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大多数“经济发达且土地资源有限地区向外开辟‘产业飞地’模式”非常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区温州主动要求到中国经济的中心城市上海设立“产业飞地”。
11月中旬,上海市嘉定区和浙江省温州市联合发布共同设立“科技创新(研发)园”、“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定工业区温州园)”,两块新的“产业飞地”分别在嘉定和温州诞生。
其实在4个月前,温州的瑞安和乐清市就已分别在嘉定设立了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和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两处“产业飞地”。几乎同时,苏州等长三角其他城市也传出将要在上海设立“产业飞地”的消息。
一时间,“产业飞地”正慢慢成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热词。然而,热词却并非新词,“产业飞地”模式由来已久。并且在十几年的发展中,“飞地经济”孰好孰坏众说纷纭。这一次,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飞地”模式又将靠什么突围?
“长三角的民营经济或许是‘产业飞地’模式新一轮发展中的强劲动力。”某业内人士指出。
飞不起来的“产业飞地”?
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进度条回拉15年将会看到什么?那一年,“非典”肆虐中国,但中国经济并未受此影响,重新达到10%以上的增速;那一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那一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思路公布;那一年,中国首家农村合作银行诞生……
那一年,对“产业飞地”来说,也可以被记为诞生元年——国内首个“产业飞地”在长三角地区的江阴、靖江两座城市的努力下,悄然揭牌。之后,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飞地”开始被寄予厚望。
何为“产业飞地”?依据学术界定义,“产业飞地”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区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专家们一度认为,“产业飞地”或将成为在中国真正打破行政区域藩篱、由两地整合行政资源和经济资源、从而由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先进模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只在长三角,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产业飞地”也开始变得步履维艰,“飞地腾飞”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
当产业界人士开始对“产业飞地”模式产生怀疑时,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创新“产业飞地”合作机制,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完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加快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作出新贡献。这似乎是对之前产业界对“产业飞地”普遍定义的一次“修正”。
被民营企业看中的长三角“产业飞地”
“产业飞地”的定义被“修正”,其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新一轮“试验”又从长三角开始慢慢落地生根:短短5个月,位于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区就已诞生了3个“产业飞地”。并且,与以往大多数“经济发达且土地资源有限地区向外开辟‘产业飞地’模式”非常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区温州主动要求到中国经济的中心城市上海设立“产业飞地”。
“这是一次创新。”相关专家表示,也是一次可能促进市场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促进创新政策供给的尝试。
“创新”必有驱动力,这回发生在嘉定的“产业飞地”模式创新的“背后推手”又是谁?“没有什么特别的推手,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温州位于嘉定的两块“产业飞地”挂牌后,由温州来到嘉定挂职的某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温州的企业也不是因为新的“产业飞地”设立后才来到嘉定,“以前就来了,这里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来?”
的确,像华荣防爆、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康德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来自温州的上市公司的一部分业务早已落户嘉定,并充分享受着这里的“科技红利”。“这些啊,都是我们温州的民营企业,他们看见了市场的机会,自己要来的。”某温州来嘉定挂职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这批“产业飞地”设立后,更多具备一定实力的温州民营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上海的研发资源。
改革开放40年来,说起民营企业,就不得不提“温州模式”——“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小区块大产业、小资源大制造、小资本大经营”是其鲜明的特征。但进入新世纪,“温州模式”开始率先遭遇“成长中的烦恼”,不断接受来自各界的怀疑眼光。
“我们的产业正在转型,‘温州模式’也在突围,在这过程中,上海的‘产业飞地’不仅是温州,更是温州企业所渴求的。”某温州来嘉定挂职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说,第一批入驻嘉定区内温州“产业飞地”的全是温州的民营企业,并且全部将目标投向了研发。“嘉定有这么多的研发力量,比如中科院的院所,同济等双一流高校,以及上汽集团等研发实力雄厚的企业。这些温州都没有啊。”
“产业飞地”中市场的力量
嘉定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这两块新“产业飞地”的诞生过程中,政府扮演的只是“助推器”的角色,“哪些企业来,来这里做什么,可以说是由市场决定的。”
众所周知,嘉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不仅拥有上汽乘用车公司等内资整车企业,上汽大众等合资整车企业,沃尔沃等外资车企研发中心,还拥有蔚来等新兴造车企业,同时,这里还集聚了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我们温州的产业其实与嘉定的产业是非常接近的。”某温州民营企业家表示,温州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集聚区,“整个汽车的2万个零部件当中,我们温州可以生产四分之一的种类。”产业的相近意味着市场的相近,这让嘉定成为温州最愿意“自然而然”接近的地区之一。
如今的嘉定,可以说正在向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延伸。这里不仅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全尺寸整车风洞实验室、国内先进的轿车专用试车场等一批汽车研发类功能性项目,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还将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扩大到12公里,并配备了汽车博物馆、汽车会展中心、国际赛车场等汽车文化类项目。“太全了,中国其他地方找不到汽车产业链比嘉定更全的地方。”某温州民营企业家感叹。
某温州来嘉定挂职政府工作人员也表示,可以预见,未来汽车产业正在向“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迈进,温州的传统汽配产业要跟上世界企业产业变革的步伐,“‘助推一把’也是我们的责任。”
“产业飞地”两端无“优劣”
在过去,人们在看待“产业飞地”两端的城市时总是不经意为它们分别戴上“先进”和“落后”的帽子。
“我们嘉定和温州之间可没有什么伯仲,你们不要理解成‘扶贫’一样。”不仅嘉定和温州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两地的企业家们在谈起这几块新“产业飞地”时纷纷表示。例如,除了汽车产业,精准医疗也是嘉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在精准医疗的眼视光领域,温州却是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嘉定和温州的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均表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新“产业飞地”不能只发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传统功能,而是要试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企业注册、行政许可互认衔接、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等方面,探索建立跨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同时,发挥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嘉定外向型经济明显的特质,一定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以两地政府希望能设立引导基金,从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包括两地企业、协会等市场化力量,共同助推两地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嘉定区某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除此之外,在嘉定和温州的共同规划中,还将在温州市创新券、嘉定区双创券通用通兑的基础上,围绕科技成果拍卖、技术产权交易、要素资源对接、知识产权交易,在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基础上,搭建常态化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在我们的‘产业飞地’中,科技永远是第一驱动力。”某温州来嘉定挂职政府工作人员说。
“希望‘产业飞地’能够真正飞起来。”这是嘉定、温州两地的共同愿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