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猫精灵来说,2017年11月11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那一天,由499降价到99的天猫精灵卖了近百万台。而最近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天猫精灵已经占据了中国59%的市场份额,2018年第一季度以110万台的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三,曾经的王者——小米小爱音箱以35%的市场份额和60万台的出货量屈居人后。
选择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场景的入口,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茹忆的解释是智能音箱是语音交互的入口,产品周期够短、够轻,阿里的优势是后台的云端大脑。在阿里云平台的支持下,阿里的物联网布局已经从智能家居扩展到到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能养猪、智能农业,乃至更广大的场景中。
这一切,距离阿里在今年3月的云栖大会上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不足半年。在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发展浪潮来临之际,阿里在IoT、AI和云计算三个方向皆有布局,且积淀颇深、成绩斐然。处于浪潮之巅的阿里巴巴,在物联网这条赛道上有怎样的阴谋与阳谋?
阿里的阳谋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阿里云IoT事业部中,智能家居隶属于智能人居平台,“人居”这个词恰到好处的描述了阿里的野心——只要有人,就逃不出阿里的物联网圈。阿里云Link物联网智能人居平台高级运营专家汤海平表示,家庭作为消费终端,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智能设备,它应该被定义为生活的智能或服务的智能。阿里云智能人居从智能家居开始 ,却剑指万物互联的整个世界。
智能家居毫无疑问,智能家居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蓝海市场,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出现。对于智能家居市场,阿里的估算是2020年将达到3294亿的市场规模、208亿的设备连接数,这样的市场潜力让阿里无法作壁上观。
事实上,阿里虽然自己也亲自下场做了一些智能家居的尝试,如阿里第一款硬件产品天猫精灵、联合美的推出的智能冰箱“OS集智”等,但阿里在智能家居的重心始终是基于阿里云IoT智能生活开放平台。日前,汤海平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阿里云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个开放的IoT连接平台,不会跟上下游企业抢生意。
智慧社区当智能的概念从家庭场景外延到小区环境中,就会衍生出智能楼宇、物网监控、智能停车、环境调节等概念。在智慧社区的范畴中,阿里的做法是选择跟地产商如万科、美的地产达成合作,以阿里云的云端大数据系统为核心,融入全屋智能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化社区。此外,阿里还借助支付宝和钉钉两大平台,打造“互联网+社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盯上了物业管理行业,推出智慧社区的产品。
与家庭场景相比,社区场景涉及到支付和交互环节,前者是阿里的强项,后者是阿里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于是阿里在智慧社区场景中下手更重,施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除了做平台之外,阿里还想抢占线下的流量入口。
智慧出行相较于百度的无人驾驶业务,阿里在智慧出行的格局看起来更有“逼格”:2018年6月,阿里高德发布了“城市大脑”战略,目的是寻求交通系统中个体和全局最优的动态平衡。所谓“城市大脑”,阿里的目标是连接人、车、路,把整个城市场景通过出行的方式连接起来,而百度的无人驾驶在阿里的宏愿中只是小小的一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出行的市场中,阿里上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下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在静态的家庭、社区场景之外,阿里终于在动态环境中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笔连接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做智慧城市,阿里可谓是水到渠成。阿里有支付数据、物流数据,再加上城市交通数据、城市运营数据,依托阿里云的大数据存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联网的浪潮下,阿里做智慧城市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跟杭州、苏州政府合作建立“智慧城市”,和福州市政府一起打造智慧城市的福州样本,和无锡政府合力打造的中国第一个物联网小镇——鸿山小镇,阿里在智慧城市的道路上走的远比想象中更深、更远。
古语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其实早在2014年阿里就启动了物联网研发,但直到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才正式对外宣布,而这个时候,阿里的物联网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阿里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基本上呈现点、线、面的分布态势,大多从整个“系统”着手,自上而下的对整个行业进行俯视,这与阿里擅长“体系布局”的基因密不可分。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阿里谋求的实际上是下一个信息时代的流量入口,线上、线下、家庭、社区、出行、城市、国家、阿里的目标是一网打尽。
毕竟,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阿里的战场。
阿里的阴谋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是一块万亿级的新蛋糕,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将整个世界物理数字化,物物交互、人物交互,物联网被认为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基础。Forrest Research 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将是人物互联的30倍,Gartn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总支出将达到30,110亿美元。在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面前,风投转向“针对成长阶段的物联网企业进行更大规模、更集中投资”的趋势明显,行业洗牌也在加剧。
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之一,阿里市值超过3万亿元。在如此大的体量下,从2015财年至2018财年,阿里营收增速分别是45%、32.7%、56%和58%,打破了所谓了“大体量定律”。但从客观上来讲,依靠商家服务费用盈利的核心电商业务仍旧是阿里营收的最主要驱动,2018财年阿里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达86%就是最好的佐证。
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核心电商业务是阿里沉淀最久、规模最大的业务,支撑集团的整体业绩理所应当,也正因为体量巨大,阿里想要打破约束实现增速突破并不容易,但是换一条新的赛道去布局、突破就显得容易多了——百废待兴的物联网赛道有着大把的机会,代表着未来。
换个角度来看,物联网与互联网时代的架构很相似,大致可分为场景应用、通信网络、 *** 作系统和硬件设备四个层次。借鉴互联网的发展之路,物联网的发展路线很有可能是先连接,再爆发。即先做大物联网的连接规模,再基于大量连接及海量数据,交互衍生出丰富的物联网增值应用服务,从而推动物联网进入全面繁荣的时代。
“先连接”,这是小米生态链和华为智选正在做的事情,而很显然阿里已经布局到了“后爆发”的阶段。阿里的“平台”基因决定了阿里的盈利重点在于通过向平台用户(包括商家和普通消费者)提供增值应用服务来获得收益,从电商平台到物联网平台,阿里缺的是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定下的目标: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做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
基础设施,互动百科给的定义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系统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但问题是,公共服务的特性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也就是说,要从用户那儿收钱的阿里云物联网平台永远也算不上“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
所以,阿里不过是扯了张虎皮作大旗,以公共服务之名,行业务版图扩张之实。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阿里的梦想是实现从互联网巨头到物联网巨头的转变。不过很显然,阿里想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霸主并不能复制互联网时代的经验,B端用户有安全/隐私大的担忧、预算/资金不足的困扰,C端用户更关注产品体验、更担心隐私安全。
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浪潮之巅的阿里驾驶的这艘万亿级的大船可能走的更稳,也可能因方向失误而错失机遇。未来如何,且走且看且珍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