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否为人类开发自己的大脑带来反作用力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理清什么是人工智能?
维基百科把人工智能分成2个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容易理解,人类制造即为人工,然而,什么是智能就非常难以理解了,纠其原因在于人类本身对智能的理解非常有限,对智能产生原因机理也不清楚。不过,这并不妨碍人类对智能本身的感受和判断。
1950年,图灵提出可一个测试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实验方法,被称为图灵测试(Turing test):一场正常的模仿游戏有ABC三人参与,A是男性,B是女性,两人坐在房间里;C是房间外的裁判,他的任务是要判断出这两人谁是男性谁是女性。但是男方是带着任务来的:他要欺骗裁判,让裁判做出错误的判断。假设其中男方是机器人,并最终骗过了裁判,这样我们就说这个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
换句话说,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机器人就具有思考能力,在电影《机械姬》中,少女机器人成功骗过了boss逃出升天。
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人,从人类层级来看,具有了人工智能,但是人类和人工智能从生物角度来看,智能的进化的方向和方式是不一致。人类智能的产生是通过大脑的进化,神经元、突触、海绵体等生理结构共同作用产生的。人工智能进化的方向则是通过计算机、大数据、一系列算法来定义机器智能。人类的进化会遇到所谓的天花板,这是由“硬件”决定的,而机器智能则比人类优势的地方是,硬件的天花板来的更晚,由于人类的创造力会让机器硬件系统趋近于完美,后面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而人类的智能会越来越比机器落后。
回到问题,人类大脑所谓开发率为10%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让人类加深对智能的理解,但是,机器智能的发展并不会让人类对自己的大脑结构有更多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