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亚运城主媒体中心(MPC),首先迎接各媒体记者的是立在大门一侧的3个大型电子显示屏,这是一组可以同时实施互动式服务的设施,上面既有天气、交通等生活信息,也有亚运动态、赛事日程等赛会信息。只要用手轻触屏幕,便可知悉。
数字化、信息化让亚运会的各项服务更直接、更便捷,而它展现的也仅仅是科技亚运的一小部分,体育赛会的正常运行也是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运动会就不可能成功举行。
精确感知的裁判
“赢了,赢了!中国队继94年亚运会连续四次获得男子4 100米混合泳接力银牌之后,本届亚运会终于打破日本队五连冠的梦想,以3分34秒01获得金牌 ”
不过,成绩官员迟迟没有公布比赛成绩,裁判也在交头接耳,似乎在电脑屏幕上查看着什么,终于成绩公布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日本队以3分34秒10获得冠军,实现了五连冠!
到底怎么回事?
这就是本届亚运会最复杂、最精确的计时计分系统做出的最终公正裁决 中国队第二棒王帅在入水时提前起跳了0.01秒。
本届亚运会是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亚运会。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学宁表示,不同于北京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亚运会有不少亚洲各国的特色项目,本届53个需具有计时计分系统的竞赛项目都需要根据各自的特色单独设计,进行创新性开发,系统数量和开发难度都是空前的,很多技术是首次在亚运会竞赛项目中使用。
比如,帆船项目的“GPS裁判系统和模拟图像演示系统”就是首次应用,能够实时显示比赛船只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让裁判实时精确掌握赛场动态,也让运动员和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赛事进程;竞技体 *** 项目采用无线PDA技术,首次使用实时的图像仲裁系统,为裁判打分提供了最为便捷、直观的技术手段,保证了裁判的精确公正。
无所不知的大管家
“姓名?年龄?什么时候进来的?什么时候离开 ”
这不是在审问犯人,而是本届亚运会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大管家 运动会信息系统,注册人员的所有信息都收集在这里。
本届亚运会共有约1.2万名运动员、4600多名技术官员和裁判员、1万多名记者和媒体人员、66万名赛会志愿者参加。竞赛项目数、场馆数都超过北京奥运会,但工作人员(含志愿者)和所花经费都只是北京奥运会的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运动会信息系统全面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服务。
所有有关人员只需要一次性提交一份完整详细的个人资料、领取一张注册卡片,就能享受到人员注册、赛会安保、酒店管理、权限分配等一卡式服务。
围绕有关人员的吃、穿、住、行,针对体育竞赛本身的人员报名、注册、比赛计时计分、裁判仲裁、赛果公布、电视转播、现场解说等业务流程,亚运会信息系统开发部署了40个子系统、55个竞赛项目的成绩处理系统和53个竞赛项目的计时计分系统,为场馆竞赛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为媒体和参会人员提供INFO信息查询、公众综合信息服务等40多种综合信息服务。
主运行中心充当大脑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综合处处长范小红说,如果将亚运信息技术和通信系统比喻为一个人,那么主数据中心(MDC)就是心脏,主运行中心(MOC,又称“指挥调度中心”)无疑就是大脑。
主数据中心(MDC)设于亚运体育文化中心,占地320平方米,于2009年4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共有19个网络机柜,源源不断地为主运行中心(MOC)、信息技术监控指挥中心(ITCC)以及各场馆信息技术团队(VITM)的指挥管理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和解决方案。
主运行中心(MOC)也设于亚运体育文化中心,占地510平方米,于2009年7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它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大脑,集中了图像显示、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中央控制等用于指挥调度的核心功能,汇聚了实时显示事件报告、应急处理预案、场馆比赛场地、赛程赛果、奖牌榜、城市地图、道路交通、气象信息、接待抵离、城市视频监控等全面信息,并能根据需要随时切换。覆盖82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和连接77个场馆和重要场所的亚运视频专网、可实时监控21665路亚运场馆和周边区域的视频图像和来自全市211个派出所的26038路视频图像的亚运会场馆安保视频监控系统就是和大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立体直观地构建了一个先进、稳定、高效的远程音视频指挥沟通平台。
800M数字集群一呼百应
“一组,我是指挥长,收到请回答。”
“一组一号收到、一组二号收到 ”
这不是无线电粉丝的小规模呼叫,而是在无线集群网络指挥下的大规模行动,这就是承载着本届亚运会4.3万用户、3000多通话组和18000台数字集群终端的800M数字集群通信网。网络采用统一技术体制和统一频率覆盖整个“大广州”,真正实现即时通讯,一呼百应!
