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标签芯片防入侵就这么搞定!

射频识别标签芯片防入侵就这么搞定!,第1张

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安全保障已成为重大挑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德州仪器(TI)公司的研究人员采取三大设计技术,解决了RFID标签芯片最常面临的“旁路攻击”问题,大幅提高RFID的安全性。

旁路攻击是通过获取密钥设备在加解密 *** 作时泄露的旁路信息(如功耗、电磁辐射、时长),用统计处理方法分析出关键的密钥。旁路攻击立足于加密设备进行计算时所释放的物理信息与所进行的 *** 作和所 *** 作的数据间的相关性,与具体的硬件设备和加密算法无关,具有攻击效率高、实施简便的特点。

 一次加解密过程只能泄露少量信息,要获取完整的密钥,需要对同样的密钥执行多次加解密过程以获取足够多的泄露信息。为此,研究人员在RFID标签芯片上加入一个随机序列产生器,每次交易后都将更改密钥,同时在中央服务器上运行同样的序列产生器,并在读取RFID芯片信息前首先进行合法性验证。

 由于RFID标签主要通过读写器进行供电,因此增加随机序列产生器的方法仍无法应对“功率脉冲(powerglitch)攻击”,即攻击者在新的密钥生成前适时切断供电,这样芯片在恢复供电之后仍会沿用旧密钥。攻击者通过重复 *** 作,可强制芯片在同一密钥下工作,直至积累到可用于旁路攻击的足够信息。为此,研究人员采取两个举措,一是加入“在片电源”,以保证持续供电,二是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以存储断电前芯片正在处理的数据。

 在“在片电源”方面,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组3.3V电容存储电量。在供电被切断后(读写器被移走),芯片仍能够持续完成多项预定 *** 作,然后将数据发送到571个不同的1.5V存储位上。恢复供电之后,首先给3.3V电容充电,然后检索此前发到1.5V存储位上的数据,继续此前被中断的工作,以此使“功率脉冲攻击”失效。

 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方面,研究人员采用了铁磁晶体。其中心原子可在外加电场时顺着电场方向在晶体里移动,并在通过能量壁垒时引起电荷击穿,该击穿可被内部电路感应并记录,当移去电场后中心原子保持不动,实现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TI是全球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尽管每次在恢复供电时,首先得对3.3V电容充电,并完成此前未完成的计算,但经测试,该芯片仍能达到30次/秒的读出速度,快于现阶段大多数的RFID芯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35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