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讯即将实现,物联网发展会有什么改变

5G通讯即将实现,物联网发展会有什么改变,第1张

科学世界博览近期消息,2018年第十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夏季展,于7月31日-8月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据主办方介绍,作为国内目前规模宏大专业度高的物联网展会之一,本届物博会将集中展示来自全球700余家物联网顶尖企业的技术和应用成果。展品覆盖RFID传感器、智能卡、条码、通信、4G/5GLoRaNB-IoT、云计算、移动支付、标签防伪、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整个物联网产业链。

众所周知,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改革浪潮,而2018-2020年被认为是物联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一段时间,帮助物联网实现质变的5G通讯即将实现,将解决物联网过程中的信息传输问题。在此,我们事先看一看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了解物联网为现代生活带来的改变,认知它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财富增长点。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IoT)简单讲就是把一切物体进行连接、交互,形成一个互联的网络。倘若把互联网比作我们的虚拟大脑,那么物联网就是我们的感知系统,能让我们远程感知外界的万物,世界即在手中。

物联网包括感知、网络及应用等方面。感知即获取数据,包括听觉(语音识别)、视觉(摄像头、人脸识别)、感受(气体、烟雾、红外线传感器)、运动(震动、加速度传感器)等识别感知系统;网络即平台/运营商等对数据进行存储以及分析;应用即落地,实实在在地将物联网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而显示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之前我们还在谈论物联网的业态和具体的发展趋势,不知不觉,物联网已经走进我的生活,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共享单车,还有网络购物、云服务、无人驾驶等。在不久前,2018物博会官方发布了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云平台,这就是一个物联网模型,也是一个预告,预示着物联网时代已经来到。

其实,目前的物联网已经在不同领域实现了阶段性成果,比如,百度的百度天工、Apollo无人驾驶计划;华为的华为云服务、NB-IoT方案;阿里巴巴的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城市大脑;腾讯的QQ物联、云端大数据存储;中兴AnyLink物联网平台;京东的微联;科大讯飞的灵犀3.0等等,均让我们看到了物联网的雏形。

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物联网的具体发展将走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装备、医疗器械、虚拟现实版游戏、智慧社区、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网络等具体应用场景,并不断蔓延,实现万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受制于技术条件,尤其存在两个瓶颈问题:一是网络数据传输能力,二是物联网安全把控。

对于第一个问题,5G技术正在寻求突破,实现物联网所需要的高速率数据传输能力。2018年6月13日,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会上,首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而国内的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5G通讯网络,据悉,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达到了2.29亿,居于世界首位。然而,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相比5G的通讯硬件要求,4.5G的传输能力更具稳定度,可行性相对较高。此前,在2018MWC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8天线4.5G LTE 调制解调芯片——巴龙765,峰值下载速率在FDD网络环境下达到1.6Gbps,在TD-LTE网络下达到1.16Gbps。如果能够进一步攻克网络数据传输的瓶颈难题,无人驾驶、车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家居将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展现更壮阔的物联网图景。

对于第二问题,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风险,一直是业界所担忧的。去年勒索病毒的全面爆发让人们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而这也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和危机。据悉,区块链被认为能帮助物联网解决安全隐患,提供去中心化可能,搞定IoT扩容性问题。但区块链到底是不是物联网的治病良药,还没有被完全证实。

物联网的未来

根据gen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所带来的利润将达到300亿美元。据IndustryARC预测,到2021年,工业物联网市场将达到1238.9亿美元。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1万亿美元。

时间再往后推移,在2045年,保守的预测认为将会有超xinp过1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

智能穿戴猜想

这些物联网设备包括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无人驾驶汽车等,比如我们常见的智能手环、智能冰箱、智能音箱、智能汽车,已经应用到很多生活场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未来,物联网所创造并分享的数据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场新的信息革命。人们将可以利用来自物联网的信息加深对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了解,并且做出更加合适的决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物联网会提高经济效率以及个人生活,同时它也会加重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61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