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家下场竞逐车联网 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局

BAT三家下场竞逐车联网 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局,第1张

BAT三家下场竞逐车联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就阶段性的战况来看,三家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是产品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三家谁也没有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地位和实力。

相反,在车联网开始大范围向前装市场渗透的背景下,BAT三家虽然都有着各自鲜明辨识标签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但将这些要素放在显微镜下逐一拆解,可以发现绕了一大圈后,BAT在车联网上的认识回归趋同,如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技术和产品内核差异甚少,三方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局。

大家来找茬,BAT车联网的似与不似

BAT三家在车联网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营层面。

1、百度:亲力亲为

早在2013年,百度就启动了自动驾驶项目,但当时百度内部对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业务的认识也并不统一,无论是思想还是资源都存在割据现象,直到2017年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才将自动驾驶事业部、智能汽车事业部、车联网业务三大部门走到了一起,成立了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此时,Apollo也正式登上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竞逐舞台。

近两年来,百度着力打造Apollo品牌。从诞生到现在,升级到5.0版本的Apollo已经完成了7次产品迭代,平均不到四个月进化一次。百度的RoboTaxi项目“ApolloGo”也在今年9月和11月分别在长沙和沧州上路。

至始至终,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上,百度都是亲力亲为,势必躬身。

2、阿里:合纵连横

阿里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鸡贼”,为了能更快的完成车联网的商业落地,阿里在2015年时,拉来了上汽合资成立了斑马网络。

在上汽资源的支持下,斑马网络有了场景丰富的“试验田”,在技术和产品没有完全定型之前,可在上汽旗下品牌进行新技术的验证和打磨;同时也有了一片“自留地”,斑马网络基本成了上汽体系进行车联网合作和采购的唯一供应商。

这套运营模式在车联网发展的早期,阿里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提前锁定市场的背景下,为自己的研发落地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但随着车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斑马网络自身发展的需求,阿里和上汽各执一半的股权结构成了斑马网络“内斗”的根源。

今年8月,阿里与上汽终于达成一致,斑马网络遂与YUNOS完成重组,斑马网络具备了向上汽以外的OEM输出车联网开放性平台的能力。

阿里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势”,在车联网上,则通过与车企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形成1+1>2的结果,虽然当前斑马网络正在从上汽“庇护”的影子中走出,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在与上汽的早期合作中完成了资源的原始积累。

3、腾讯:赛马机制

腾讯在车联网业务的运营上依然沿用了那套“内部赛马”的机制。

首先腾讯内部孵化了“腾讯车联”,一个面向车联网的开放平台系统,围绕着“腾讯车联”,腾讯建立了一系列的业务部门。

此外,腾讯在车联网还有两项比较重要的布局。

一是今年年初,战略领投了蘑菇车联的1.2亿美元A轮融资,并在11月和蘑菇车联达成战略合作,探索“生态上车”的最佳姿势。

一是与斑马网络类似,与长安汽车成立了一家名为梧桐车联的合资公司,双方结合各自优势,构建系统级的能力。

在车联网赛道上,腾讯手握腾讯车联、蘑菇车联、梧桐车联三张牌,就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每张牌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胜负手。

说了BAT三家在运营层面的不同之处后,智能相对论(id:aixdlun)也说说三家有哪些是相同的。

1、技术内核相同:集成多项能力,通过OS系统中台完成对车联网的布局和掌控

抛开各种花哨的营销概念和技术术语,BAT三家车联网解决方案的技术内核高度相似。

Apollo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打包了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云端数据服务,小度车展OS作为系统中台,将上述平台、服务和能力进行统领,形成具有百度标签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斑马网络CEO郝飞对车联网的认识是“必须有贯穿端、边、云、网的能力”,斑马网络和YUNOS重组之后,斑马网络可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车机硬件与软件、车机内底层 *** 作系统、上层应用形成三个层面的技术闭环,贯穿其中的则是YUNOS(AliOS)。

腾讯车联总经理刘昕在接受媒体采访也表示,腾讯在车联网上的关键能力是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能力和内容平台五个部分构成的。蘑菇车联则推出了“蘑菇OS+AI云+智能终端+传感器“的车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BAT三家车联网解决方案的技术理解高度相同,只是最终呈现的“包装”形式和对概念的表述方式有所差异罢了,其内核都是通过OS系统中台,完成对云计算、AI、硬件和应用等技术能力的串联。

2、策略打法相同:以“全家桶”的形式将自身生态带进车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08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9
下一篇 2022-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