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核心网云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G核心网云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1张

2019年已成为5G商用元年。5G商用,承载先行,承载能否满足5G网络要求将直接影响到5G商用进程。随着5G商用的加速,业界对5G承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5.17世界电信日大会”重磅分论坛之一,“ 2019 5G承载技术标准与产业研讨会”于5月1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信通院、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等产业链厂商汇聚一堂,共庆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同时,以“承载铺路,5G启程”为主题,全面展示5G承载产业发展图谱。

此次大会上,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唐永林表示,5G需要新的承载网络,新的承载网络需要几大方面的变化,UT斯达康SyncRing的产生助力了移动承载网建设。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们说5G承载网因5G而改变,我们到底代表了什么呢?2G的时候代表了移动语音,3G上网,4G移动互联,5G不仅仅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互联,还要解决物和物之间的互联。5G应用产品包括视频、AR、VR,这些林林总总的运用场景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这三个重要的需求,刺激着移动承载网的变革,5G需要新的承载网络。新的承载网络需要几个方面的大的变化,第一是设备硬件升级,要满足低时延的要求,网络新架构,网络切片,否则无法满足不同需求的行业连接。如果靠以前人工的静态方式是完全无法部署的。这就需要引入SDN控制器进行自动化管控。

这个图里我们看到前传、中传和回传,这就需要5G这样的设备,到了核心就需要200—400G,从线网接入层看,完全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汇聚端也无法支持。第一是DCCU的变化,核心网UPF下沉,MEC下沉,物联网网关下沉需要灵活连接,承载网L3功能下沉到汇聚层。业务需求催生了承载网络的切片和智能,我们说业务场景林林总总,包括万象,工业自动化需要高时间同步,高可靠性,尤其是设计到不同设备协同工作,固定时间也是重要指标。只有不同的灵活海量连接形成了网络切片和智能化。一个物理层一个大网络,把它切成支网,然后进行软接,保证硬隔离之间端到端的使用。5G承载网的变革,技术路线要定下来,标准化先行,国内三大运营商分别通过自己的自身情况,通过PTN、OTN、IPRAN上进行了演进,主要体现在了电、光、波长级的交叉交换要统一平面。他们的差别在于硬隔离管道到底是OTN管道还是哪个方面。SPN关键技术,首先看灵活以太网,主要是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提出聚合的问题,增加了直通道,做了捆绑,使得低带宽的接口实现连接。多种速率的以太网超越物理接口速率限制的传输。1.0、2.0和2.1。首先有两个交叉,增加了端到端的保护和OIF,有效的解决端到端的隔离,SCL  OAM以及端到端的保护。FLexE的交叉是固定的,而且是第一时间的。智能OM不监控,同时实现了保护,满足高可靠性连接。超高精度时间同步,也是关键技术,GNSS无处不在的分布式方式,集中式为辅。分布式因为GNSS部署非常难,维护成本也很高,很难做到高可靠性。还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大胆设想,在5G时代,spoofing会成为集中式共同模式,移到技术层面,这里面用高等级的TGM,直接连到TBC,单节点TE,在核心机房里还有TDM,通过TBC传跳下来,在接入的TBC方面可以进行非对称传输试验的自动发现和校验。

段路由SR及扩展,业务路径建立交由首节点,报文路径信息封装在报文里。它的问题也明显,端到端很难得到保障,张总也说到了标签是d出,到最后节点的时候所有路径全部消失。为此,中国移动对Path  segement进行了标识路径,对SR-TP逐条邻接标签。  我们说的切片,可以做到重复复用切片,软隔离,满足不同的场景,FLexE的方法去做隔离。用EMBB、MMTC的方法去做软隔离。不管是硬的还是软的层面,城市化都可以做到端到端的切片。SDN需要引入到智能化特征,因为要满足海量连接和差异化服务要求,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按需网络,可以实现,客户可以通过APP申请,业务按需,动态得到快速的建立和拆除。按需Qos,时间特性的带宽、时延和可靠性需求。

集中路径计算和下发,自动的端到端业务,自动恢复和保护。可以收集网络数据,由此来分析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UT斯达康SyncRing产生助力移动承载网建设,从几百G到几个T。我们采用多模多频的技术,同步以太网。这是我们“SOO  Network”架构,分别做了网络资源编排、网络承载分析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4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