今年5月,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用于亚运的800M数字集群通信网,以提高指挥调度效率和亚运重点区域话务承载能力。
广州市政府充分发挥集群共网统一平台、联动指挥的特点,结合各单位的使用需求,采用无线虚拟专网技术,实现各单位共享同一个网络。
根据用户特点,广州800M数字集群共网在亚运期间主要分为三个专网:政务专网、公安专网、亚组委专网,三张网络相对独立,互不干扰。而在亚运会开闭幕式举行地点 海心沙,则建设了三张“网中网”,提高重点区域话务承载能力,有效降低通信拥堵概率,以确保亚运会开闭幕式的顺利召开。
据统计,11月12日至22日,800M数字集群共网全网话务量41859.86Erl,总呼叫次数1091万次,杜绝了断站和网络恶性拥塞。
ITCC 全天候守护
“您好,这里是信息技术监控指挥中心。”
“我是增城飞碟中心IT技术经理,赛前十分钟我场馆评论员坐席(CIS)出现故障,无法使用。”
刹那间,亚运信息技术监控指挥中心(ITCC)的前方大屏上就闪现出了发生亚运赛事(AGIS)网络赛时2级事件的黄色字幕,值守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集技术力量排查原因,五分钟内故障解除。这就是亚运赛时信息技术监控指挥中心(ITCC)经常出现的一幕。
信息技术监控指挥中心(ITCC)设于亚体文化中心地下一层,值守团队人数超过200人,划分为成绩应用、网络通讯、场馆信息技术保障、主运行中心保障、设备管理、综合保障等6个功能组,3班倒24小时值守,以统一的信息技术支持热线电话为亚运会各阶段IT运行维护提供中英文双语报障受理服务,全天候对亚运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解决场馆遇到的各种信息技术难题。
亚运会期间,信息技术监控中心团队(ITCC)实时联系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组建的8个核心网机动团队、22个线路响应支撑团队、73个场馆保障组和5个场馆群流动保障团队共3000多人,全天候快速处理赛时应急事件,保障亚运信息系统快速高效响应。在亚运会赛时运行期间,信息技术支持呼叫中心和覆盖所有竞赛场馆及重点非竞赛场馆的66个IT帮助台每天接受并处理超过400宗服务请求和故障申告,其中11月12日开幕以来已处理超过3430宗服务请求和故障申告。
视频监控实现指挥调度
11月13日上午7:40,亚运转场东莞指挥部。东莞市委副书记黄双福和市公安局局长崔建亲自坐镇,监控亚运转场情况。
7:52,2号车队从广州出发。指挥部相关指挥员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相关人员注意,请每隔两公里报一次车队的位置,相关站点请做好接车队的准备。
8:19,指挥部接到汇报,2号车队到新塘出口,指挥部当即指示广深高速东莞段所有工作人员做好接车队准备。
8:23,车队进入东莞辖区。
8:24,指挥部发出指令:“请注意,车队即将进入,请做好接车准备。”南城大队回复:“工作人员已准备好。”
随后,2号车队由南城大队带入东莞,2号车队顺利完成转场。笔者从指挥部的视频监控看到,虽然是交通高峰期,但转场十分顺利,一路上广深高速东莞段车辆不多,交通十分顺畅。
黄双福说:“措施很到位,我们所控制的35公里,视频监控都看得清清楚楚,全部覆盖,没有任何盲点。”谢学宁表示,这只是视频监控可视化调度的一个简单场景,视频监控已日益成为城市管理、治安防范和大型重要活动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手段。
本届亚运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共享,在原有广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管理及应用平台基础上,升级改造完成了亚运会场馆安保视频监控统一平台。网络规模、视频图像联网数量和智能应用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无线电有害干扰事件为零
本届亚运会为了规范无线电波秩序,保障无线电安全,广州举全省之力,组建了共269人的无线电保障团队,全面开展电磁环境整治。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1月22日,共审批了95家亚运临时用频单位共3067个频率,合法的无线电设备11227台;组成了无线电监测网络,累计监测时间超过10000小时,排查干扰29起;在广州市12个区开展了电磁环境整治行动,共普查5233家单位和52664台无线电设备;以省政府名义发布《关于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实施局部无线电管制的通告》,发动区、县级市、街道落实无线电管制工作,发放各类无线电管理宣传材料共14000多份。
谢学宁说,通过以上举措,有效地保障了亚运会各项工作无线电频率的通信安全,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有害干扰事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