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魅族科技发布内部信称,基于“坚守精简高效”的原则,将启动新一轮的裁员工作,本次裁员数量为610人。在经历了多家媒体的猜测和爆料之后,裁员事件得到了魅族内部人士的证实。
不仅如此,在公布裁员后,魅族也再次进行了公司人事架构的调整,首席市场官CMO杨柘与首席问题官CSO李楠职位相互调换。
作为两位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魅族高层,杨柘和李楠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行事方式,这两位高层的职位对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魅族新的思考。
尽管人员裁减和人事变动属于企业运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结合魅族近期的经营情况和行业环境来看,魅族此举的背后并不乐观,而这也将影响魅族往后的发展态势。
人事变动频繁这已经是魅族今年以来传出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报道称,魅族将启动规模超一千人的裁员计划,不过这一消息在当时被魅族官方辟谣。
魅族接二连三的爆出裁员事件与魅族本身提出的策略也有一定关系。时间拨回至2016年,在当年1月22日的魅族年会上,CEO黄章提出了魅族要“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的目标。也就是从这以后,魅族启动了每年进行末位淘汰的裁员计划。
起初,魅族的末位裁员规模为5%,但随后这一数字提升至10%。“我想起了杰克韦尔奇的2-7-1理论,就是每年要淘汰底部的10%的人”,魅族科技原总裁白永祥对于裁员计划曾有这样的解释。
到了2017年年初,媒体称魅族的裁员幅度达了25%。不过,魅族回应称裁员的比例依然保持在10%。在裁员成为魅族的常态时,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也在持续进行。
2017年2月,黄章在微博上宣布重新出山,自此,魅族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6月,魅族拆分为魅族、魅蓝和Flyme三大事业部。12月,魅族又宣布在此基础上增设三个事业部,分别为海外事业部、配件事业部和电商事业部。
直到今年5月,随着魅族和魅蓝独立事业部合并,魅族成立了销售中心和市场中心,公司人员架构也再次进行了变更,销售中心由李楠负责,市场中心由杨柘负责。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后,李楠和杨柘的职位和职务又再次发生了变化。
尽管魅族官方对于这几年来的公司裁员问题表现得很坦然,并且一直坚定地把公司上市作为目标推进,但是对于高层人事以及组织架构的频繁变动,黄章也有过反思,“这么多年我没管公司就是个错误,我回归也是对前几年公司策略和人事的否定,预计到明年,我才能彻底把公司运行到我想要的轨道上。”
2019年是魅族CEO对于公司走回正轨的预计时间。不过,留给魅族稳定发展的时间恐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裕。
产品销量欠佳根据国际调研机构GFK公布的2017年国产智能手机国内销量统计,2017年国内手机出货量排名中,华为(含荣耀)达到1.02亿部,OPPO为7756万部,vivo为7223万部,苹果5105万部,小米5094万部,这几家手机公司已经占了去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近八成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魅族在2017年的国内手机出货量为1681万部,市场份额只占4%。与排名前列的华为、OPPO等一线厂商,甚至早年一直产品对标的小米相比,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魅族的2017年过得并不轻松,除了组织架构频繁调整外,魅族在去年还遭遇线下门店大量关闭、多名高管相继离职、高端手机冲击等事件。
客观而言,其去年主打的高端手机PRO 7系列是一款具有创新意味的手机产品,新奇的“画屏”功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魅族或许对于自家旗舰产品过于自信,在琳琅满目的手机市场上,消费者更多的是看得到其与旗舰定位不相符的平庸配置,因此显得竞争力不足。
有数据显示,魅族2017年整体手机出货量接近2000万部,较上年数据减少200万部。一年两千万部的手机销售体量,对于志在上市的魅族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尽管魅族在今年的势头有所回暖,并推出一系列搭载高通处理器的手机产品,但是从市场的反馈上来看,魅族与国产的一线厂商相比,依然还不足以抗衡。
根据赛诺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手机整体销量数据显示,魅族在今年前三个月总计手机出货量为391万部,在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七,较OPPO、vivo一个季度近2000万部的出货量仍有很大的差距。
“魅族现在是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其处在一年两千万左右的销量,想要做到四五千万的销量压力非常大,但也暂时不会有太大的下滑趋势。另外目前魅族的品牌也没有太大的提升,在渠道等方面的投入也不够。”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对时代财经说道。
行业竞争加剧人事变动频繁,产品销量欠佳,势必会导致公司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手机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现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称,2018年1-3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137万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7586.4万部,同比下降27.9%。
手机市场日趋饱和,手机出货量总体锐减是目前所有手机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但对魅族等一众二三线手机厂商们来说,其生存形势更加严峻。QuestMobile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苹果、OPPO、华为、vivo、小米五家厂商的市场规模为82.3%,其他众多手机品牌则要在仅剩不到20%的市场规模里展开激烈厮杀。
就在前不久,华为、小米、vivo、OPPO等国产一线厂商相继发布了极具竞争力的手机新品,同时这几家手机巨头也正在向海外市场扩张。这一系列的动作反映出国内手机市场饱和,手机产商集体向海外市场要增量的情况。
项立刚表示,“现在手机市场已经越来越饱和,所以很多手机厂商都是通过提高售价来保证利润。不仅国内手机厂商,包括像三星和苹果在都往这个方向发展,除了华为、OPPO、vivo和小米这些国内厂商有较好的发展之外,其他手机厂商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对于未来魅族的发展,产业专家洪仕斌则认为,魅族想要赶上行业节奏,需要更加明确地定位产品。同时,魅族的品牌策略在新产品推出之后也要有更加紧凑的传播,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并深入了解魅族的产品。
在手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已经有不少排名靠后的手机厂商逐步掉队,进而被市场所淘汰。至于魅族在经过一系列组织架构和人员结构调整后,是否能提升企业的业绩和实现上市的目标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