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及减振实验系统技术分析

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及减振实验系统技术分析,第1张

  本文讲解了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将会从它的组成和优势进行分析,在根据虚拟仪器技术展开对它的减振实验系统的设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振动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振动问题在工程中是要经常面对地问题,故振动分析已成为各项工程技术研究与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伴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测量仪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模拟仪器依次发展到数字化仪器、智能化仪器和最新一代的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技术,由用户定义仪器功能,可扩展性强,信号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因此,我们设计了以LabVIEW为基础的动力减振实验系统。

  1.虚拟仪器技术

  1.1虚拟仪器的组成

  虚拟仪器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显示三大功能模块;从构成要素讲,它是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和仪器硬件组成的;从构成方式讲,则有以DAQ板和信号调理为仪器硬件而组成的PC-DAQ测试系统,以GPIB、VXI、Serial和Fieldbus等标准总线仪器为硬件组成的GPIB系统、VXI系统、串口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VI系统都是将仪器硬件搭载到笔记本电脑、台式PC或工作站等各种计算机平台加上应用软件而构成的。

  1.2虚拟仪器的优势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的灵活性和功能的可重构性上。论文参考网。在虚拟仪器中,硬件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软件才是整个仪器系统的关键,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修改软件的方法,很方便的改变、增减仪器系统的功能与规模。虚拟仪器克服了传统仪器的功能在制造时就被限定而不能变动的缺陷,摆脱了由传统硬件构成一件仪器再连接成系统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的空间。

