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第1张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第2张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特别是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以及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迅速增加,人们在无线通信领域对短距离通信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许多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开始应运而生,以802.11b协议为基础的的WIFI技术便是其中的热点。被认为是无线宽带发展的新方向。

  WIFI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 802.11)。也可以看作是3G技术的一种补充。WIFI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WIFI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无线电信号。它的最大优点是传输速度较高,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WIFI技术简介

  1.1 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俗称无线宽带,又叫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b标准是在IEE E802.1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作在2.4 Hz频段,最高传输率能够达到11 Mbps。该技术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一种技术。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802.1标准的无限网络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WIFI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1.2 WIFI技术的特点

  1)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广

  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15 m,而Wi—Fi的半径可达300 m,适合办公室及单位楼层内部使用。

  2)组网简便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在硬件设备上的要求与有线相比,更加简洁方便,而且目前支持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不同品牌的接入点AP以及客户网络接口之间在基本的服务层面上都是可以实现互 *** 作的。WIAN的规划可以随着用户的增加而逐步扩展,在初期根据用户的需要布置少量的点。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只需再增加几个AP设备,而不需要重新布线。而全球统一的WIFI标准使其与蜂窝载波技术不同,同一个WIFI用户可以在世界各个国家使用无线局域网服务。

  3)业务可集成性

  由于WIFI技术在结构上与以太网完全一致,所以能够将WLAN集成到已有的宽带网络中,也能将已有的宽带业务应用到WLAN中。这样,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宽带有线接入资源,迅速地部署WIAN网络,形成无缝覆盖。

  4)完全开放的频率使用段

  无线局域网使用的ISM是全球开放的频率使用段,使得用户端无需任何许可就可以自由使用该频段上的服务。

  1.2 WIFI总体拓扑结构

  WIFI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由AP和无线网卡组成。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JENT端设备。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第3张

2 WIFI的安全机制

  WIFI安全性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和加密两大部分,访问控制保证只有授权用户能访问敏感数据,加密保证只有正确的接收方才能理解数据。为了解决WIFI网络的安全问题,2003年WIFI联盟推出了WIFI保护接入(Wi—Fi Protected Access,WPA)作为安全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机制的市场需求。

  2.1 WPA技术

  WPA是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简称,是一种开放式的全球规范。有WPA和WPA2两个标准,是一种保护无线电脑网络(Wi—Fi)安全的系统。WPA作为IEEE802.11i的一个子集,避开了WEP的众多弱点,可大大增强现有以及未来无线局域网系统数据保护的访问控制水平。WPA可保证WIAN用户的数据受到保护,并且只有授权用户才可访问WLAN网络

  2.2 WIFI网络安全策略

  2.2.1加密方式

  1)TKIP加密模式

  WIFI无线网络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加密模式是WPA-PSK(TKIP)和WPA2-PSK(AES)两种加密模式。TKIP的含义为暂时密钥集成协议。TKIP使用的仍然是RC4算法,但在原有的WEP密码认证引擎中添加了“信息包单加密功能”、“信息监测”、“具有序列功能的初始向量”和“密钥生成功能”等4算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17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0
下一篇 2022-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