践范例也非唾手可得。
城市缺乏技术能力也是问题之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准备工作耗时繁琐,而政府往往没有时间与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领先城市的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优先事项,协调各方利益,获得各方支持。
监管本身也对发展带来了阻碍。智慧城市需要监管框架来监督新技术和数据的使用,但这将增加监管和行政负担,提高了战略落实的复杂性。
此外,智能城市解决方案通常成本较高,回报不确定,投资回收期较长,很难确保前期资金。大多数智能解决方案较为新颖,商业模式也尚未经过事实检验。但要克服的最大问题是反对变革的态度。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通常激进而创新,公民和利益相关者很难了解智慧城市的优势,也很难接受短期内的巨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