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存储芯片要崛起,先解决三大问题

中国的存储芯片要崛起,先解决三大问题,第1张

编者按: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占到全球出货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许多进口芯片被装配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他设备,随后出口至海外,但国内芯片商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与中国公众消费的半导体数量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面对这个缺口,中国开始全面进入半导体芯片立项和建设高潮期,但短时期内,中国在工程师、技术方面的瓶颈能突破吗。请看小编选自eetasia的最新分析报道。

昨日,总投资300亿人民币的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总投资300亿人民币的子港国际城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紫光集团长江存储项目之后的另一个大“动作”。据报道,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由紫光集团投资建设,主要产品为3D-NAND Flash、DRAM存储芯片,占地面积为1500亩。其中项目一期投资约100亿美元,月产芯片10万片。

但外媒对这一动作感到疑惑。因为从他们早前的分析看来,就算是武汉新芯项目,似乎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持存储芯片制造。紫光这次想通过南京的项目来主导全球存储产业,似乎并不能一蹴而就,当中还需要有很多的障碍需要跨越。首当其冲的就是有经验的存储芯片工程师的缺乏和美国CFIUS因所谓的安全问题将中国拒之门外。

而根据新浪科技早期的报道,赵伟国在月前的一个庆典上说到:“在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在武汉打造了一个存储基地。进入2017,我们将会在南京和成都再建设两个半导体制造基地。这三个项目的总投资总额将超过700亿美金,清华紫光在未来将主导芯片制造业”。

分析师认为,紫光集团的这个投资速度是非常惊人,但他们也指出,建设一个晶圆厂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而需要面临的则是运营问题,尤其是在制造更复杂的3D NAND Flash上,紫光集团面对的困难也是空前的。

对半导体有深入研究,并写过基本关于日本半导体发展的书的作者Takashi Yunogami曾经对武汉新芯的3D NAND Flash项目有些许怀疑。但最近他改变了看法,他告诉我们,从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与中国的合作中他能看出,或许会有新的转机。

那么究竟中国建设存储项目需要面对那些方面的问题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工程师短缺

Yunogami表示,中国正在全球掀起一场对有天赋工程师和制造NAND Flash设备的争端战。而同样的事情也在中国本土发生,不同的省市也在掀起了Fab工厂合作的竞争。

在分析中国存储制造技术相关方面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中国有哪些正在崛起的存储供应商。

在IC Insights副总裁Brian Matas早期的报告中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存储领域有三个主要的竞争者,分别是:

(1)2016年7月,紫光集团收购了武汉新芯,并建立了一个叫长江存储的合资公司。这个12寸晶圆厂将聚焦在3D NAND Flash的生产,至于具体的量产时间,还没有披露。

(2)合肥SKT项目,预估在2017年底建造一个DRMA FAB;

(3)福建晋华项目,准备打造DRAM Fab,预估在2018年第三季度量产;

而据我们得知,在以上三个项目中,合肥的SKT项目已经停止运营了。这个由尔必达前CEO Yukio Sakamoto建立的公司,曾经尝试从日本、台湾和韩国招募1000个存储相关的工程师,以弥补中国在有经验的存储开发工程师的不足,Sakamoto更是想从日本寻找180个能够迁到中国来工作的工程师,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合肥当地政府的反对,因为他们不愿意满足Sakamoto提出的,给这些资深工程师多付887,000美元工资。

尽管SKT的承诺超过了半导体行业的正常现象,但这也给了中国半导体人一些新的方向。一个能够笼络工程师去保持他们Fab继续运行的方法。

在上个月的一次采访中,有个工程师跟我们说,中国不但需要考虑专利短缺的问题,中国更需要明晰隐藏在专利背后的制造诀窍。甚至连怎么安排wafer的的存储都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例如这些经验并不能通过获得,而要通过不懈的学习。

而在设备方面,长江存储方面表示,他们现在用的半导体设备和三星在西安工厂所使用的是一样的(三星的西安工厂只制造32层的NAND Flash,64层的NAND Flash是在韩国本土制造)。Yunogami也认同这种观点。

但Yunogami进一步指出,虽然长江存储能买到同样的设备,但他们缺少有经验的人去 *** 作这些设备。

总有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纵观存储产业的发展历史,中国可以向韩国学习,而这也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认为,对于长江存储来说,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从三星西安这些公司挖角晶圆厂 *** 作工人。之后可以从三星和SK海力士挖一些高级的工程师。再看能够从美光和东芝获取一些相关的技术信息。这是紫光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Yunogami介绍,韩国存储以前在追赶日本DRAM的时候,用过同样的方法。

是个世纪90年代,三星花费重金从日本招聘DRAM工程师。当时那些工程师可以保留白天的工作,而可以在晚上或者周末为三星服务。通过这些兼职工作,工程师们能获得高额的报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三星逐渐发展其了其DRAM产业。

而二十多年后的今日,韩国受到了当初日本的对待。虽然中国并没有韩国当初那么疯狂,但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组织长江存储招聘来自西安三星的工程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1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