  2.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   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及减振实验系统技术分析,非线性分析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为不少,但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求解的精度、提高求解时的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现代复合材料自本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笔者基于ANSYS程序对数码相机内部镜头托架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此论证托架结构的刚强度。   2 ANSYS 的静力非线性分析   ANSYS的静力分析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而非线性分析涉及塑性,应力钢化,大变形,大应变,超d性,接触面和蠕变。论文检测。引起结构非线性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状态变化(包括接触);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非线性问题需要一系列带校正的线性近似来求解,ANSYS程序通过牛顿—拉普森 (NR ) 平衡迭代法,在某个容限范围内迫使在每一个载荷增量的末端解达到平衡收敛。   3 复合材料的塑性理论   屈服准则:ANSYS采用Von-Miss屈服准则来计算结构的塑性变形,该准则是一种除了土壤和脆性材料外典型使用的屈服准则。表示如下:   ⑴   其中: ,        流动准则:如果将Von-Mises屈服准则的函数形式推广到一般塑性加载情况,那么式⑴的函数就可以写成:   ⑵   其中的偏应力   ⑶    是流动应力,它在屈服点上等于屈服应力,而后随应变硬化材料中塑性应变的增大而增加。   如果把理解为应力状态强度的表征,那么在超屈服之后由作用在一点的各个应力分量所组成的就称为等效应力,由塑性力学偏应力不变量不难得出:   ⑷   对应于就有一个等效塑性应变增量来构成由各应力分量所做的塑性功增量,即   ⑸   根据Drucker公设   ⑹   其中是塑性势函数的梯度,是比例系数   由此可以推导得出   ⑺   强化准则: 等向强化和随动强化。对Von-Mises屈服准则,等向强化表现为屈服面在所有方向均匀扩张。而随动强化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屈服应力之间总存在一个的差值。   4 数码相机内部结构的模拟分析    笔者结合数码相机使用性能要求,对数码相机内部的零部件结构刚强度进行模拟计算。    数码相机以其性能优越,携带方便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设计时在保证上述优点的情况下,应保证其内部结构紧凑,避免干涉,各部件之间搭配协调。   4.1 镜头托架的模拟分析    镜头是数码相机的“心脏”, 设计时必须根据镜头形状尺寸来布置内部结构,因此,镜头托架的结构设计很重要。论文检测。    图1是某款数码相机镜头托架与镜头的装配关系图, 精度要求很高。此处,该结构的分析是基于配合精度相对较低的假设之上的。      从图1不难看出, 镜头托架在   数码相机内部受力复杂,分析比较   困难。因此,我们摒弃常规的算法,      采用极限载荷法。即忽略那些对分   析结果影响不大的约束,即可以把   所有载荷看作是直接加载在托架的   某一特定需要分析的部位。这样处   理后的模型无论是精度和求解效率   上都有所提高。   图1   如图2,分析时采用Solid185单元, 智能自由网格划分, 网格精度定为五级。为了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加快求解的效率,建模时我们经过初步判断,对远离分析区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也即尽量减少远离承载区的棱角及不规则体的数目,从而优化结构单元。论文检测。   图2   材料常数   托架材料:   PC+玻纤(玻纤含量25%) ,    拉伸强度为,弯曲强度为,   压缩强度为,弯曲d性模量为   4.2 材料特性的相关设定    由于托架材料是纤维增强型的,对于此类材料,纤维的取向非常重要,一般分析时是根据纤维的方向,纤维的长度来设定分析的依据。   一种材料,可以视为均质的,也可以视为非均质的,这主要取决于分析时观察问题的尺度。对于复合材料,由于存在可以从界面区分的相和叠层,一般认为是非均质的。但是,分析的尺度继续扩大以后,它又可以用等效的均质体来代替。此时,颗粒复合材料和方向随机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可认为是各向同性的,而纤维规则排列的复合材料,通常是各向异性的。因此,我们假定托架材料是短纤维增强型的的,纤维增强方向是随机分布的,也即托架材料特性是各向同性的。   4.3 数码相机正常放置情况下的强度、刚度的分析    这里笔者分析了一下数码相机正常放置状态下托架结构的受力状态。    图3是托架结构的受力云变图, 它表示托架结构在承载时所受的平均应力,图形下方是各颜色所代表的应力区间。   SMX , 表示托架结构承载时的最大应变量   ,表示托   架结构承载时的最大应力   图3   图3清晰的反映了镜头托架在相机中的承载应力图,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最大应力发生在托架一侧腰间的小孔附近。从图中的应力云变图可以看出,托架承载情况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基本反映了托架在相机中的受力情况。对于数码相机之类轻便型的电子产品,由于结构本身承载负荷小,采用的复合材料性能优越,因此,设计时一般仅关心结构所受的最大应力应变。设计人员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模具设计的要求,再做相应的调整,就可以设计出颇为满意的结构。从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其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应力极限,考虑到注塑模具的成型性能的要求,对于此托架结构我们不再作结构上的调整,其设计形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本文着重对数码相机镜头托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阐述了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分析方法。当然,本文的材料特性是基于各向同性基础上的,对于各向异性的纤维增强型材料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第2张

  工程实际中,大量问题不能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进行分析,而往往需要简化成多自由度系统才能解决。两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的多自由度系统。对系统模型的简化、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的一般方法以及系统响应表现出来的振动特性等方面,两自由度系统和多自由度系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研究两自由度系统是分析和掌握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特性的基础。两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形态要由两个独立的坐标来确定,需要用两个振动微分方程描述它的运动。建立振动微分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牛顿第一定律法则进行分析。

