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互联网+”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018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针对“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三年多来其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互联网+”不是花钱就买得到“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焦点,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互联网+”的亮点。政务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着力点。
邬贺铨指出,不用行业的“互联网+”发展非常不平衡。其中,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较快,但只是面向消费者的电商走在世界前面,消费互联网中教育、医疗、养老、旅游、文化等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力度推进。
在政务互联网方面,智慧城市启动较早,交通、安防、环保等着力较多,但效果尚不够显著。政务服务方面,以“放管服”为抓手改善群众获得感,但政府数据开放进展不明显。
产业互联网方面,少数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企业已经启动,基于云平台和工业物联网,从大数据分析入手,对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了明显作用。其中有为数不多的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数字化转型动作较快,另外也有部分传统产业的企业与CT企业合作也取得成效。大多数企业因缺乏数字化转型技术与资金而难于起步。
邬贺铨表示,ICT企业开始认识到互联网+传统产业是他们业务发展的增长点,加大与传统产业合作的力度,但传统产业的业务门槛导致进入难而且不易看到短期效益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吸引国外PaaS平台公司的进入,但“互联网+”不是花钱就买得到,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落地服务是国外公司的短板。
互联网+传统产业需要更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互联网+也存在一些挑战。与消费互联网相比,消费互联网尽管面向十多亿网民,但消费互联网是共性的,而互联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是个性的。
邬贺铨表示,从品类来看,消费互联网终端品种简单,使用门槛低,易普及。互联网+传统产业涉及设备类型多,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互联网+传统产业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资本的需求也更大,对安全性要求高,对既了解信息技术又熟悉企业流程的人才有迫切需求。
从生产方式来看,消费互联网的应用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互联网+传统产业是对现有生产方式的改造,实现流程再造。互联网+传统产业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高要求。
“与消费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格局不同,互联网+传统产业需要有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邬贺铨表示。
实现“互联网+”需要第三方非盈利性服务平台我国企业大小规模、装备与技术方面均相差悬殊。“互联网+”需要因企施策。在邬贺铨看来,我国很多大企业的生产装备甚至生产线全套进口,生产装备和技术与国外同行没有什么差距,但在标准、规范、工艺、检测、流程、供应链等方面差距很大,在研发、设计、工程、营销、售后服务等附加值高的环节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代表质量信誉的国际品牌。
国外西门子、GE等自身已经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公司,而我国传统产业的大企业还缺乏这样的能力。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费,或者也没有胜任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只有头脑和电脑,企业没有能力靠自身力量进行数字化转型。政府的科技产业项目往往也只能极少数企业有机会得到,对大多数企业并不公平。
“单靠买设备买软件实现不了‘互联网+’,需要有一批解决方案服务商,需要有第三方非盈利性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政府考核他们提供中介服务的成效,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偿该平台的运营支出。”邬贺铨如是说。
例如可以成立产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由政府投资建设,招标并委托运营管理,配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非盈利独立法人,免费开放为中小企业服务,政府通过考核以买服务方式补偿运行费用。
“互联网+”也需要完善创新环境,不仅要为进入孵化器的企业提供物理设施和初创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导师团队,提供投资经验和创业经验的专家辅导。
在邬贺铨看来,“互联网+”倒逼深化改革。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新业态将层出不穷,需要改革不适应的行业管理规定,完善法制为“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