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并不能单纯以召回数量来断定电动汽车存在质量问题

目前并不能单纯以召回数量来断定电动汽车存在质量问题,第1张

电动汽车现‘召回潮’,每卖出100辆就有1.5辆被召回。”一则有关“召回”的消息将电动汽车质量问题拉入了舆论的旋涡。召回数量和频率的增加,是否动摇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根基?电动汽车的刹车系统又是否真的是其发展的“技术痛点”呢?

“每100辆电动汽车召回1.5辆,这个比例并不算大。”12月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每年召回汽车的数量甚至比出厂汽车的数量还高,所以,不能单纯以召回数量来断定电动汽车存在质量问题。

“真空制动泵出现问题,导致制动系统助力效果差,简言之就是踩刹车比较费劲,而且完全可以通过电助力来弥补。”对于近期出现的两起因制动助力真空泵缺陷所引发的召回个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也对本报记者回应说,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算不上“技术痛点”。

“燃油汽车每4辆召回1辆”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10月31日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涉及5个企业、24个车型,共3.56万辆缺陷车辆,缺陷原因多为电控和机械故障。有媒体据此推算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率已达1.5%,“每卖出100辆,就有1.5辆被召回”。

如果单纯地做一番数字上的比较,1.5%的召回率到底算不算高呢?原质检总局执法司司长严冯敏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从2004年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算起,我国几乎每4辆汽车当中就有1辆实施过召回。换言之,在我国燃油汽车领域,召回比例已经达到了25%。

而且,在召回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召回发展历史更为悠久的美国,这一比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贾新光介绍,在美国,某些年份召回汽车的数量甚至比出厂汽车的数量还高,所以电动汽车根本谈不上“召回潮”。

“我们应以平常心看待召回问题,平等对待电动汽车与普通汽车的召回。”杜芳慈说,对于日益常态化的燃油汽车召回,公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对电动汽车召回又陷入了认识的误区。“召回是车企负责任的表现,并不代表质量不好。”

“10年前,电动汽车开始在城市公交系统试点运行,每天都会出现大量问题,甚至需要车企派人驻厂专门维修。”回忆起电动汽车刚刚起步的那段时光,贾新光说,当时暴露的问题比如今召回中所提到的缺陷严重得多。

“甚至国家有关部门还专门出台文件,要求不能大规模生产,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问题”。贾新光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动汽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制动系统不算“先天缺陷”

11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同时发布多条召回信息,其中两条涉及电动汽车:一是北京汽车因制动助力真空泵等问题,召回69358辆纯电动汽车;二是江南云100S同样是因为制动助力真空泵等问题,召回13706辆电动汽车。

据了解,由于电动汽车采用电机驱动,取消了传统的发动机,失去了真空来源,无法为汽车刹车总泵提供真空助力,因此电动汽车搭载真空助力泵以弥补这一不足。

“由于没有发动机提供制动力,纯电动车的刹车问题一直是一个技术痛点。”有专家认为,如果电动车的真空制动泵出现问题,获得真空不足,将导致制动系统助力效果差,威胁行车安全。

“从机械制动到液压制动再到智能制动,制动系统在传统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以此为参照,电动汽车车企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一问题。”在贾新光看来,电动汽车的刹车问题还算不上电动汽车发展的“绊脚石”。

“早期的汽车,也没有助力系统,无论是刹车还是转弯,司机在 *** 作的时候只是比较费力而已。”对于接连出现的真空制动泵问题,杜芳慈表示,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只要司机 *** 作得当,并不算是技术问题或质量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电助力等其他形式进行弥补。

电池问题”仍是核心瓶颈

“召回并不可怕。”贾新光说,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都必须扭转观念,不能将召回数量和频率的提升解读为质量问题,更不应过分解读,打击电动汽车企业履行召回主体责任的积极性。

事实上,汽车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产品,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在生产线上经历几十道生产和组装工序,不可能没有瑕疵,国家之所以会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也正是考虑到汽车产品的复杂特性,针对可能存在的难以预见的问题,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

“电动汽车最大的发展瓶颈仍然是电池问题。”贾新光说,电动汽车行业最迫切解决的仍是如何“跑得远、充电快、价格低”三大问题。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获悉,今年以来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受到了舆论的关注。

“起火事件所暴露的正是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杜芳慈说,电动汽车电池是一道全世界难题,“包括特斯拉也没有解决”。

“普通家庭轿车设计载客5人,每人设计重量为75公斤,而一些电动汽车光电池的重量就达700公斤。”杜芳慈说,电动汽车想要实现快速发展,还要实现电池的“瘦身”,解“耗能减排”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5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