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提升。《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在第123届广交会上,机电展区上有机器人展示的展位都人气爆棚。
到广交会参展已有20年的徐州力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这次在展位上只展出了一件产品——世界首款6自由度折弯专用机器人,只见黄色的机器人规律快速地将一块块铁板折弯,再整齐地叠放在一旁,吸引了多位采购商围观。
据负责人张锋介绍,这款机器人专门针对折弯工况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板材折弯过程加速度大而产生的折弯跟随偏差问题以及示教时间长等问题,加工速度更快,精度更高。这款机器人,短短三天已经接洽近400位海外采购商。张锋坦言,目前国产机器人技术只处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日本、德国仍是有一定差距,因此他的目标客户是东欧、南美及澳大利亚等地区。
进口多出口少贸易逆差大据相关统计显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减弱以及工业4.0的推进,中国制造业走上了通过自动化提升效率的时代,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需求最大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国机器人技术进步较快,国产品牌崛起,但中国生产的机器人目前还相对落后,呈现进口多出口少,低端多高端少,较大金额贸易逆差的现状。
前瞻产业研究院依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12419.3万美元,同比增长8.80%,其中进口额为96408.75万美元,同比增长9.07%,出口额为160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7.20%,贸易逆差为33673.18万美元,同比增长9.45%。OFweek行业研究中心跟踪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的大幅增加近3.2万套,但出口数量却萎缩约3%。其中日本地区继续稳居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进口来源国,占比为81%,之后是韩国和德国,两者共获约10%的进口份额。
价格方面,在2016、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出口上量的两年内,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单价明显低于进口单价。其中2016年进出口单价分别为16300美元/套和5100美元/套,2017年进出口单价分别为15300美元/台(套)和7600美元/台(套)。
据统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3万台(套),增长81.0%,但是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与我国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综合多个市场数据,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在30%左右,高端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占率甚至不足5%。
家电巨头布局望提升产业近年来,海尔、格力、美的等家电巨头纷纷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可望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升级。
格力集团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机器换人”,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投入就达百亿规模,机器人成为董明珠现在最爱讲的“故事”,首次以“格力电器未来的第二主业”来定位智能装备的战略意义。其自主研发的格力工业机器人除了焊接、装配、搬运、码垛等专业技能外,还能玩转架子鼓、篮球、舞蹈、雕刻等,可谓上得舞台,下得工厂。无独有偶,3月初美的发布“人机新世代”战略。同时,海尔也正式发布《海尔智慧家庭——服务机器人战略1.0》。
随着家电巨头及部分垂直领域专业企业的扩产,有行业机构预测,未来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在目前基础上还会翻番,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或将超过25万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家电巨头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庞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且看其能否带领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如上个世纪国产白电的出口逆袭神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