  在工程中有许多实际系统都可以简化为图1所示的力学模型图。质体m1和m2用d簧k2联系,而它们与基础分别用d簧k1和k3联系。假定两质体只沿铅垂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质体m1和m2的任一瞬时位置只要用x1及和x2两个独立坐标就可以确定,因此,系统具有两个自由度。以ml和m2的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在振动的任一瞬时t,m1与m2的位移分别为xl和x2。在质体m1作用谐激振力Qlsinωt。取加速度和力的正方向与坐标正方向一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分别得到质体ml和m2的振动微分方程: 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及减振实验系统技术分析,非线性分析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为不少,但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求解的精度、提高求解时的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现代复合材料自本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笔者基于ANSYS程序对数码相机内部镜头托架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此论证托架结构的刚强度。   2 ANSYS 的静力非线性分析   ANSYS的静力分析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而非线性分析涉及塑性,应力钢化,大变形,大应变,超d性,接触面和蠕变。论文检测。引起结构非线性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状态变化(包括接触);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非线性问题需要一系列带校正的线性近似来求解,ANSYS程序通过牛顿—拉普森 (NR ) 平衡迭代法,在某个容限范围内迫使在每一个载荷增量的末端解达到平衡收敛。   3 复合材料的塑性理论   屈服准则:ANSYS采用Von-Miss屈服准则来计算结构的塑性变形,该准则是一种除了土壤和脆性材料外典型使用的屈服准则。表示如下:   ⑴   其中: ,        流动准则:如果将Von-Mises屈服准则的函数形式推广到一般塑性加载情况,那么式⑴的函数就可以写成:   ⑵   其中的偏应力   ⑶    是流动应力,它在屈服点上等于屈服应力,而后随应变硬化材料中塑性应变的增大而增加。   如果把理解为应力状态强度的表征,那么在超屈服之后由作用在一点的各个应力分量所组成的就称为等效应力,由塑性力学偏应力不变量不难得出:   ⑷   对应于就有一个等效塑性应变增量来构成由各应力分量所做的塑性功增量,即   ⑸   根据Drucker公设   ⑹   其中是塑性势函数的梯度,是比例系数   由此可以推导得出   ⑺   强化准则: 等向强化和随动强化。对Von-Mises屈服准则,等向强化表现为屈服面在所有方向均匀扩张。而随动强化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屈服应力之间总存在一个的差值。   4 数码相机内部结构的模拟分析    笔者结合数码相机使用性能要求,对数码相机内部的零部件结构刚强度进行模拟计算。    数码相机以其性能优越,携带方便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设计时在保证上述优点的情况下,应保证其内部结构紧凑,避免干涉,各部件之间搭配协调。   4.1 镜头托架的模拟分析    镜头是数码相机的“心脏”, 设计时必须根据镜头形状尺寸来布置内部结构,因此,镜头托架的结构设计很重要。论文检测。    图1是某款数码相机镜头托架与镜头的装配关系图, 精度要求很高。此处,该结构的分析是基于配合精度相对较低的假设之上的。      从图1不难看出, 镜头托架在   数码相机内部受力复杂,分析比较   困难。因此,我们摒弃常规的算法,      采用极限载荷法。即忽略那些对分   析结果影响不大的约束,即可以把   所有载荷看作是直接加载在托架的   某一特定需要分析的部位。这样处   理后的模型无论是精度和求解效率   上都有所提高。   图1   如图2,分析时采用Solid185单元, 智能自由网格划分, 网格精度定为五级。为了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加快求解的效率,建模时我们经过初步判断,对远离分析区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也即尽量减少远离承载区的棱角及不规则体的数目,从而优化结构单元。论文检测。   图2   材料常数   托架材料:   PC+玻纤(玻纤含量25%) ,    拉伸强度为,弯曲强度为,   压缩强度为,弯曲d性模量为   4.2 材料特性的相关设定    由于托架材料是纤维增强型的,对于此类材料,纤维的取向非常重要,一般分析时是根据纤维的方向,纤维的长度来设定分析的依据。   一种材料,可以视为均质的,也可以视为非均质的,这主要取决于分析时观察问题的尺度。对于复合材料,由于存在可以从界面区分的相和叠层,一般认为是非均质的。但是,分析的尺度继续扩大以后,它又可以用等效的均质体来代替。此时,颗粒复合材料和方向随机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可认为是各向同性的,而纤维规则排列的复合材料,通常是各向异性的。因此,我们假定托架材料是短纤维增强型的的,纤维增强方向是随机分布的,也即托架材料特性是各向同性的。   4.3 数码相机正常放置情况下的强度、刚度的分析    这里笔者分析了一下数码相机正常放置状态下托架结构的受力状态。    图3是托架结构的受力云变图, 它表示托架结构在承载时所受的平均应力,图形下方是各颜色所代表的应力区间。   SMX , 表示托架结构承载时的最大应变量   ,表示托   架结构承载时的最大应力   图3   图3清晰的反映了镜头托架在相机中的承载应力图,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最大应力发生在托架一侧腰间的小孔附近。从图中的应力云变图可以看出,托架承载情况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基本反映了托架在相机中的受力情况。对于数码相机之类轻便型的电子产品,由于结构本身承载负荷小,采用的复合材料性能优越,因此,设计时一般仅关心结构所受的最大应力应变。设计人员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模具设计的要求,再做相应的调整,就可以设计出颇为满意的结构。从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其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应力极限,考虑到注塑模具的成型性能的要求,对于此托架结构我们不再作结构上的调整,其设计形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本文着重对数码相机镜头托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阐述了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分析方法。当然,本文的材料特性是基于各向同性基础上的,对于各向异性的纤维增强型材料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第3张

