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产业需要再定位:未雨绸缪,放眼应用端,用创新的视角提供解决方案
近日,在昆山市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02专项总师,中国科学院EDA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叶甜春在会上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全球产业,昆山要发展半导体产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链。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昆山接下来要想在集成电路产业上有作为,要瞄准产品研发核心技术,为大行业应用提供系列产品,可以主攻装备和高端材料等大方向。他表示,昆山目前具备优良的产业基础,在封装上有顶尖企业华天科技、日月光等,同时面板行业也不乏高端企业。昆山要找准特色的产业化发展定位和路径,不要刻意追求全产业链,昆山面临的挑战还是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叶甜春坦言,集成电路对创新技术有着相当高的要求,需要世界级人才。
2016年电子信息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在集成电路领域,产业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不断凸显,保障了武汉存储器、华虹“909”二期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紫光集团、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端芯片联盟,努力打造涵盖“架构-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完整生态体系。
叶甜春在论坛环节表示,我们必须像前60年解决钢铁问题一样,解决“中国芯”的问题,支撑中国未来60年的发展;中国未来60年,如果芯片问题的技术支撑解决了,中国就真的成为了社会主义强国了。集成电路技术是国家实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代表着当今世界微细制造的最高水平,集人类超精细加工技术之大成,融合了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多种交叉学科和尖端制造技术。中国的高端芯片,制造装备,工艺与材料依赖引进,受制于人。对制造装备,精密机械,精密仪器,自动化,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业有直接的带动。现阶段,市场需求提供了历史性的产业发展机遇与空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开始向中国移动!
2016年,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达1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8.4%。实现利润总额6464亿元,同比增长16.1%,叶甜春重点强调,这里我要评论下,其实制造和封装要去掉一半,而我们真正的产业增加值不到3千亿,我们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增长的问题。
中国IC产业结构与生态布局特点谈起中国IC产业结构与生态布局特点,首先不得不提设计业与代工业蓬勃发展,成功引领了产业体系和竞争力的建立,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芯片产品应用等各个关键环节。其次,大型IDM企业缺失,导致产品结构的缺口,国际集成电路产品份额中IDM企业占据70-80%,而Fabless产品份额小于30%,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设计公司占比约80%,而IDM产品约20%。第三,各地产业布局出现无序竞争,碎片化与同质化倾向,与国际整合趋势背道而驰。
叶甜春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设计企业,值得表扬!另外,值得自豪的是装备和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一定不要管摩尔定律,我们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而对于全世界买买买,我们其实都是小儿科。半导体产业国际并购中,中国只占12%,(没被批准的也较多)实际成功的只占6%。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IC产业需要再定位思考。中国现在产业特点,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全球将近3000--4000亿,我们用了这么大的功夫,大型IDM的缺失。
中国IC产业需要再定位思考,要从 替代者--创新者--引领者
未来10年中国集成电路一定要走出低成本的这条路。叶甜春告诫,2035年是一个节点,一定要做创新,客户需要解决方案,,一定要养成和市场结合和应用结合这个创新思路。中国IC产业再定位。具体包括,首先,“从无到有”进行产业链布局后,中国需要“升级版的发展战略”;其次,产业链分工布局后,“面向应用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整合”模式需要建立。系统应用,设计,制造和装备材料必须有更有利的措施实现融合发展;然后从“追赶战略”转向“创新战略”在全球产业创新链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中国市场引领全球市场,重塑全球产业链。立足中国市场实现世界水平创新,在若干核心技术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技术和重新产品。通过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行。
叶甜春提出应对中国市场的几大解决方案首先是物联网与消费应用是集成电路下一个驱动力!在应用领域方面,现在首先确实直接看到的是消费电子,物联网与消费电子的相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