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AI,华为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Cloud+AI,华为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底座,第1张

过去,信息技术只是被视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实现技术。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技术则被视为企业赋能技术,新技术正在重新为企业的资产、设备、组织、人员重新赋能,从而使得数字化技术成为数字化商业的核心元素。

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新的空间。在不远的未来,数字孪生将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公民画像、都有数字世界里的心跳 ;数字模型成为企业设计、制造产品的主载体 ;社会将配套全面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善政、惠民、兴业”的智慧城市会越来越多,“黑灯工厂”会越来越多,“共享服务”会越来越多……

未来可期。但对于企业来说,上云,是数字化转型要走出的必然一步。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方案几乎都离不开云。通过上云,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企业,之后通过规划及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运营转型,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字化价值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能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能给出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路径?

Cloud+AI华为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从2016年开始,不少人开始提云计算进入下半场的声音。其主要理由是云计算已经从过去的卖方市场正式进入买方市场。该论调认为,在云计算领域,已经出现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等矛盾。在云计算的下半场,各个云计算厂商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给需求方的供给,不断增强自身能力。

但在笔者看来,云计算的蓬勃生长还在继续,不是进入了下半场,而是升级,进入“2.0”时代。实际上,这也是华为的看法。华为在2016年率先提出Cloud 2.0的概念,认为连接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将蓬勃发展,全球更多企业和组织将“生长于云”,并树立了让更多的行业、企业轻松获得优质云服务的目标。在Cloud 2.0时代,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基于消费互联网积累的用户优势和数据资源,快速拓展物流、制造、医疗等产业互联网领域;另一方面,云计算服务商把企业和行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带上公有云,推进产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打通了虚拟与现实世界。

如果非要给云计算2.0进行定性,那么云计算 2.0 应该是 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的融合,是智能云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将为产业带来量到质的改发,带动云服务市场的持续扩大。ABC 融合带来更多的数据、更好的算法、更强的计算,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无人车、机器人等,将发革工业、能源、金融等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

在今年,华为进一步提出随着数字化升维,智能纪来临。随着超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ICT技术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日益深度融合。展望未来,我们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在这样的认知之下,“Cloud+AI”就成了华为发展云的重要战略被提出。通过和智能的深度融合,让云基础设施进一步从资源型向能力型转变,以支撑产业互联网业务从流量型业务向精准服务型业务的历史性大转移,让产业互联网跨越新摩尔定律中的“鸿沟”,从而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真正使能数字化转型。

华为全栈云,给出一步上云的良方

云计算快速发展,企业客户对云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和赋能能力提出更高需求,云服务商通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PaaS 服务和上层 SaaS 应用,积极构建立体式云服务生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面向企业打造“Cloud+AI”的全栈云解决方案,是华为在这一轮企业上云热潮中给出的上云良方。]

华为 IT 产品线总裁 侯金龙

10 月 10 日,在主题为“+AI,迈向智能云数据中心的创新之路”的峰会上,华为发布了新一代全栈私有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 6.5并介绍了新一代关键业务云存储FusionStorage的重大升级,致力于打造智能社会的创新底座。华为 IT 产品线总裁侯金龙发表了主题为“+AI,智能云数据中心的行业创新实践”演讲。他表示:“云计算、大数据、5G、AI 等技术的兴起,正把人类社会加速带入智能社会,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华为致力于面向企业打造‘Cloud+AI’的全栈云解决方案,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黑土地,帮助企业在智能化时代持续取得商业成功。”

条条大路通罗马,华为全栈云是通向“云”最近的那条。在当前企业上云成为热潮,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同时,华为全栈云无疑给出了一条“上云”的捷径。

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企业一方面需要考虑原有传统业务的云化,另一方面需要基于云平台,结合各种新技术开发分布式创新应用。这就需要功能更加全面、灵活和可长期演进的全栈云平台,能够从芯片、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等各个层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有力的支撑。而华为就可从芯片到高性能硬件、线上到线下、IaaS、PaaS 到 DaaS、AI 全方位构筑云化转型能力。

