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开启智慧治理

人工智能如何开启智慧治理,第1张

当前,以开放、跨界、协同、自控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为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人类全面走向智能时代的浪潮中,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日益深入,并对传统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新挑战。立足人工智能的风口,主动顺应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浪潮,给政府“植入”人工智能这个“芯片”,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政务”治理新范式,已经成为开启智慧治理新征程的时代选择。

“人工智能+政务”推动领导决策更科学高效。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蓬勃兴起,领导决策面临的主客观环境日趋复杂,碎片化、去中心、无结构日渐成为真实世界的新特征,加之经验式、随意性、非定量等传统决策模式根深蒂固,唯有借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倡导思想观念和技术方法创新方可适应新时代科学决策的新需求。一是人工智能成为撬开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三座大山”的新利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垂直互动困难,且中间层级多、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被过滤和扭曲的可能性大。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使政府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政府部门依托人工智能既可以实现业务协同的智能合约,重构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信任和协同,亦为打破政府部门间行政数据壁垒和破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流转通畅提供了技术建构新机遇。二是塑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氛围,这正成为智慧治理的重要原则。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数据和算法,大多数数据资源掌握在政府部门,为政府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人工智能经历了从图灵测试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且后者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强有力支撑下提供了海量数据和近乎无限的计算能力,打破了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使得从海量政务大数据中挖掘出宝贵的知识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人工智能+政务”推动经济运行更平稳安全。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提高政府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因素的甄别、感知能力以及在风险发生时的分析、预测、预警能力。

一是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扮演了政府职能越位和市场失灵纠错人的角色。人工智能具有资源共享和溢出效应,使得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市场主体实际需求把握更加准确,市场要素自由流动配置更趋合理,产业协作水平明显提升,产供销一体化格局逐渐显现,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

二是人工智能为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驾护航。由“事后诸葛”决策模式向“事先预测”决策模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异军突起,“弯道超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也为“黑天鹅”“灰犀牛”等潜在经济风险研判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重大风险事件数字化、模型化,通过多源异构大数据耦合汇聚碰撞,挖掘出重大风险事件发展的潜在趋势和一般规律,增强分析研判重大风险事件,特别是对小概率重大风险事件所应具备的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明察秋毫的预见性和防患未然的主动性,确保将重大经济风险发现和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借助人工智能建立经济运行知识库,对各类海量经济风险事件案例进行耦合分类和深度挖掘,实现各类经济风险信息的整合、碰撞和匹配,提升风险事件研判的智慧化和精准性水平。这就为政府提供了防范经济风险的先手以及应对化解经济风险挑战的高招,实现了防范化解风险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型跨越,有助于走出风险事件决策盲区。

“人工智能+政务”推动社会治理更精准和谐。人工智能在复杂社会问题研判、政策评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作用逐渐显现。“人工智能+政务”以社会精细治理安全运转为主要目标,助推社会管理服务“零距离”。

一是人工智能衍生的人文关怀成为洞察社情民意的孵化器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动能。网格化管理、智慧化服务,责任与联动到网,管理与服务到格,网格化平台与综合执法平台有机衔接、信息共享、协同处置,人工智能更加注重提升社会治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使人人在网上,事事在格上,实时感知社情民意,洞察大众冷暖。

二是人工智能是社会矛盾消解的催化剂。在社会多元治理理念重塑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适应智能化治理新要求,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同时,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构建大数据社情民意和预警研判模型,增强社会治理工作的动态性、精细化水平。用智慧科技把管理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神经末端”,绣花针式的全覆盖管理实现了人机结合、防控全天候,为居民的大安全、大民生保驾护航

。三是人工智能成为深化“互联网+监管”的新举措。推动“互联网+监管”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工作部署。要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重要支撑,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同监管、信用联合奖惩、无证无照治理、投诉举报办理为落脚点,提升智慧监管、风险预警、决策支持能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人工智能+政务”推动公共服务更简捷舒心。一是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着审批模式变革,智慧审批冉冉升起。当行政审批“联姻”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既优化了审批业务流程,也打破了传统的分割式、串行化审批模式,事项拆分、事项分发、并联审批、协同监管等创新模式推动着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让“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便企利民目标落地生根。

有了人工智能的“神助攻”,审批人员得到解放,“事多人少”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人工智能为行政审批“铺路搭桥”,行政审批变得“更聪明”。二是人工智能与在线政务服务应用耦合程度日益深入,智慧服务深入人心。目前,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主要有身份验证、服务推荐、智能客服和信息处理等个性化功能。

例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就引入了由麦仑Melux自主研发的“仙人掌”智能“刷手”系统,刷手瞬间,快速完成身份认证与授权,实现了大流量、大规模“一对一”实时精准身份识别。

基于仙人掌FVR技术,而形成的CCG城市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更是把便捷、流畅、美好的公共服务,融合于零漏洞的社会综合管理,避免了粗暴的传统工作方式。做到便民、利民、不扰民的社会管理。三是人工智能助力智慧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精准化服务逐渐成为在线政务服务的标配,“刷手”让出行和消费更便捷,智能推荐算法“更懂你心”。

掌静脉识别、人脸识别、语音录入,人工智能借助专项业务场景语料和知识图谱,使政务服务不再严肃,刷刷手、聊聊天,就能办成事。人工智能的粉丝日益增多,公共服务变得更有“温度”,在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为智能化的公共服务点赞叫好。

总体来说,作为撬动国家治理范式革新重塑的新利器,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推动智慧治理的崇高历史使命。给政府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让“人工智能+政务”承载起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经济平稳运行、社会精准管理、政务高效服务的责任担当,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赋能。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77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4
下一篇 2022-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