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全球市场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31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
物联网(IoT)是物理对象的生态系统,这些物理对象通过Internet连接并可以访问。物联网中的“事物”可以是心率监测设备或带有内置传感器的汽车,即已分配IP地址并能够通过网络收集和传输数据的对象,而无需任何手动帮助或介入。物联网使设备能够观察,理解和分析情况或周围环境,而无需依赖人工干预。
物联网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这种增长似乎不会很快停止。物联网技术的全球市场(包括软件,服务,连接性和设备)在2018年达到130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640亿个物联网设备在线工作。
世界各地有数十亿人使用智能手机,而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迅速增加。由于易于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是访问物联网的首选渠道。移动设备也是一个更加灵活的平台,用于传输数据。通过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监视IoT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在促进物联网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应用程序的好处是什么?
物联网可以使用智能设备创建一个非常智能的环境。与能够让用户远程控制这些设备的移动应用程序相结合,这项技术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
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多种优势。以下是其中一些好处:
(1) 具有成本效益
物联网使组织能够执行所需的功能和 *** 作,这些功能和 *** 作的成本比传统方法要低得多,并且效率显着提高。具有远程移动应用程序的物联网设备可用于监控设备,从而降低了人员的风险和成本。
(2) 消费者行为知识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任何企业都至关重要。在使用物联网的开发流程的帮助下,企业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使用,视频监控等不同资源来收集相关数据和统计数据。这随后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了解消费者的偏好。
(3) 提高生产力
高生产率和高产出是所有企业的首要任务。借助物联网开发技术,企业各部门利用实时数据和变量,帮助企业获取和管理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阶段。物联网开发的应用程序还可以帮助公司监控和确定员工最有效率的工作时间,以便在这些时间安排重要的会议和任务。
(4) 改善客户体验
任何业务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提供的客户体验。物联网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用户使用手机读卡器,智能跟踪器等进行交易。这些应用程序还可以帮助用户跟踪其交易和其他此类数据,从而使客户体验顺畅无缝。
(5) 安全的工作场所
借助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程序,监控高风险环境可以变得更加高效,并使雇主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场所。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视并提供数据,以便尽快识别可能的威胁。
(6) 数据分类与分析
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和报告数据,并减少对数据存储的需求。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和数据开销。
(7) 研究
物联网使用户能够收集大量数据,否则将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手动收集。随后可以收集这些数据并进行统计研究以用于研究目的。
移动应用如何影响物联网领域
移动应用在各个领域影响着IoT,并使该技术更加多样化和通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示例:
(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移动应用程序可帮助解决一个本地和远程中央用户控制在智能家居中管理多个设备的问题。单个应用程序将特定于设备的应用程序整合到单个仪表板上,以提供平稳便捷的用户体验。例如,用户甚至可以在回家之前监视温度并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调节。
(2) 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表和健身跟踪器等可穿戴物联网设备是基于现代应用程序的物联网设备使用的主要例子。这些设备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智能手机中的相应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随时从应用程序访问这些数据。
(3) 医疗保健
物联网设备在医药和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使用前景。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可实现同步报告和监测、跟踪和警报、远程医疗援助等关键功能。联网健康政策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远程患者监测,30天的再入院率降低了50%。
(4) 零售
面向零售商的物联网的关键应用包括连接消费者、供应链和智能商店应用。物联网使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移动应用程序上的销售机会,并跟踪店内缺货商品,将供需规划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5) 农业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有多种应用。农民可以跟踪气候变化,监视牲畜,监视存货并分析来自连接到多个现场设备和传感器的中央应用程序的数据。
(6)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可以成为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应用程序的最广泛实施。交通警报和事故警报等应用程序可以警告市民以及当局,并帮助制定解决问题的应急计划。照明是智能城市物联网应用最普遍的例子之一,如今许多城市正转向无线通信以节省成本和降低能耗。
小结
物联网将是未来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最大推动力之一。利用物联网与移动应用程序可改善工作流程,并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便利。
物联网是一项非常强大的技术,它可以让生活在一个节奏快的社会中变得轻而易举。通过使用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程序,可以带来无与伦比的好处,可以提高业务和用户体验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