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手机游戏的兴起,智能手机作为游戏机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出现了游戏手机的新品类。
与此同时,用户对智能手机玩游戏时流畅不卡顿、稳定不掉帧、电池大、待机时间长等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智能手机的性能也遇到了空前考验,这也成为一直困扰智能手机厂商的问题。
不久前,华为重磅推出了华为Mate 20 X,在业内首次运用了VC液冷+石墨烯膜的散热技术,配合此前华为推出的GPU Turbo和智能AI调度系统,将智能手机的手游体验推向了新高度。其中不仅有因猎豹奔跑而脑洞大开获得灵感的有趣故事,更有软件和硬件专家彼此磨合,散热方案两次被推翻一波三折的经历。(原文:zhidx.com)
VC液冷+石墨烯膜构筑Mate 20 X两道散热防线
华为Mate20 X集合了7.2英寸大屏、5000mAh超大电池等诸多看点。然而,Mate 20 X最具看点,也最让业内震惊的是其首次采用了VC液冷+石墨烯膜的散热技术。
即使在大型游戏场景下,Mate 20 X特效全开也能持久鏖战,带给玩家更快速、更流畅、更酷爽的竞技体验。
VC液冷+石墨烯膜散热技术在Mate 20 X内构筑起两大散热防线:
第一道防线:在CPU体系上搭建了VC(Vapor Chamber)液冷系统,可以将热源的热量快速从热源芯片传出,并通过整机均温措施,避免局部热点的形成。
第二道防线:以石墨烯膜替代传统的石墨作为散热材料,将手机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
在手机开启手游时,这两道防线将一起发挥作用。此外,再配合华为此前推出的图像加速处理技术GPU Turbo以及智能AI调度系统方案,可以将Mate 20 X在开启游戏时保持极高的散热效率,平均功耗持续控制在3W。
从传统方案到让猎豹能跑马拉松
传统的散热方案也非常多,包括石墨片、铝合金、铜架构等,华为为何要挑战石墨烯这种新材料呢?
小米美图合作真相:手机太不挣钱了!不如躺着拿提成起初研发人员接到的需求是开发一款 Mate 新旗舰,在保留Mate科技创新基因的基础上,实现卓越的游戏体验,超过行业所有的竞争对手。
为了让方案目标更明确,华为召集了100名顶级游戏玩家,通过与这些游戏高手的深入交流,获得了掉帧、卡、发热等游戏痛点问题的几个关键词。
随后,针对这几个痛点问题,华为基于石墨片、铝合金、铜架构等传统散热材料,作出了第一版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测试。
在《刺激战场》60帧情况下特效全开,数据结果是整个功耗为4瓦,35分钟时温度达45度。同时硬件启动了自我的保护机制,导致手机开始掉帧、变频,而这与当初提出的极致相距甚远。
如何在第一版方案上做迭代?如何将测试数据进一步提升?
其中一位华为人员在周末陪女儿看《动物世界》时,留意到片中提到的猎豹虽然爆发速度可以高达每秒30米,但这样的速度也仅仅能维持两三分钟。这是因为猎豹身上没有汗腺,缺乏出汗散热的系统,猎豹身体温度达到41度后,速度就会下降。
受猎豹启发,华为决定要做一款做能跑马拉松的“猎豹”,专门攻克散热难题。
首先,为了让CPU、GPU等硬件在游戏时发挥最佳效果,华为研发了一套智能AI调度系统,配合华为此前推出的图像处理加速技术GPU Turbo,硬是将手机功率降到3瓦,可以持续30分钟以上的满帧运行,满足85%的用户使用需求。
但这对于玩游戏时长三四个小时的深度用户来说,并称不上是极致。而软件方面的优化能力已经被华为挖掘到了极点,于是,研发人员开始试图在硬件方面寻求突破。
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到落地智能手机
想要更强的散热系统,只能在CPU防控体系上作改变,改变传统的散热架构,最后研发人员在2012实验室里找到了解决方案——石墨烯膜散热技术。
石墨烯技术源于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分离出了一种超薄石墨薄片,这种薄片是一种呈蜂巢晶格的平面二维材料。两位发现者也凭借这项技术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为研究石墨烯技术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2015年,在2015年华为2012实验室就启动了这项技术的行业合作,致力于将石墨烯技术落地。在石墨膜散热架构上,华为2012实验室已经深入研发了三年时间。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既然石墨膜获诺贝尔奖八年了,为什么需要三四年才能落地?
华为研究人员告诉智东西,从实验室转化为真正可量产、可做产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坎要过。
华为花了十几吨石墨烯原材料,搞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实现纳米材料均匀涂布,烧出高导热的石墨烯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