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汽车的安全性,除了车身结构、安全配置等,良好的视野也是重要一环。那么一款车的视野是否优秀,又该如何评价呢?
相信不少司机都有丰富经验:车外后视镜、车内后视镜,以及A柱的宽度、斜度等,都直接决定着驾驶中的视线盲区能否被克服。
终结:后视镜的时代
一些在视野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车型,比如斯巴鲁森理人和本田飞度,是通过对ABC柱“瘦身”和较大的后视镜配合,尽可能提高驾驶员的视野宽广度。除此以外,一些新科技的加入,也能帮助驾驶员更好的掌握周围情况,比如奔驰E级的360°摄像头等。
眼下,作为改善视线盲区的“终极杀器”——摄像头,正在一步步取代后视镜。在日本,取消后视镜的提案正式通过,汽车后视镜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的汽车后视镜,被认为是司机的第二双眼睛,它的存在已经有接近100年的历史。正式诞生于1921年的汽车后视镜,经历了许多的技术革新。现在我们看到的许多新车后视镜,早已不是一件简单的镜片了。
比如双曲率镜面技术能消除转弯时的盲点,视野扩大了两倍;而防炫目技术能减少夜间行车时后方车辆强光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不过,即使汽车制造商在后视镜上加入了不少的新技术,不断改善视线盲区,但是后视镜存在的缺点也不可忽视。比如,它有时候也会遮挡一部分的侧方视线;在狭窄路段遇车时、倒车入库时、甚至进入自动洗车区时,后视镜都有被撞坏的可能性。而更重要的是,后视镜会对风阻系数造成负面影响。而风阻系数越高,实际油耗也越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