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办理携号转网的打算么?”
“目前没有”
记者最近询问身边的朋友对携号转网的态度时发现,知之者甚多,有转网打算的人却寥寥。样本数量不多,不具备绝对参考性,但或多或少体现出这样的现状:人们对于携号转网这件事,并不似业界预期那般狂热。事实上,自2006年《信息产业部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文件下发后,“携号转网”一词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彼时大部分人对这一尚在萌芽期的业务抱有极大的热情。如今13年过去了,当全国“携号转网”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在这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运营商和消费者,立场与态度是否已经发生了转变?
用户通信方式转变
作别了家书抵万金的那些年,“携号转网”刚被提出时,正值电话与短信成为与人交流首选方式的时代。“一个月500条短信都不够发,电话中聊到耳朵发烫也不舍得放下……”这是一代人的美好记忆。那时,就连给自己的手机号码换个彩铃也需要深思熟虑一番,电话号码对一个人来说,不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更是贴在身上的重要标签。即使别家运营商有更适合自己的套餐,人们也不愿轻易更换这串数字。手机双卡双待乃至三卡槽也因此被大众普遍接受,成为终端制造的一大趋势。
而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线上交流功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通信方式,用微信、视频来沟通和交流感情,短信用来收验证码成了大多数用户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提费降速”的持续贯彻,让绝大多数人不再把运营商资费太贵挂在嘴边,转而将关注点放到运营商服务质量、信号、网速和覆盖率上。就连不久前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商用套餐,相对价格与套餐中所含内容也无明显区别。因此,对相当多用户来说,转网的需求不再迫切。
运营商角色变化
在27日召开的全国“携号转网”正式提供服务启动仪式会议上正式宣布,在全行业的通力协作下,比原定目标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携号转网”的服务提供。这也标志着通信行业向更高质量、更优服务迈出了坚实一步。至此,对用户来说,转变运营商的最后一项桎梏也被打破,对运营商而言,有可能带来的用户流失是不容小觑的问题。目前,运营商新用户增长已接近天花板,携号转网有可能会带来运营商之间用户的再分配。在被督促取消“隐形门槛”,提升服务质量后,运营商并非处于被动位置,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必须提上日程,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对运营商而言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运营商也不甘于仅仅在用户生活中扮演基础电信提供者的角色,正在积极探索更广泛的业务覆盖面。这一点从三大运营商2018年财报中即可窥探一二,虽然传统基础电信业务对营收贡献不足,但新业务营收贡献都颇为强劲。中国电信的IDC和云服务持续增收;中国联通通过持续推进经营的互联网化转型,借助与互联网公司深化业务合作为移动服务增收;中国移动物联网持续发力,咪咕视频、咪咕阅读及手机支付业务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随着“携号转网”的持续深入,也促使运营商在服务、产品等各方面持续深耕细作。面对5G带来的新机遇,提升创新能力也是不变的真理。
后“携号转网”时代,还会有哪些刚需?
目前,专家的普遍观点是“携号转网的黄金期已过”,这是否表示该业务无需再持续深入推进?经过调查记者发现,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相反,人们对于携号转网有了更多样化的需求和期待。以记者所在的北京为例,这里外来人口众多,“北漂”们手机号码的归属地可能是自己的家乡、可能是自己大学所在地,对这类人来说,转变运营商并非刚需,他们更希望能够转变号码归属地,虽说漫游费早已取消,但异地号码办理业务时不免会遇到一些不便。如果能够携号转归属地,无疑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的惠民举措
携号转网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重大社会效益的惠民工程,也是推动信息通信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举措。目前,携号转网的大幕才正式拉开,任何判断都为时尚早。运营商已经拿出了充分的诚意与实际行动,用户的自主选择性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在记者看来,携号转网不是运营商之间的暗暗角力,只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下一步,谁能给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就有可能在这场关乎“转出”与“转入”的竞争中获益。
责任编辑;z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