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历经潮起潮落,在2011年终于迎来第三次浪潮,8年过去后,似乎所有人都已经能预见人工智能的未来。但正是这个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该领域是否存在着泡沫?
6月28日,由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长三角商会组织联席会议理事会为指导单位,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主办,每日经济新闻为战略合作媒体的第二届长三角民企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会上,新沪商联合会轮值主席、亚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琦伟首先抛出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追着泡沫走,但当下人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人工智能到了范式革命时代牛津大学教授Floridi认为,人工智能、互联网、5G、物联网将会带来剧变,而核心的剧变就是“界面消失”。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将其归结为“认知重启”。
段永朝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解读了当下人工智能新环境。他认为,过去的认知假设是建立在对人、对自然、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判断上,在这个判断中人是主体、外部世界是课题;但是今天,新的认知结构必须以连接社群、交互、共同体为基础,相应的,当科技融入生活,人们更需要大踏步地想象“后天”,在旧的认知基础板块作用下延长线思维,重新认识人工智能的内在逻辑。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对人工智能的观点,是应该在实 *** 中遵循“知其雄而守其雌”(语出《道德经》,指“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
“人们太容易人云亦云了,对AI的态度也是如此。”韦青从两个方向看待AI,第一是“知其雄”,首先要明确人的认知是基于感知,而机器的学习是为了能产生一种类似于意识的方法,帮助人做部分决策。
第二是“守其雌”。韦青表示,过去几年,说要做人工智能的数字科学家都在做数据,打个比喻,如果说数据是“食物”,那么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基因很好的孩子”,但如果没有食物是长不大的。
谈及此,另一个困惑油然而生:大数据背后的智能化临界点到底位于何处?陈琦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2018年上市公司屡屡暴雷,带来的启示是不健康的企业都会犯意外的错误,换句话说,要好好地管企业,则大量的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过程将来或可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甚至可以替代企业家的决策。
对此,段永朝分析道,与其焦虑机器何时会取代人类工作,不如思考人机如何分工的问题,尤其明确哪些权利最终会出让给机器、哪些权利会始终把握在人手里。
数据驱动人工智能
在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章苏阳看来,将来几乎所有领域都会代入AI,大大提高人类对生活的追求水平,将来所有的行业都会用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的平台。
如今,人工智能已在医疗服务、智能驾驶、语音及图像识别等领域应用落地。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会上表示,AI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应用会非常快,“最主要的原因是被逼的”。
“中国缺医生,并且分布高度不平衡,因此希望AI技术帮助医疗机构解决问题的需求尤其强烈。”张黎刚创立的爱康国宾在AI领域的第一个应用项目是眼底摄像,他表示,中国最好的眼科医生都在三甲医院临床做手术,而非体检中心,那么如何保证诊断检出率高,是体检中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AI可以在几分钟内就可检测出眼底的血管和神经情况。
而在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威马汽车提出了“智能生命体”的概念。威马汽车合伙人徐焕新回忆道,当2015年进入汽车市场时,电动化、智能化已成趋势,于是会思考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再创一个汽车公司到底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作为汽车新势力的一员,威马汽车便将切入点定位于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和高度智能场景,构成与传统汽车转型发展的时间差,推出了电动智能汽车。
智能化离不开数据支持,“如果你的数据结构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先进程度,或数据采集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就不要过早地谈论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区块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技术解决的并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可信和实时存在的问题。”在韦青看来,现在的数据并没有按照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数据结构来搭建。
韦青建议企业家要放下名名词崇拜,更需关心人才、数据、行业统点和产业链搭建,用批判型的思维了解什么是“雄”,再将数据结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真正落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