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远没想象中高 新造车势力想弯道超车还需努力

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远没想象中高 新造车势力想弯道超车还需努力,第1张

“弯道超车”真的即将实现吗?

当一个行业需要重新洗牌时,落后者有机会接近领先者,甚至完成反超。有人称之为:弯道超车。

这个理论也常被用来形容国内电动车行业,外资品牌“船大难掉头”,All in 电动车业务风险太大,传统燃油车业务这样的营收奶牛肯定不敢马上丢。于是,落后者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短暂时间窗口。..。..

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中国决定抢先一步押宝电动车,完成对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在这之后,政策、资本、人才、相关产业链一窝蜂涌入,自主品牌喊出口号“分分钟造出特斯拉”、一批新造车们更是拔地而起,融资、造车、开发布会、去最贵地段开店。..。..

“没有里程焦虑”、“2019年最值得期待”、“懂你的智能电动SUV”,全民造车时代,想出一句有差异化的广告词也是够难的。

有那么一瞬间,真的以为外资品牌已经被按在地上摩擦,“弯道超车大业”指日可待。

不过,冷水该泼还是得泼,客观环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有些事实我们必须要看到:

1、媒体虽不停报道,但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远没想象中高

写这篇之前,先去乘联会查了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车累计销量204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62.5万辆,市场占有率只有区区3%。即便各个数据来源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但不到5%的市场占有率依然和想象中严重不符。就算是这5%份额全部被自主品牌、新造车占据,现阶段也不会对整体车市造成太大影响。

2、外资品牌还没认真出牌

国内热火朝天,但外资品牌还没开始认真出牌,单方面宣布比赛获胜是北朝鲜才做的事情。未来几年,这些外资品牌一定会在国内深耕电动车市场。先别急着喷,我说的可不是那些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的没诚意作品,而是产品规划之初就设定为“纯电动车”的真刀真q。

那么问题来了,再过几年,外资品牌们会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到那时,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又能否应付?

正式给出结论之前,公路飞行团队先梳理了一份未来几年部分外资品牌的纯电EV规划:

部分媒体谣传的车型没放上去,还有就是,福特、通用等车企仅仅是给出部分说法:“202X年之前我们要推出N款纯电动车型”。类似于这样的信息,图片上不方便做到呈现。

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了几个有意思的结论,分享一下:

一、2020准时登陆,你们是不是提前商量好了?

一图胜千言,外资品牌更多选择在2020年、2021年开始密集投放纯电EV,这和外界之前的主观判断基本相符。A0级、A级小车,中型SUV、Coupe等纯电EV的出现,将会填充很多级别的新能源车型空缺。

为什么拥挤在相同时间节点登陆?巧合?偶然?

估计就算是外行人也不会信,车企肯做出决策背后一定要有结论作为支撑。在这里,引用一组汽车之家的数据:

不是所有的预测都能100%应验,不过我还是相信,汽车之家掌握着足够多的汽车消费数据,这份预测一定程度上值得参考。

在这份表格里,我们最关心的是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2019和2020年之间存在一个跳跃式增长点,预测数据直接从5.5%涨到了8.8%。至于新能源车型全年预测销量,到了2020年则会首次超过200万辆。

有数据作为支撑,把2020年当做电动汽车在国内市场大规模普及的一个拐点,至少目前来看逻辑上说得通。

除了这一点显性因素外,其实还存在一点隐形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资品牌判断纯电EV入华时机,那就是:补贴面临取消。

补贴退坡已成定局,只是具体何时实施罢了。没了补贴这样的政策影响,市场公平程度会有不小提升,这一点估计是不少外资品牌乐意看到的。

二、德系看好纯电动路线,日系车企或许另打小算盘

仔细看上图会发现,纯电动车型布局这件事,德系车企明显比日系更上心。挨个分析下:

大众

沃尔夫斯堡的纯电动车队伍来势汹汹,因此我们把大众放在了最前面。截止2025年,大众确定引进国内市场的纯电EV有8款,其中5款基于现有MQB平台打造,3款基于新平台打造。

