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闹闹的第十三届高交会已经结束了,在展会期间,记者走访了十几家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在从国内一流向国际一流的方向转变。
广州番禺奥迪威董事长张曙光的话最具有代表性。他说:“我们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压电陶瓷生产企业,几乎覆盖了压电陶瓷的整个产业链。我们现在主要竞争对手已经是类似村田这样的国际大厂。”
“当然,我们和村田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不过我们的大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村田85%同类产品的产品质量,价格只是他们的60%,在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力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际大厂的产品。”张曙光强调说。
技术进步奠定竞争优势
在深圳很多国内的中小半导体企业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从国内的企业变成了国际大厂,奥迪威只是其中之一。
从总体上讲,这些“国内第一”在规模上和国际大厂还有巨大的差距,国际大厂的年销售额可能是这些企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是这些企业在某些自己擅长的单类技术上并不比国际大厂逊色。
辰驹电子总经理肖小驹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是第一家提出双联级封装型电路防护器的公司,已经申请了专利。虽然我们的规模不大,现在每年销售额在5000万左右,但是我们有技术优势,并不惧怕和国外同行竞争。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做到成本和技术功能的平衡,现在美的、TCL、创维等都是我们的主要客户。”
正是由于技术上的突破,这些企业才有了向国际大厂挑战的底气。而且这些企业在发展到这样程度的时候,也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期望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制度来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短期内以跟随为主
当然,就整体实力而言,这些健壮的中小企业和国际大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一味的和哪些巨无霸公司进行正面竞争并没有胜算,也是不明智的。所以更多的是应该以更随或者填补国际大厂满足不了的市场空白为主。
“我们今年推出的重点新产品HBS系列混合伺服驱动系统性能介于传统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之间,在中国属于首创。日本的东方马达也生产了同类产品。但我们的价格比他们低。性能至少能够达到他们同类产品的80%,在很多环境可以替代日本产品。”雷赛智能驱动事业部市场规划办副总监喻维荃对记者表示。
国内企业的这种跟随策略,实际上也给了国际大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欧达可市场部冷建军说:“我们在和国内企业竞争订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比我们稍差,但是价格比我们低的多。很多国内客户为了节约成本就改选择国内企业的产品。这让我们感觉压力很大。”
其实除了企业规模国内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壮大之外,在管理等软实力上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冷建军认为:“日本企业在管理上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毕竟发展时间要远超过国内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已经非常健全。这方面,国内企业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赶上。”
这些国际大厂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也正视中国企业的竞争。
欧姆龙电子部品(中国)统辖集团电子部件贸易(上海)公司市场部经理种市瑞穗表示:“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近年来始终扩在中国的投资。当然中国企业也发展非常快速。我们的策略是利用技术优势关注新兴市场,比如新能源、物联网等。
抓住机遇突破发展瓶颈
除了在技术研发、管理上继续努力之外,国内的中小企业要想和国际大厂竞争,还要紧抓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顺络电子市场部销售工程师朱霞告诉记者:“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抓住一些特定的市场机会。比如今年日本地震,造成很多日本企业停工,借助我们的快速反应提高产量,就从中赢得一些市场。刚刚发生的泰国水灾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替代日本产品的市场机会。”
现在顺络电子已经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近两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也和它的抓住机遇能力也密不可分。
中小企业要想有所突破,专注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金升阳始终专注于中小功率的工业信号隔离变送器市场,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这一市场进行深度开发的。通过不断地技术积累,我们的电源产品品质得到了不断提高,市场认可度非常高。”广州金升阳FAE奉启珠说。
像金升阳这样专注的企业有很多,他们大部分都是专注于某一类产品,不分散精力,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上做到最好。做到了小而强。
这些个体的突破会逐渐带动国内整体半导体的发展,等到产生类似英特尔、TI这样的领军企业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腾飞之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