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流量爆发带来挑战和机遇
移动数据业务量预计到2013年将一直保持每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企业IP业务量预计(在2009至2014年)也将以2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传统3G移动网络已经过载,而人们还在越来越多地通过蜂窝网络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和接入。无论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容量和性能均已告急。
一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14年,互联网容量将比2009年扩大4倍,相当于每个月在互联网上传送120亿张DVD光盘,约合966EB数据。预计仅2014年到2015年的IP流量增长就将达到200EB,这个数字超过了2010年全球生成的IP总流量。
全球IP数据流量的激增为通信基础设施设备提供商带来挑战和机遇,OEM和运营商必须极大地提高网络性能,同时控制资本支出,提高功率效率并支持新出现的通信技术。根据分析公司InfoneTIcs的数据,未来四年,全球仅在无线接入网基站方面的支出预计将达到1970亿美元。作为选择整个IP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通信处理器,成为设备提供商们展开竞争的关键因素,通信处理器及其架构的选择决定了未来IP通信市场起跑线的位置。
飞思卡尔半导体在1989年推出业界首款多协议微处理器,确立了通信处理器市场之后,长期位居这一市场的领导地位,其产品线的覆盖广度及深度均鲜有竞争者企及。
面向工业和网络应用的入门级通信处理器- MPC8309
2011年3月正式上市的飞思卡尔的MPC8309处理器,将MPC830x PowerQUICC II Pro处理器系列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入门级工业和网络应用,在批发价格低于10美元的范围内提供了最高的性能水平。
集成了e300c3的 MPC8309处理器内核并采用Power Architecture? 技术,可以实现高达1.99 DMIPS / MHz的出众性能,可在266 MHz到400 MHz的频率范围内运行。MPC8309内核包括16KB的L1指令和数据缓存,双整数和片上内存管理单元(MMU)。该器件提供了一个16/32位片上DDR2内存控制器,支持错误检查(ECC)功能,改善了性能和成本效益。由于MPC8309处理器还采用了飞思卡尔的QUICC引擎卸载技术,可以支持各种工业协议而不影响内核处理器的性能。因此,MPC8309能够在一个芯片上完成大多数竞争对手通常需要两个芯片才能完成的任务(即,一个芯片提供处理器功能,另一个FPGA芯片用于提供协议支持)。MPC8309处理器还增加了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支持,同时继续支持IEEE1588定时同步。MPC8309提供的工业接口端口包括4x CAN、4x UARTS、SPI和SDIO。MPC8309允许客户以更低的物料成本(BOM)获得理想的应用,如线路卡、工业应用、WLAN接入点、智能NIC设备、智能电能网关以及通用控制功能等。
面向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市场的无线接入点解决方案- QorIQ P1020 WLAN 解决方案
飞思卡尔基于QorIQP1020处理器的解决方案,集成了飞思卡尔的VorTIQa安全应用软件、D2Technologies公司的嵌入式vPortVoIP软件,以及GreenHillsSoftware公司的虚拟化支持,以融合更多其它业务。这一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原始设备厂商(OEM)加快和简化MSBG设备的开发,该解决方案还与P1020和其他QorIQ产品配合,作为一个参考设计用于大量的其他应用中,如统一威胁管理(UTM)设备、安全路由器、IPS/IDS设备、VPN路由器和安全交换机等。这种灵活性帮助扩展研发价值并缩短面市时间。由于QorIQ系列范围从单核到多核,因此该解决方案满足了大量的性能和能效要求。
其中QorIQ处理器具有超高的性能,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同时运行大量的业务。基于MSBG解决方案的产品可以在一个内核中运行安全应用,而在第二个内核上运行办公应用,使服务提供商灵活、轻松地添加或减少办公功能。
基于QorIQP1020的MSBG解决方案带来小型办公所需的几乎所有功能元件,如VoIP、电子邮件、传真、打印机、会议、WLAN和其他功能等,并将这些元件与传统的安全和网关功能相集成。这使得企业用户不仅节省采购成本,ODM还有能力将花费从资本支出转向运营支出。
市场份额领先第二名40%
据Gartner最近发布的排名,2010年飞思卡尔半导体扩展了其在有线和无线通信处理器市场的领导地位,占有53%的市场份额,而且比第二名高出超过40%,其以多核QorIQ?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的迅速采用在其扩展领导地位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方面是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在可预见的未来,通信处理器市场将受益于有线和无线市场的爆发,现在的领先者将更容易扩大优势,因而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未来。对有线和无线网络中各个环节的设备供应商来说,与核心部件的市场、技术领先者合作才是通往成功未来的捷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