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商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区块链

如何从商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区块链,第1张

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办指导、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在杭州正式开幕。

万向区块链董事长兼CEO,PlatON创始人肖风博士做了题为《链内、链上与链外;技术、激励与治理》的开幕演讲,将区块链分为链内、链上与链外三个部分。从近百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出发,肖风博士认为,区块链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不仅需要依赖技术,还需要激励和治理。

以下为肖风博士的演讲全文,有部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感谢巴比特的邀请,也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个人对区块链的一些最新体会。

我的题目叫做《链内、链上与链外:技术、激励与治理》,想表达的主题是:区块链如果要适配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仅仅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激励和治理。激励和治理最后会化为技术,落实在代码的层面上,但更多是一种制度设计,是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等等。因此,首先要做一些制度上的设计,来补充技术的不足,这是我的看法。

1. 区块链治理的奥秘?从全球经济百年发展谈起

正式进入话题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100多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些现象,以及人类社会过去一百年的历程。在1978年-1982年之间,全球有三位杰出的领导者:邓小平、撒切尔、里根。这三个人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也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的改革——卖掉所有国企,放松管制,也是市场经济的体现。里根在美国也是一样。1980年代里根上台的时候,美国是什么状况?美国对经济的管制非常严格。在80年代、70年代有一个说法叫做“欧洲美元”。那个时候,外汇市场一定会谈欧洲美元利率。为什么会出现欧洲美元?因为利率在美国是受管制的,被管制的利率最后在欧洲形成了完整的美元市场利率。1970年代美国创造了一个货币市场基金,就是从利率管制而来的。存款利率被管制之后,人们把存款变成了一个投资工具,货币资产基金应运而生,利率在投资工具上是不受管制的。

1979年前后,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28年,“五年计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国家要通过政府之手,强制性干预经济并规划经济的发展。1930年到1934年,罗斯福在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也是想运用政府有形之手来补救无形之手的大萧条,强制干预经济。

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又是怎样产生的?这可以追溯到1900年前后。那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大规模的供电网络、无线电、福特的生产线流水线,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于是那时出现了“柯立芝繁荣”的现象。柯立芝是上个世纪16年前后美国的总统,当时的总统都认为经济是自由发展的,不需要政府的存在。这种对效率的过分追求最终导致了大萧条。大萧条之后,大家开始反思,“我们不能过分追求效率”,继而政府开始出手干预。而一旦追求公平达到极致,效率就变得极其低下,于是出现了1979年、1998年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这样的状况。于是,人们又开始反思,“我们也要追求效率,不能只讲公平”。于是里根经济学实施之后,美国市场一直非常繁荣,直到2008年。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的根源也在于过分追求效率,最后造成了极大的贫富悬殊。金融机构以追逐利益为唯一目标,把款借给完全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人,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我们为什么要回顾历史?因为可以从这些历史去看区块链。

共识算法是一个区间的概念。我们强调去中心化,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强调公平。去中心化强调公平,而中心化从某种程度上将是强调效率,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并不是区块链所独有,过去一两百年,整个人类社会一直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可调和。所以我们要明白的是,当区块链要真正落地到不同的商业应用场景的时候,不同的商业应用场景对公平和效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场景需要极端公平,那么我们可以用极端的去中心化的方式帮他实现;如果是极端追求效率,那我们就必须用中心化的方法来帮助他实现,这只是商业目的而已。

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并不是决定性的,重点在于商业目的的实现。所以当你要追求TPS每秒30万的时候,请你用支付宝这样的交易确认机制。

2. 共识算法的演变:区块链应用驱动需求的变化

从PoW到PoS,是区块链应用需求驱动的变化。如果更多地强调公平,那么可以选择PoW。从商业角度来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机制。共识算法无非是一个区间的概念,追求极端效率和追求极端公平,就是在极端的去中心化和极端的中心化之间和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找不同的点寻求公平。以PoS为例,你寻求效率,那么可以找其中一个节点;如果技术开发得足够好,你也可以选101个节点,这是我从商业应用的角度出发的看法。PoS是如何产生的?是因为我们需要在公有区块链上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PoW不足以支持,加之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极端公平,它要取得一个平衡,于是PoS就此应运而生。

你可以把PoW看作是我们追求用一套数学的方法解决效率和公平的问题,PoS包含数学成分,但也囊括了很多制度设计,而制度设计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即使你是随机数抽出来的非特定的验证人,最后还是你在投票、进行决策。其实,区块链上我们追求的东西跟过去一百年人类社会追求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一个规律。当无形之手失灵的时候,我们需要有形之手来补救;有形之手失灵的时候,也需要无形之手来补救。

区块链自下而上、分散决策的机制更像经济学上讲的“市场”。经济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市场的方式来组织,一种是由企业的方式来组织。区块链带来很大的变革,相比较来说企业的价值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市场有时候也会失灵,因此如果你纯粹从技术和数学的角度来讲,区块链也会有失灵的时候。所以,PoS的技术加上制度设计,加上规则的设计,也许是解决我们所有的商业应用的一个最合适的方法。

3. 链内、链上和链外:从商业应用的角度看待区块链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区块链已经不是区块链了,不是只有公有区块链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把它理解为链内、链上和链外。链内是一个技术的世界,由共识算法、密码学、博弈论组成,是去中心化的技术底层。互联网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息机器,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器,这是区块链和互联网的区别——在商业信任机制上用了去中心化的机制。

链上是Dapp的应用,我把它叫做分布式的商业世界,它也不一定是完全的去中心。任何一个商业,最后一定有利益者,无利不起早,如果你说区块链上的所有商业都不会有一个利益主体,那只是反人性的,最后一定玩不大。区块链一定要让大家更方便地在上面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区块链才能玩大,所以这就叫链上。

链外是什么?大家也知道现实市场很有多上链,现实资产上链是否需要中心化的背书机制?你把房产Token化了,你不需要杭州市房产局证明你的产权,但当链外到链上的时候,需要Token化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中心化的背书机制,所以逃脱不了中心化。

如果你是从商业应用看这个世界,而不是从区块链看这个世界,其实互联网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是去中心化的。现在信息的传播还需要谁许可吗?你们在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站上发表言论,需要谁许可吗?最后只不过删帖而已,当你想发表意见的时候,没有人能阻止你,这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息机器。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器,所以互联网上并不排斥在一个去中心化机制基础上长出BAT。BAT是垄断商业,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垄断商业,互联网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能仅仅通过发牢骚体现其价值吗?

真的要让区块链适配商业应用,就不仅仅只需要技术。它确实需要技术,因为新技术带来很多东西,但它同时需要技术以外的东西,比如说经济激励机制,比如说社区治理机制。经济激励机制、社区治理机制,社区更多是用算法博弈论,用算法博弈论等很多方法来设计一套规则,让大家按照这套规则无组织地、去中心地行事。所以这三者(技术、经济激励机制和社区治理机制)要实现无形化、算法化、代码化,只有这三者同时完善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才有可能发生。

去年7月份,我参与发起了一个新的公有区块链项目——PlatON。PlatON就计划按照我刚才讲的这样一个想法发展,我们在去年7月份发布了技术白皮书,接下来一个多月之后,我们会发布自己的经济蓝皮书,然后在今年之内我们会发布一个治理的红皮书。这三者,都需要讲清楚,都需要设计好,区块链才能够在商业层面上运行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3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