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基建的建设情况怎样了

AI新基建的建设情况怎样了,第1张

我国高度重视“新基建”,寄希望其成为稳投资、调结构、扩内需的关键新引擎。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人工智能就被列入“新基建”的核心板块。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卫生防疫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病毒检测、CT影像智能分析系统、AI测温系统、智能配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在医院、交通枢纽、社区等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什么是“AI新基建”?

从概念来看,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共性刚需能力、公共服务、强外部性,这些是基础设施的关键属性。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也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一种感知效果集中于前端的技术,当前人工智能多以发展AI应用产品及服务为主,产品性能和落地场景最受关注。不过,业界对人工智能以基础设施的形态呈现给社会及公众的探讨偏少。事实上,随着物联网等发展带动数据快速集聚,加之深度学习算法优势显著,计算能力迅猛提升,人工智能的核心发展要素逐渐完备,AI应用领域逐渐从互联网、新零售向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和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拓展,全面赋能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大家已经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其基础设施属性正在逐步显现,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应用基础设施,“AI新基建”已经在路上。

从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来看,“AI新基建”呈现出四种形态。一是专项通用类,可面向全行业全领域提供专项AI能力,如开源深度学习算法框架、开源AI芯片指令集、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异构计算加速、安全检测平台等。二是专项专用类,只面向特定领域提供专项AI能力,如开源CV算法工具、CV硬件计算加速、开源NLP算法工具、自动驾驶硬件计算平台、数据集等。三是普惠专用类,只面向特定领域提供普惠AI能力,典型代表就是科技部主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如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城市大脑开放平台、智能语音开放平台、医疗影像开放平台、智能视觉开放平台等。四是普惠通用类,可面向全行业全领域提供普惠AI能力,如OpenI启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以及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京东等行业领军企业推出的普惠AI 开放平台,均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属性。

发展“AI新基建”,是传统产业升级、智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传统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且紧迫,AI赋能是必然趋势,其中“AI新基建”作为重大应用基础设施,将为传统产业提供普惠全面的AI公共服务,加速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智能经济是国家硬实力比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AI新基建”将带来实质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性影响,成为智能经济形态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AI新基建”有哪些特点?

人工智能要融入“新基建”,必须满足作为基础设施的刚性共需、强外部性等基本属性,并不断着力于自身技术能力的打造与技术服务的完善。

技术能力上,强调自主性、前瞻性。掌控底层核心技术能力,是基础设施平稳运行的关键前提。我国虽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AI产业链,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AI通用芯片、开源深度学习算法框架等方面仍受制于人。发展“AI新基建”,必须紧抓AI底层核心能力的自主创新。同时,为迎合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迅速、行业应用需求不断涌现的态势,“AI新基建”必须提供灵活多样、动态迭代、具备前瞻性的技术能力,保障“AI新基建”始终满足我国智能社会发展需要。

技术服务上,强调普惠性、低成本性。“AI新基建”致力于赋能政府及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必须是开发人员乃至政府工作人员、普通民众所易触及的基础设施。因此,“AI新基建”的技术服务须更加注重加速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的开源开放,以开放接口、模型库、算法包等方式向社会提供软硬件开放共享的普惠性服务,大幅降低技术、资源使用成本与门槛,从而支撑全社会创新创业人员、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投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营造全行业协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氛围。

如何建设“AI新基建”?

“AI新基建”是AI融入千行百业的基础,其技术和能力都在快速演进过程中,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都还在逐步探索,AI的基础设施属性还没有凸显。现阶段还不是各地“AI新基建”一拥而上的时候,我们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局部试点应用相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AI企业创新的关系,共同加快推进AI基础设施特性的形成。

协同布局。强化基建统筹协调,“AI新基建”应不断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开源开放生态。地方政府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通过人才、技术、数据、资金等资源整合,协同布局具有本地特色的开源、开放平台,如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智能应用开放平台、基础数据与安全检测平台等,向社会输出AI技术服务能力。

应用牵引。强化需求侧引导,“AI新基建”应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重大应用需求为导向。地方政府、行业龙头应推动围绕重大应用部署所需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支撑体系及产品应用的开发,在打造行业标杆与示范应用的进程中提炼共性AI 需求,继而搭建普惠AI 开放平台,夯实AI公共服务能力。

自主突破。强化核心技术能力,“AI新基建”应不断减少对国外底层技术的依赖。科研机构、行业龙头应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突破基础技术架构,自主研发开源深度学习算法框架以及基于开源指令集的ASIC专用芯片,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打造我国“AI新基建”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和核心地位。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86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8
下一篇 2022-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