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启动扩张策略的诱因

中芯国际启动扩张策略的诱因,第1张

  中芯国际自2011年新的领导班子接手后,采取稳健发展策略,坚持“一切扩张与自身的能力及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原则。对此业界总体反响良好,认为中芯国际采取稳健的发展策略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其已经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不管如何,作为一家企业要实现盈利是天经地义,才能谈得上未来的发展。然而,近期中芯国际的策略有了大幅转变,是什么因素使之改变?未来应当怎么做呢?

  近期中芯国际突然开始大举扩张,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如2016年中芯国际的投资由以往的每年5亿~10亿美元,扩大到25亿美元,此外还将在上海开工新建另一条12英寸生产线,制程为14纳米及以下,月产能7万片,总投资高达675亿元;天津的8英寸生产线,产能由4.5万片/月,扩大至15万片/月,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8英寸生产线;将在深圳新建一条12英寸生产线,预期目标产能达到每月4万片。

  引起中芯国际再次启动扩张策略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有内在的动力,如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产能利用率持续满载,销售额国内市场的占比达到50%,以及2016年销售额增加27%,达到28.5亿美元,加上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公司内部有信心继续向上冲刺。

  同时存在外部压力。中芯国际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与台积电之间的技术差距拉大,以及中国半导体业“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要实现14纳米制程量产,尤其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出后,中国半导体业从整体上有一股积极向上冲刺的态势,也推动中芯国际尽快跟上步伐。也就是说,同时兼顾产业发展与企业生存两个方面的需要,是中芯国际再次启动扩张策略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芯国际启动此次大幅扩张策略的信心来自哪里呢?首先,中芯国际是国内芯片制造业的领头羊。中芯国际的技术能力与实力当之无愧。根据拓墣研究所的数据,2015年中国本土前五大晶圆制造企业的营收表现,简单地把销售额除以该年晶圆投片量(依8英寸计),中芯国际每个硅片的平均售价为721美元,华力微为661美元,武汉新芯为341美元,华虹宏力为464美元及华润上华为425美元。由于产能利用率及良品率等不同,以及12英寸与8英寸生产线的产品不同,这样的比较不是十分科学。但是可以确信中芯国际的能力在国内是最优秀的。

  其次,中芯国际股价大幅上扬。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近期中芯国际的表现初步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它已连续17个季度实现盈利,以及它的美国上市股价,已由2012年5月时的每股1.47美元,上升至近日的6.3美元,几乎上涨400%。

  再次,中芯国际2020年有望进入全球代工前三。据IC Insight的数据,预测中芯国际于2016年的销售额可达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如果依据“十三五”产业规划的要求,年均增长率达到20%,可以计算出,2020年时中芯国际的销售额应该可达59亿美元,所以进入全球代工排名第三的希望是很大的。

  最后,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充效果明显。观察2016年中芯国际销售额的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产能利用率近100%。汇总中芯国际发布的信息,2015年第四季度的月产能为28.425万片(以8英寸计),而在2016年中芯国际显著地改变策略,采用扩大投资至25亿美元,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月产能增加至36.775万片,增幅达29.3%。由此表明,中芯国际在2016年销售额的大幅增加27%,主要是由产能扩充的结果,实际上它的芯片平均售价(ASP),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现阶段对中芯国际而言,可能扩充产能是提高销售额的有效方法之一,销售额的提升将有利于中芯国际的折旧能力提高,可以使其负担更大的投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1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