MQB平台:e-Golf、朗逸纯电、宝来纯电以及两款纯电动SUV。

MEB平台:I.D. Crozz(2020)、I.D.Lounge 中型SUV、I.D. AEROe 中大型Sedan。

宝马

国产:纯电动 MINI(2019年)、iX3(2020年)

不确定引进:i4(2021年,NEDC 600km,百公里加速4以内)、iNext(2021年,700km)

猜测:纯电动3系

奔驰

EQC(2020交付)、EQA(2020年之后)、EQS(Wagan,不确定是否引进)三款。另外,EQE以及EQB国产的消息奔驰官方并没有回应。

奥迪&保时捷

奥迪:e-tron(2019)、e-tron Sportback(2019)、e-tron GT(2020)一直到2025年,四环品牌将先后投放12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包括MEB平台以及奥迪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平台。

保时捷:Taycan(2019),2022年之前还将推出718级别和卡宴级别的纯电动车型。

日系三强

本田:2020年将使用宁德时代电芯打造纯电动飞度,2022年量产Urban EV

日产:2020年之前基于Leaf将打造8款纯电动车型,其中2款为英菲尼迪品牌

丰田:纯电动CH-R(2019)、2025年之前有可能量产纯电动普锐斯、Mirai

从目前能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丰田、本田这样的日系车企,动作似乎并没有那么大。一方面,纯电动车型数量少。另外一方面,即将面向市场推出的产品多为CH-R纯电这样的油改电车型,诚意不足。

不妨大胆阴谋论一下,执着于混动大法、氢能源黑科技的日系车企,心里未必认定纯电动路线最后能行得通。

不过考虑到判断失误的可能性,谨慎的日本人又不敢彻底抛弃纯电动路线,于是决定尝试推出少部分纯电动车型,试探市场反馈的同时顺便赚些双积分。

三、观察“油改电平台”与“纯电平台”,能看出车企是否认真转身?

之所以聊到“纯电平台”,是因为太多车企起初都在拿“油改电平台”推出纯电动车型。共用平台意味着大量零部件可以通用,更有利于成本控制。不过,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油车平台下诞生的纯电动车型,空间布局、 *** 控性、续航、电耗等方面的表现先天存在缺陷,各位“特斯拉吹”应该知道,Elon Musk在谈到首代 Roadster 时多次提及过这一点。

虽然“油改电平台”的缺点能列出一大堆,但为了降低试错成本,一些传统车企还是愿意选择这种方案去试水。前段时间上市的轩逸纯电、VE-1(缤智纯电)基于燃油车平台,刚才提到的大众MQB平台e-Golf、宝来纯电、朗逸纯电也一样。

虽然如此,但不能指望传统车企永远在划水陪跑。2020年开始,大批基于纯电平台的合资车型陆续上市,无论是产品力还是性价比都有不小提升。拿大众的MEB平台看,不需要预留内燃机位置后,前悬可以更短, *** 控性、空间表现可以提升。另外,如果平台围绕电池组打造,整车重心会降低、前后重量分配也会更合理。

只有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产品,才能摆脱过去的燃油车结构,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进行重新布置,在动力、续航、 *** 控、舒适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无论是大众还是其他外资品牌,越来越多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产品2-3年后开始落地,拿现在的“油改电车型”判断未来的产品竞争力肯定不合适。

四、新造车的时间窗口还有多长?

如果外资品牌开始在国内纯电动车市场抢占份额,部分压力自然会传导到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势力身上。

自主品牌的抗风险能力好的多,不少车企拥有合资奶牛,燃油车或者PHEV业务还可以反哺纯电动车业务。反之,新造车大军面临的形势则严峻了很多,一旦销量没有上涨上来,分摊成本效应意义不大,利润率不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此时再考虑到投资方压力,除了极少数头部新造车势力外,等待其他玩家的只有“出局”二字。

虽然大家都在抓紧机会弯道超车,不过现实留下的时间窗口确实不是很大了。外资品牌真正发力后,电动车市场又一轮洗牌也会随之开始,抓紧时间抢滩登陆才能有胜利的可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3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