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芯病”,热盼政策“良药”

中国集成电路“芯病”,热盼政策“良药”,第1张

  如果把电子设备比作一个人,那么集成电路芯片就是这个人的心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这一“心脏”产业长期高度依赖进口,严重受制于人。不过,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进口替代风潮兴起,实现高新技术领域的国产化受到高度重视。日前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家近期将出台政策扶持芯片产业,支持力度和决心将远超以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军队、政府还是民用等各个领域,电子设备目前已经十分普及,实现芯片这一最核心部分的国产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内“芯”之痛

  据权威数据统计,2012年全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额超过1900亿美元。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芯片进口和原油进口的金额几乎相当,而且,前几年芯片的进口金额一度曾超过原油。

  “目前我国芯片产业对外严重依赖,国内约有八成的芯片需要进口,其中高端的几乎全部要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的电子产品需要看他人脸色行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整个电子产品中,芯片不仅是设备的核心,也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成本。对于产业来说,芯片的辐射效应十分明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产值,带来100元的GDP。

  正因为如此,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对芯片领域十分重视,上世纪以来,产业内诞生了英特尔AMDARM等巨头。芯片行业同时也是个需要巨额资本支持的行业,仅英特尔2013年的资本支出就高达130亿美元,占到每年收入的15%左右。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芯片产业起步晚、底子薄,早年的大型芯片如龙芯迟迟无法产业化,关键设备、原材料等长期依赖进口。从产业分工来看,国内从事芯片业务的企业以代工居多,创新能力不足,从业人数规模与研发实力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严重不匹配。

  创“芯”之艰

  新千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扶持我国的芯片行业。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两个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世界主要开发和生产基地之一;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国产软件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有大量出口。2011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从财税、投融资、研发、人才、知识产权多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的芯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无论是上游还是中下游均涌现了不少企业,但之前国家提出目标多数仍未实现。

  目前国内电子产品相对本世纪初已经大幅普及,但国内芯片仍无法满足需要,更不要说出口。一个鲜明的例子是,2007年以后,消费电子终端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但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里所采用的芯片,设计架构基本是英国厂商ARM一家独大,芯片制造则是苹果、高通三星联发科的天下,国内研发能力已经十分出色的展讯和锐迪科只能从中低端和白牌机市场攫取很有限的市场份额。

  传统的PC领域,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整机制造商联想,但芯片领域仍然是英特尔占据主导地位;而服务器领域,全球芯片的话语权也由英特尔和IBM等巨头牢牢把持。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集成电路芯片领域主要面临两个不足:首先是人才的短缺,这点经过时间的推移,国内的科研力量已经渐渐跟上。更重要的是,芯片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现在连经典的“摩尔定律”都已经打破,在此情况下,发展芯片产业需要高额资本的持续性投入,这点国内的推进力度不尽如人意。

  “当前全球芯片的进入壁垒变得越来越高,已经演变为资金投入和企业规模的竞争。”该人士表示,我国863、“核高基”等重大专项的每年投入合计不过数10亿元人民币,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专项亦不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与欧美甚至日韩顶级企业相差悬殊。

  一位国内不愿具名的芯片公司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国际巨头技术和资金的双重压制下,国内芯片产业长期处于亏损的边缘。目前的现状不改变,很不利于中国芯片产业未来的发展。国内对于核心技术的进口替代已经达成共识,业内迫切需要政策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支持。

  强“芯”之剂

  今年9月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来到百度、浪潮集团、大唐电信(行情,问诊)、中国电子、奇虎公司、中芯国际等企业调研了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情况。马凯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信息产业结构、扩大信息消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是当前和今后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市场人士表示,这显示芯片产业的发展问题已经得到高层的重视。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透露,国家将要出台政策扶持我国芯片产业发展,且此次政策的扶持力度要超过以往。

  分析人士指出,从产业的性质和过往的政策来看,此次的扶持计划仍然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由于投入和产业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做成一个短时间的规划,并不利于芯片行业的发展。扶持金额方面,按照常理来看,不出意料应当有大幅度的提高。如果最后每年扶持的金额能和英特尔等巨头的资本支出相靠齐,那对国内芯片行业未来发展的意义是巨大的。

  产业方面,近期圈子并不算大的芯片业频起波澜,两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相继被紫光收入囊中,业内已经将其解读为“海外高科技资产的回归”。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内芯片行业将有新的一轮整合潮到来,政策的推动有望使得芯片行业再上一个台阶。

  从市场端来看,一些业内上市公司有希望借助集成电路芯片新一轮的提速赢得业务的大发展。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去年开始,从金融IC卡这种相对可以实现的领域入手,国家已经在着手芯片国产化的推动,受此预期推动,业内公司市场表现相当不错。但从宏观来看,这仅仅是一个细分和相对低阶的领域,随着后期的政策出台,国产芯片有望逐步完成从低端向高端的发展。

  该分析师认为,集成电路芯片的产业链较长,上游来看,主要是上海贝岭(行情,问诊)、大唐电信、同方国芯(行情,问诊)、士兰微(行情,问诊)等企业的业务比重较高;中下游的封装,主要是长电科技(行情,问诊)、通富微电(行情,问诊)、长电科技涉及较多;设备方面,七星电子(行情,问诊)的产品是生产芯片的重要生产资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紫光后期将展讯和锐迪科推向资本市场的概率较大,考虑到两家公司均是行业上游的翘楚,对目前A股市场的冲击将不可谓不大。

  “今年市场对去IOE似乎很热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但目前去IOE仅仅是一个大方向的东西,难道用了国内的品牌就代表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了?”上述芯片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在军工、通信、智能终端仍是以进口的芯片居多,如果有一天芯片能基本实现国产化,那才是这个进口替代周期的最终落槌,要到那时候才可以说是握住了产业的“命门”,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安全问题扫除了最后一块“芯”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36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