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富邦证券、东吴基金、海富通在内的42家机构对安防巨头海康威视进行了实地调研,海康威视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方红、投资者关系总监蔡清源等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请问海康未来在美国或者欧洲市场的布局,特别是在明年关税进一步提升之后,我们会如何应对?
关于海外市场,在关税方面,我们在美国现有销售产品中大约25%被征收10%的关税,剩下的 75%没有在纳税清单上。
关于 2019 年 1 月 1 日以后,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也还在观察,主要取决于中美贸易战的演变。另一方面,海康也在考虑是否要在其他地方设置工厂来应对关税的变化,目前只有美国市场看到了关税变化,澳大利亚是否会出现增加关税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欧洲市场出现变化的可能性应该不太大。
关于国外供应链的问题,海康是否会面临美国市场前后端芯片供应商的压力?
关于供应链这块,有的人说美国有出口管控。事实上,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体系里面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技术有分门别类的管控,比如说,元器件需要在美国商务部申请 ECCN 号,根据元器件的技术会分出管控等级。
现在海康用的这些器件、技术都是一些普通的器件,并没有受到美国商务部特别的管制,不需要获得商务部特别的备案或许可,这是现在的实际情况。
大家问到很多关于未来 AI 芯片会不会受到美国的管制,从我个人的判断来说,管制很难做。
比如说 GPU,GPU 的 ECCN 号属于 EAR99,是不需要特别管制的,只是个很普通的器件,因为它本来是做游戏显卡里面用的一个元件,没有特别的东西,只是个通用的平台。
再比如说 FPGA,FPGA 也是个通用的器件,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如果进行管制的话,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商而言就会面临着巨大压力。
回到芯片本身,随着 SOC 的发展,IP 开源可以交易,SOC 的开发变得比较容易, 带有 AI 引擎的SOC 发展很快,现在基于 SOC 的 AI 芯片也在陆续推出,这些发展也可能会反过来制约美国的出口管制。
如果美国采取更加极端的策略,那么众多在产品的设计上会优先选择非美国的元器件,长期来看对美国更加不利。
美国目前的政策,我们还不太看得懂。经过全球经济 一体化,产业链和供应链越来越协同,我个人判断,如果美国采取管控的政策会影响自身发展,会在长期对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于上游芯片,龚总(龚虹嘉)投资了富瀚微,我们自己的资金也在做投资,中电海康的基金也投了一些相关的项目,公司在这方面的布局的思路是怎样的?
关于上游芯片这方面,海康定位还是自己不做芯片,跟伙伴进行合作。
由于中兴通讯的事件,大家对芯片问题特别关注,我们作为企业经营者,还是要非常理性和冷静,不能那么冲动。 龚先生投了富瀚微,中电海康投了 MRAM,海康威视自己作为投资方也投资了联芸科技。
但是, 芯片种类型号太多,产业链非常复杂,公司的产品线、产品型号种类也非常多,自己去做芯片的 话,也只能做一点点,解决不了我们的主要问题,这个产业是一个生态,我们更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让我们和伙伴的关系更加密切,彼此之间建立更好的信任。
AI 相关芯片的发展速度会影响到公司 AI 智能化的进度吗?AI 专用芯片出现后竞争的门槛是否降低?
大家关心 AI 芯片出来之后算法公司价值是否就大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比如,我们有了编解码芯片之后,真正能把产品做好的还是那些懂编解码技术的,在编解码产品上有专长的公司。
有了硬件引擎后,很多功能需要在新引擎上重新构建,很多工作是顶层的应用去控制和驱动下面的引擎,看哪些模块应该怎么运行,去实现哪些功能,不是说有了 AI 芯片,就能把产品做好。
不仅是 AI 的芯片,几乎是所有的芯片在应用的时候都存在巨大差异,打个比方, 用同一个芯片,一个公司做的的产品所耗的电流是 100 毫安,另一个公司做的产品所耗的电流是 70 毫安,那么芯片的功耗和产品的稳定性就不一样了,从 100 毫安到 70 毫安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这里面需要大量技术的沉淀和积累。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误导,似乎有了芯片就能把产品做好,没有了芯片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了,但其实并非如此。
阿里、华为的进入,对于国内业务的竞争格局有什么影响?海康预备如何应对这些新的竞争?
AI 出现之后,有一些新的玩家进入,也有像华为、阿里这样的大公司进入这个行业。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这些公司的进入并没有让这个行业的格局产生太大的变化,可能出现了 “雷声大”的情况,华为、阿里名气都很大,但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太一样。
对于阿里来说,它更多关注的是数据,希望把数据汇总,发掘数据的价值,这是阿里的定位。 从城市大脑到交通小脑,云上公安,更多的还是一个平台的理念。
构建一个平台,收集数据,发 掘数据价值然后再寻找一些商业机会,是阿里的思路,跟传统的安防本身没有太大的冲突。
在以前没有 AI 的时候,录像采集的视频流数据,然后也通过回放做一些信息的应用,现在摄像机能直接产生结构化的文本信息。阿里想在多维的大数据上面进行挖掘,之后会怎么走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特别是欧洲的数据保护政策(GDPR)出现以后,数据是资源还是包袱都还不好说,从合规性的角度来看会存在很多挑战。
AI 来了以后,海康也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对 metadata,结构化数据的一些存储、挖掘、应用等等,还有和多维数据的相互融合,在合规性上也面临一些的挑战。
关于华为,大家看到华为现在也在推 AI 的摄像机了,也想做安防前端这个市场。
但是我一 直认为,这个市场对他们来说是不合适的,这个行业是个对价格非常敏感,是非常碎片化的市 场,用户不集中,应用也是很分散的,产品也很分散,SKU 非常的多,客户的定制化也很多,所以如何来建立一个从满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开发的响应、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咱们今年三个季度以来营收增速在放缓,请问有没有可能披露一下国内和海外单季度的各自增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能不能再讲讲?
