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车辆都配置了ECO模式的节油功能,通过调节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工作来主动实现节油效果的,那么eco模式开着好处和坏处都有什么?eco模式会引起积碳是真的吗?下面给大家分析分析。
eco模式的优势分析近年来,一系列节能技术和配置应运而生,除了有望成为未来车型标配的自动启停技术以外,ECO节能模式也是降低油耗的好办法。但是有车友对于该模式持质疑态度,因为“有些销售顾问告诉我,长期开启ECO节能模式对车不好”。实际上,作为一种节能模式,ECO更多的是培养车主的节能驾驶意识,对车辆本身并无影响。
ECO的工作原理,就是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对自动变速器挡位、发动机转速、车速、制动以及变速器油温等对油耗有影响的条件进行综合判断与分析,再由ECU控制单元计算出最佳燃油量提供给发动机做功,使得油耗比普通驾驶模式低。简单来说,就是以合理的挡位控制发动机转速,以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所以,eco模式的好处就节油、省油。
当达到最佳燃油供应量时,仪表盘会同步显示绿色的“ECO”字样,如果大力踩下油门踏板加速,或者遇到爬坡路段,“ECO”字样就会消失。开启ECO模式,首先车辆会自动去匹配最佳的挡位、转速以减少油耗,同时需要车主在驾驶过程中,主动控制油门,制动的配合,才能实现最为理想的油量。
eco模式坏处(根据自己驾驶习惯,也不算eco模式的坏处)主动式ECO开启后,车辆会自动进行设置。比如驾驶员在进行大油门 *** 作时,节气门的开口会更小,喷油量更少;变速箱的换挡逻辑根据节油性也会变得更早,甚至可能自动调整空调的输出功率。ECON模式主要是调节节气门开合,空调输出等来达成节油效果,油门响应明显迟滞了。
ECO并不能改变发动机本身,但可以控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工作逻辑,说白了就是牺牲动力节油,那么这个功能听上去就不错啊,实际使用呢还是要因地制宜才好。功能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善于运用和合理运用,车辆的功能才更有意义。
对于驾驶感受来说,牺牲加速性在某些运用场合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市区堵车或者停停走走情况,这时候车辆的动力大部分是多余的,牺牲一部分动力也就无关痛痒,相反因为油门响应变慢,起步还会变得更加柔和,对于某些车型来说,甚至减速也会变得柔和,这其实走走停停反而舒适性是有所提高的。而在中高速巡航,也就是路况通畅或者高速公路,这个功能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用了,因为高速巡航车辆主要克服的是风阻,要维持一定的速度,喷油量是必须那么多,发动机功率必须那么大,变速箱也是工作在最高挡位或者传动比,这些条件固定的话,ECO程序就完全没有用处了。
还有个实际上的差别,就是同样配置ECO功能的,发动机排量愈大效果越好,排量越小效果越不明显。2.5以上排量的车,动力相对余量比较大,ECO可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因此节油效果有可能会有10%的差异。而2.0甚至更低排量的ECO功能,就有点不好说了,动力本身并不充沛,如果坐满了人,开着空调,再打开ECO,可能您还得需要深踩油门才能正常行驶,那么ECO减持的油门其实又被人为加上去了,开不开也就没什么区别。但并不是说小排量配置ECO就完全是鸡肋,实际上在轻负荷状态,比如只有一两个人乘坐,也不需要开空调,这时候还是有点作用的,当然您不是那么在乎加速性的话。
万事无完美,节油模式在运用得当的前提下的确能有限的省油,但是否省钱可就不一定。因为长期低速运转的发动机是比较容易积碳的,而这积碳又是个讨厌的东西,积累多了很容易就能抵消刻意节油的成果,所以您说这事矛盾吧?
市区堵车走走停停,您还是开着,只要不是感觉肉的不行,其他也没所谓,至于积碳,反正低速也都会有,没必要纠结。至于经常跑高速的,积碳和ECO跟您都不太有缘,也就没必要考虑这事了。
有时确实影响动力性能
回到车主薛旻的事儿。他并没有听从4S店销售顾问的建议,回家后选择打开ECO驾驶模式体验了几天。
“我感觉,车辆的平顺性反而更好,不过动力有所减弱。”薛旻说,打开ECO后,车辆的加速度变得更加循序渐进,但油门踏板的响应速度减慢了。“总体来说,就是急加速动作做不了了”。
跑高速时 ECO模式作用不明显
刘林辉表示,ECO驾驶模式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节油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路堵的时候,车主对车辆的动力性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极少需要完成急加速等 *** 作”。
“高速情况下,则建议关闭主动式ECO模式。”刘林辉说,首先是这种路况需要车辆有更好的动力性;其次,跑高速时,ECO模式的节油效果并不太明显。
“其实即使是启动了主动式ECO,在某些工况下,部分车型也会主动关闭该功能。”上述北京现代售后经理说,比如车辆处于N、P挡或者手动模式下,ECO就不起作用;在爬坡等需要大扭矩输出时,ECO也会自动关闭。
此外,部分车型在车速超过120公里/小时时,ECO功能同样会自行失效。换句话说,如果车速远高于经济时速(通常指60-90公里/小时),那么ECO模式就无法起到节油的作用。
eco模式不会增加发动机积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