  3.减振实验系统的设计

  3.1减振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振动激励系统、两自由度动力减振振动梁装置、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包含LabVIEW软件的计算机系统。我们采用框架式结构梁和附梁作为被测件,通过激振器使其产生振动,从而得到它的动态特性。

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及减振实验系统技术分析,什么是虚拟仪器技术及减振实验系统技术分析,第4张

  3.2两自由度振动装置

  由框架式结构梁和激振器所构成的两自由度动力减振实验台装置如图3 所示。1所示即为框架式结构梁,2所示为附梁,3为激振器。在激振器的作用下,框架式结构梁(m1,k1)产生振动,在激励频率等于其固有频率时,会产生单自由度系统的共振现象。为消除框架式结构梁主梁系统的共振状态,在该系统上再附加附梁系统(m1,k2)而形成两自由度系统,当附梁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框架式结构梁主梁系统相同时,这时附梁系统(m1,k2)具有消除主梁系统(m1,k1)共振的作用,故称为动力减振系统。论文参考网。振动信号通过贴在主梁和附梁上的电阻应变片测量。

  3.3振动激励系统

  将电动式激振器与被测件固定在一起,使其随激振器的振动形式而运动。由信号采集卡输出产生激励信号。论文参考网。然后经功率放大器传给激振器,对框架式结构梁和附梁产生激振作用。在本系统中,为控制方便,可对被测件进行恒力激振,即每改变一次频率,只要调整信号的幅值大小使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保持恒定即可。

  3.4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由电阻应变片、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几部分组成。对于可接触测量的框架式结构梁和附梁,分别贴上电阻应变片,将两路振动信号变成应变信号,再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转变成电压信号,再进行放大滤波处理。考虑到振动信号的频率不高,所以选用了的NI公司的USB—6008型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其采样速度可达10k/s,可完成双通道的数据采集处理。

  3.5数据分析系统

  数据分析系统的软件结构可分为主模块、虚拟信号源模块、振动信号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其中数据分析模块又可分为频谱分析模块、波形显示模块、数据记录模块。虚拟仪器系统功能较为复杂,所以采用了四个分面板形式,把最重要的显示元件和 *** 作元件放在了第一分面板,并且分配到每个子面板上的功能均简洁明了,易于用户理解。

  振动信号变成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中,接下来调用LabVIEW软件编写的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根据振动测试中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的基本要求,提供了滤波器、窗函数、时域、频域、频率响应、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等信号分析方法。加上对这些分析方法的数据控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当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从0Hz开始的扫频信号,传给激振器对框架式结构梁产生激振作用时,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观测到两自由度的共振现象和动力减振现象。在这我们给出了信号傅立叶变换后的频域观察,当然也可以在时域观察。

  4结束语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减振实验系统能有效的观测和分析两自由度振动和动力减振现象,由于所处理的信号频率不高,采用廉价的采集卡就能满足要求,整体造价低廉,而信号处理内容较为丰富,所以该实验系统不仅适合机械专业使用,而且还可以用于检测和应用物理等专业在学习传感器和虚拟仪器时使用。同时利用LabVIEW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自己添加或改动信号处理模块,开展有关的综合性实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43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2
下一篇 2022-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