我们知道,在今年8月,华为即发布了业界领先的全栈私有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 6.3,通过“一云一湖一平台”的架构,重构云基础设施,加速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而华为云 FusionCloud 6.5 则做了进一步的升级。

FusionCloud 6.5 共提供 9 类 50 多个云服务,并在 AI 异构计算、企业智能和混合云能力方面进行了大幅增强,支持华为全栈AI 解决方案在私有云平台的实现,并新增了云边协同的能力,让企业私有云走出数据中心,延展到了边缘,实现大规模智能边缘计算的管理和协同。

FusionCloud 6.5 同时增强了 ISV 算法与应用的集成能力,ISV 合作伙伴的 AI算法和应用,可以被快速的集成到私有云平台之中。 FusionCloud 6.5 通过与 AI 不断融合,从芯片到高性能硬件、线上到线下、IaaS、PaaS 到 DaaS、AI 全方位构筑云化转型能力,在全栈服务、全栈平台、全栈生态三个层面满足企业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

FusionCloud 6.5 与华为公有云统一架构,统一 API、统一服务、统一生态,共享华为公有云 100 多个云服务。同时,还可通过混合云联接 AWS、Azure等第三方公有云平台,实现业务无缝的跨云部署与迁移,为客户的业务长期演进提供支撑。

AI 时代,数据处理面临更高要求,开源关系数据库存在明显不足、NoSQL 等新型数据存在局限。华为与招商银行联合创新,结合华为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招行领先的业务实践和数据库应用实践经验,打造企业级高性能分布式交易数据库GaussDB 100,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扩展、高可用、云架构、易运维、易开发的数据库,成为 AI 的重要驱动力。同时,面向各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场景,华为创新打造融合数据仓库产品GaussDB 200,支持GPUFPGA异构计算加速,具备多模数据库引擎和跨数据源的融合分析能力。

此外,华为宣布了新一代关键业务云存储 FusionStorage的重大升级,通过存储软件的技术创新,结合对业界领先硬件的超快速兼容,为关键业务等全部应用提供极致性能、极致可靠、d性按需的存储资源服务,帮助企业从容应对关键业务云化挑战。该产品在云存储领域首个具备支撑企业关键业务的能力。

华为正是通过这样的孜孜不倦的创新,以“+AI”的方式,打造开放、灵活、安全的端管云协同ICT基础设施平台,做客户和伙伴平台的平台。

打造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推动客户商业成功

在华为愿景中,有一条是立志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个组织,包括遍布全球的政府及公共事业机构,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各个行业。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发挥自身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开放、灵活、安全的端管云协同ICT基础设施平台,成为培育数字化转型的“黑土地”。并在多年实践中,携手客户与伙伴在政府与公共事业、金融、制造及大企业等多个行业深入合作,开展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

为答谢各行业客户对华为的一贯支持和信任,华为为客户颁发了“云数据中心年度超级用户奖 2018”。

在获奖客户中,不少已经成为成功云化转型,继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典范,比如:

新浪集团与华为在混合云方案、多云管理与应用上开展广泛创新实践,并开发了DCP(Docker Cloud Platform)多云资源调度平台。这些举措有力地支撑了业务扩展,轻松应对世界杯等重大活动带来的流量峰谷,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华为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提供面向“计算、存储、网络”的云化技术,帮助我们建设私有云平台资源池,实现了北京移动 IT 基础设施资源的全面云化。资源共享、服务敏捷、智慧洞察、能力开放等新特性帮助我们全面提升 IT 系统的可持续服务能力。

这是一个万物智能的时代。把数字世界带入到每个人、家庭和组织,就是在构建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新的世界、智能的世界,这是一个走向未来的过程。在这个旅途之中,华为要做的是连通万物的“黑土地”。

展望未来,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市场趋势。华为基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以及在ICT领域长期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提供了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让各个伙伴的内容、应用、云在上面生长,形成共同的力量面向客户,并最终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多赢生态系统,实现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542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