公司在半年度和年度报告中,国内外的增速数据是单列的。我们在半年报中有披露国内和海外的各自增速,三季报没有单独拆分,到了今年年报的时候,国内外又会拆分披露,所以大家到时候可以推算出来增速。
目前我只能说,国内和海外两边的增速基本上比较平衡,差不太多。
关于海外的情况,在过去的这个季度里面,国际市场特别是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市场来说,汇率波动的确比较大,这个波动对海康业务短期影响是很直接的,因为一旦汇率波动到一定幅度以后,很多国家当地的进口商都会暂停采购,等待汇率的稳定。
比如说,我们看到今年印度的卢比差不多贬值了 15%,土耳其基本上休克掉了,还有南非、阿根廷还有巴西货币贬值幅度很大,在很多国家都出现汇率波动的时候,对我们三季度的业务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原来计划落在三季度的订单可能就停掉了,等待后面再释放,对于整个三季度的短期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需求还存在,我们来看是正常的,它只是短时间内的一个波动。 因为海康的业务在海外还是非常的分散,单个国家对海康的影响都比较有限。即使在这样的波动下,海康海外的增速和国内的增速还是差不多的。
海康海外的业务增速受单个国家的影响比较小,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说汇率稳定下来了,它的需求依然还在,未来还是会进行采购的。
刚刚有提到目前 80%的芯片能够做到国产化,那就公司来规划的话,不论是华为,富瀚微,还是其他的合作伙伴,到什么时间点在出现极端的情况下有能力可以实现全面国产化?
我刚才说的 80%左右国产化主要指的是 SOC 这一块,比如硬盘录像机,或 IPC 里面的 SOC,不包括 Sensor。
Sensor 这一块,由于 Omnivision (豪威科技)的回归,国产的比例在增大,也有一些台湾或者韩国的 Sensor 在用,另外特别有竞争力的还是 SONY,他们的底蕴还是更深厚一些,SONY 在 Sensor 方面的地 位长时间内难以被撼动。
至于我们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国产化,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我个人觉得都是悲剧,是个非常不好的想法。
现在大家动不动就想到国产化,自主,可控, 自力更生等等,那就又回到了闭关锁国的状态。只有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才会有更大的空间。如果一味往国产化走下去,就会在一个小系统里小循环,这样对整个产业或者整个国家而言都是悲剧。
美国对中国全面禁运,对美国也是悲剧,失去了中国这个市场,也让美国自己的生态变小了。
有一些非传统的安防市场正在兴起,比如俄罗斯、东南亚。从 IHS 提供的行业数据看, 传统的安防市场主要由发达国家的需求驱动,向未来看,如何判断各个地区的情况从而确定各个地区的投入?尤其目前北美市场较难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区域布局的战略?
海外市场确实有比较多的变化产生。从结果来看,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我们十年前的想象。
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存在,另一方面市场中的公司持续投入推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所以现在全球的市场可能有一半增量来自中国,并不仅因为中国的市场特殊,而是中国的玩家做 大了这个市场。就像台湾的牛肉面做得好,抢占了小笼包和米饭的市场。
比如印度,十年前我们判断印度是未来的中国。
看到中国的“平安城市”做得很成功,印度从四年前开始提出平安城市,去年开始落地,印度有很多社会的问题需要这类工具来加强治理。 印度也有很多需求需要我们去做产品的定制,比如珠宝行业,它的生产、加工的管理需要相机有 特别的定制,所以需要我们有单独的投入。
印尼的市场,我判断未来十年会增长十倍,印尼拥有两亿三千万人口,未来的增长应该会非常快。
在俄罗斯我们可以看到,硬件制造的生态几乎不存在,但是软件方面非常强,比如 AI 用于人脸识别方面,俄罗斯的技术发展和中国一样活跃,当地工程商、集成商运作大项目的能力很强,能应对复杂的项目挑战。
公司的投入希望把行业的蛋糕做大,把那些不知道如何应用的,没有被充分开拓的市场更好地激发起来,用视频的手段去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这些市场都是值得我们投入的。
2013 年我们的沙特的收入是80万美元,2016 年是 1800 万美元,我们愿意培育市场,让行业跟我们一起 成长起来。这样做,有意义也有价值。美国的市场正在经历着一些变化,但世界的市场并非只有美国。其次在美国我们并不需要退出,我们依然能在美国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