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宫二号太空植物工厂 日专家称中国植物工厂规模将10倍于日本

揭秘天宫二号太空植物工厂 日专家称中国植物工厂规模将10倍于日本,第1张

  11月18日14时14分许,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区顺利着陆。

  景海鹏和陈冬此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在太空停留3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航天员们进行了多项实验,还创造了不少“第一次”,其中包括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

  每天至少花10分钟来照料生菜

  天宫中的宇航员,此次上天有一项“种菜”的任务。景海鹏和陈冬将在30天的时间里,栽培生菜这一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蔬菜。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隆基介绍:“选择栽培生菜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生菜的生长周期是一个月,这一次在轨时间恰好是30天;二是生菜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后续的在轨实验中可以作为食材;四是生菜是比较常见的植物,有利于进行科普宣传。”

  1月11日这天,景海鹏和陈冬主要做了一些常规照料工作,包括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灯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质推入空气。他们会利用一个仪器检测含水率,如果显示指数低,就说明需要给生菜浇水了。注入空气是为了让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植物的成长。景海鹏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

  另外,在太空种生菜使用的基质和地面的土壤不同,太空中用的是蛭石。王隆基说,蛭石是一种矿物质,它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在其中传导非常均匀;另外它密度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上天。

  植物栽培从宇航员进入组合体的第二天就已开始,他们首先需要安装栽培装置,就像搭积木一样,把装置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个白色箱体。王隆基介绍:“白色装置的固件是3D打印的,都是尼龙性材料,比较轻便,白色和绿色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视觉效果也很好。”

  接着就是浇水、播种、铺保鲜膜等工作。在进入组合体的第五天早上,种子发芽了。景海鹏在日记中写道:“当时我和陈冬兄弟都非常高兴,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地面工作人员。我们拍了很多照片,还跟生菜芽合影留念。”

  种子发芽后,航天员会把安装在白色装置顶端的灯打开,给生菜提供光照。灯光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的,主要偏红色。王隆基说,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作用。

  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了。景海鹏写道:“到今天为止,在我们亲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经长得很好了。我们看着它们一天天成长,很有满足感。”

  “下周二,是我们在轨种植蔬菜的最后一天,到时候我们会进行植物采样,把生菜的叶子和根茎剪掉,放到低温储蓄装置中,再把它们带回。”景海鹏写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1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