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凸显3D打印技术优势所在

经典案例凸显3D打印技术优势所在,第1张

  近日,为了纪念其创始人、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诞辰,工业巨头GE发布了一个视频,展示了该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完成的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将雪球放入铸造厂的熔炉里,然后再将其完好无损地取出。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参与该任务的材料处理工程师Steve Buresh接受GE公司内部媒体GE Reports的采访,介绍了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

  GE Reports(GER):你的任务是将一个雪球放到流淌着钢水的熔炉里,然后把它带回来。你是如何做到的?Steve Buresh:我们的团队包括了材料科学家、机械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甚至还有一些化学家。其中大多数人的本职工作是研究喷气发动机和燃气涡轮机,还有一些人从事石油天然气、医疗保健和甚至照明方面的工作。他们的见解都很有帮助。

  GER:你们是怎样开始着手的?

  Buresh:我们很快就决定,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制造一个特别的容器,来隔离雪球。这个时候我们选择了一种镍基高温合金做材料,这种材料通常用于制造燃气涡轮的整流罩和护盾,它能够经受高达1300摄氏度的高温。该容器的壁大约有八分之一英寸厚,我们使用铝硅酸盐制成的2英寸厚的纤维绝缘材料做它的内衬,这种材料通常是抱在一台喷气发动机外部的。

  GER:这已经足够防止雪球融化了吗?

  Buresh:这还不完全。我们在容器内部装满了干冰,并用一个3D打印的塑料球包住雪球,将其放在干冰中间。我们通过计算机运算估计就算外部温度达到1100摄氏度,内部的温度也能够保持在零下100度。

  GER:这种塑料球用的是普通的塑料吗?

  Buresh:是的,ABS塑料,就是那种你可以用MakerBot 3D打印机打印的ABS塑料。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雪球碎掉。

  GER: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Buresh: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重量超过50磅的容器是否会与熔融金属发生反应,它是否能够撑得住。由于铸造厂的位置比较偏远,我们没有带相应的工具来测量熔渣的温度。我们设计了一个钴合金的笼子来支撑它,这个容器也比熔渣轻,因此老是浮起来,我们不得不想办法把它沉到熔渣里。

  GER:当你们打开它时,发生了什么事?

  Buresh:等待容器冷却下来的那段时间似乎变得无比漫长。我们打开它时发现,我们失去了一些干冰,容器的外部有一些熔渣和氧化层,但是雪球完好无损。我们都高兴坏了。

  GER:能说说你对这个项目的感受吗?

  Buresh:我参与制作并测试了这个容器,并设计了保温方案。我们这个项目只用了几个星期就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这真的是GE Store的威力,我们有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并且能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彼此的知识和经验。我亲眼看着它发生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68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4
下一篇 2022-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