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海外收购频频受阻,谁在从中作梗?

中资海外收购频频受阻,谁在从中作梗?,第1张

  中企海外并购今年迸发出了“洪荒之力”:首次取代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海外资产收购者。伴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中企在美欧也频频“碰壁”。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企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占同期对外投资额比重也超过了2015年的34%,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

  但是,在交易额增长的背后,以中企对瑞士农药转基因巨头先正达(Syngenta)、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Aixtron)收购中的曲折为例,欧美的阻挠层出不穷。芬兰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在他最新的文章《对中国而言,欧洲就是新非洲》中一语点破道:“中国之所以专注于(投资)欧洲,其实只是因为‘贸易保护分子’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将所有中美交易都置于审查之下,在中资投资的道路上设置了一堵‘墙’,而白宫易主并不会令中国在美投资变得更容易。”

  的确,在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中资对爱思强收购告吹的背后就存在CFIUS的身影。此前CFIUS还阻止了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向中资财团出售其美国照明业务,对于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来说,这道“禁令”让它们付出了13亿美元的代价。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爱思强收购受阻案中德国经济部强势叫停的表现为标志,欧洲大陆对于中资的怀疑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精品投资银行Ion Pacific董事总经理兼欧洲、中东及非洲主管霍伊(Claire Hoey)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有一种认知是,中国投资者偏重于IT或高科技企业,通常对科技非常有兴趣,这也导致了西方卖家的怀疑。

  2017年,在欧洲将持续经历多次右翼民粹主义的冲击、美国白宫易主的情况下,中资在欧美的收购是否更加曲折?

  难以打消的投资质疑

  长期跟踪中国对外投资的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在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提交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对外投资(FDI)年增长率在27%左右,从2005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230亿美元。

  报告还指出,最初中国的FDI专注于发展中国家的采掘类行业,而近来中国的FDI逐渐流向那些拥有科技和品牌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成熟或者高端制造业资产非常丰富。

  报告认为,中国越来越注重在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避险资产方面的收购。“自2013年开始,中资在油气等行业的投资就大幅下降,同时在科技、创新相关现代服务业资产方面的投资增长迅猛,在商业房地产和其他避险资产方面的投资增长也较为迅速。”报告写道。

  其中,中资对美大约1/5的FDI是集中在美国大城市的商业地产;其次,对信息和通信(ICT)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7%,早期集中在IT设备方面,后期聚焦在半导体和软件方面的收购;对能源行业的投资占到了总体的13%,排名第三;随后是对于农业和食品企业的投资。

  长期关注欧洲市场的霍伊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证实,在过去的12个月中,看到了中资企业对于科技类企业不断增长的兴趣。

  不过,在这股对于欧美科技类企业并购潮的背后,西方卖家和政府依旧对蜂拥而来的中资存在诸多疑虑。以中资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为例,当中国政府2014年决定加强国内半导体发展后,中国的相关企业就急于探索对美国的半导体资产收购。2014年前,中国在美对半导体行业的累计投资仅有2亿美元左右,但 2014和2015年在此领域的交易量飙升,已突破8亿美元。

  德国各界对此方面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实际上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就认为,中方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使中国技术取代外国技术。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欧美舆论界在过去常常批评中企大规模对资源领域的投资模式过于单一,但当中企转向非资源领域投资后,欧美舆论认为,中方的这种大规模投资目的不纯,即有组织性、选择性地收购外国的高新技术。由此可见,无论中企在海外投资于何种领域,都难以打消来自欧美的质疑。

  中资400亿美元欧洲收购受阻

  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美FDI的交易价值从2008年前每年少于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53亿美元。在过去2年中,欧洲每年来自中国的FDI也在200亿美元以上。

  不过,在FDI增量背后,收购失败的案例也在激增。仅在欧洲,精品投行Grisons Peak的数据,从2015年年中开始,即便不算上爱思强和先正达收购受阻的案例在内,也已有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被欧洲监管者否决了。


 

  霍伊表示,近期欧美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邀约态度渐趋谨慎,而国际市场也出现了多起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失败的案例。

  10月24日,德国政府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撤销了批准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的决定

  实际上,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投资是“有组织性、有选择性”地收购外国的高新技术的指责,在中资收购德国机器人(21.430, -0.26, -1.20%)制造商库卡时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高峰。当时,德国经济部部长加布里尔就发表了一些针对中资不友善的言论。一方面,德方对于中方在德国对高科技企业的收购存在顾虑,另一方面,德方也借此机会呼吁中德双方市场准入需要对等。

  在质疑中资收购爱思强的过程中,加布里尔就列举了德国乃至欧洲企业在华投资受阻的情况。不过,综合中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近年欧洲对华投资额持续攀升,当前欧洲在华投资存量远大于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德国在华企业达8000余家,中国在德企业不到2000家。另外,今年前9个月,德国在华投资已增长120%。

  荣鼎集团在报告中也呼吁中美通过FDI的对等来抵消相互信任、理解的损耗。如果中资在美的投资量达到了荣鼎预测的水平(即在2016年达到300亿美元),而混合的商业和政治诉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么,在美国以及全球都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竞争政策的导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5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