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任正非最厉害的秘密 华为薪酬体系是“吵出来”的?

解读任正非最厉害的秘密 华为薪酬体系是“吵出来”的?,第1张

  大家如果了解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它主要是几大模块,一个是绩效管理模块,一个是薪酬管理体系模块,一个是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模块。这三大模块是人力资源最主要的内容。

  2013年12月4—6日,正和岛走进华为第四期活动在华为深圳总部举行。在6日上午的培训上,围绕华为的价值观与管理之道,华为前副总裁、曾全程主导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张建国先生与众位岛邻进行了分享。

  张建国指出,企业家分三类,第一类是技术型,公司的寿命取决于产品的寿命;第二类是销售型,公司能做多大,取决于老板能掌握多少客户资源;第三类是既不懂技术也没有特殊的客户关系,但善于用人,任正非即属于第三种企业家。

  他表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华为在员工忠诚度、企业创新力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从而保证华为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以下为张建国观点摘录。

  我一直在企业里工作,跟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是一样的,我今天介绍的是我自己的一些实践感受。

  大家在外面也听了很多华为的故事,也有很多华为的文章在传播,尤其是华为的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谁也不知道。我看到外面很多写华为的书,看了之后我觉得这些书不值得看,因为写的都是一些比较肤浅的,或者说是根据作者的思想去总结的,或者是找了一些资料拼凑的。真正想了解华为,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我个人来说,更多的还是想跟大家分享当时华为具体是怎么做的。

  初到华为:任正非穿着大裤衩面试我

  我是1990年到华为的,当时(我)到深圳找工作,刚好有个朋友以前来过华为,给了我一个电话,我(于是)给华为打了电话,从深圳火车站坐车到蛇口(当时深南大道还没有建成),坐车过去要一个半小时,华为当时还在南油A区16栋8楼、9楼,租的民房,8楼是两室一厅,9楼是一个筒间。

  找到任老板,他亲自面试(当时进人都是他自己面试),深圳很热,进门以后,他跑到浴室里冲了个凉,然后穿着裤衩出来给我面试。因为我原来是学通信的,不是搞人力资源的,他一看我这个专业,又是研究生学历,当时的研究生还是比较少的,对华为来说也是很稀少的。他看了我之后基本上没问什么就让我来上班,我也没问工资多少,我怕问了之后他就不要我了。我来到华为的时候也没什么理想,对我来说有口饭吃就行,当时根本不敢问工资多少。上班之后第一个月工资发了300块钱,这还是不错的,当时内地的工资只有100多块钱,300块钱工资用来生活也够了。

  我就这样到了华为。当时公司有20多人,我来了以后先是做开发,当时并不是自己开发产品,而是仿制别人的产品。一个小的交换机可以通20多个用户电话,最早是仿制珠海通信设备厂的产品,它是当时搞得比较好的企业,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时候奖励了一批企业,这家企业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现在这个企业已经不存在了。

  我在华为先是做了一年技术,后来又去管生产,当然也不是自己有生产线,就是从香港进来的散件进行组装,当时的生产也很简单。做了一年的生产管理之后,任老板号召英雄儿女上前线,愿意去市场做销售的,都鼓励、欢迎,所以我后来报名去做销售。当时派我到福建,把这个区域给我,说我就是“省长”,但是“省长”下面有谁呢?就我自己,什么都是自己管,这个省的市场都是我负责。

  我在福建做了三年销售,这三年销售对我个人人生的锻炼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在学校里只有读书,走到社会上做销售,这就是在读人,我们天天都在求人,每天都要找甲方。因为我们的客户只有一家,就是邮电局,当时还没有移动、联通、电信。那时候家里基本上都没有电话,打电话要到邮电局去排队,当时的通信是很不发达的。那个时候做销售,我们还根本够不到省里这个层面,都是到县里去跑,到各个县去跑,一出去就是半个月。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孤独、无助,你家如果在广东,给你的工作肯定是在哈尔滨,周末不可能让你回家。所以一去就是一年,春节才能回家。当时感到非常无助,尤其是受到客户打击的情况下,你陪吃、陪喝、陪玩,最后客户还没成交,即使我今天失败了,明天还得微笑着找新客户。对华为来说,当时做销售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有一大批人前赴后继,有时候一个客户的工作做了两三年,没做成,被公司调走了,后来新派一个过来,不到半年成交,前面的坑被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跨过去了。

  “吵出来”的薪酬体系

  我做了三年销售以后,又被调回来做市场部考评办公室主任。在我做主任之前,前面已经有一任主任,也是从办事处调回来的,因为他做得不好,公司把他撤了。当时把我调回来,我也很不愿意,因为做销售做了两三年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户关系,也有一定的成就,而且能独当一面了,个人感受还挺好的。到了公司做管理工作,觉得挺没意思的。但是没办法,华为就是这样,让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所以从1995年开始做市场部考评办公室主任,这也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实就是从市场部考评办公室开始的,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赃”,也就是奖金怎么分,这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这个奖金如果分不好的话,可能没有人愿意往前冲,我被调回来以后,做的就是这件事。当时我们自己也没有经验,奖金的计算就按业绩来计算。但是那一年奖金制度出来以后,在年底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有两个销售人员,一个在上海,华为当时还没有真正打入上海的市场,但是那是一个战略市场。另外一个销售人员被派到乌鲁木齐,这时候刚好也是农话(编者注:“农话”即固定电话中的区间通话,收费按照农村标准收取)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他的业绩很好,奖金算出来以后,在乌鲁木齐办事处的人的奖金是20多万元,上海这个人的奖金算下来大概不到1万元。奖金应该怎么发?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最后给上海办事处的人发了大概3万来元的奖金,给乌鲁木齐的人发了大概是10来万元,是最高的,但是就没那么多。

  这个问题我们拿出来让各个办事处主任讨论该发还是不该发,大家意见也不一样,有人说要发,否则以后公司就没有诚信了,没人相信你的制度了,但是如果发了的话,谁愿意去上海?如果上海这个市场没人做的话,华为就永远进不了大城市。战略市场没人去开拓,公司永远上不了这个层次。这件事情出来以后,我们就觉得奖金发放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后来通过其他关系,了解到人民大学有几位教授比较厉害,刚好我有一个朋友是在南山区人事局工作,他当时在卖彭(剑锋)老师的人力资源白皮书,一套书是1040块钱,这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贵的。我买了一套看了之后,觉得很好,后来又听说彭老师他们在深圳讲课,我们就联系上他,经过再三邀请,最后把彭老师他们请过来给华为做管理咨询。当时华为的第一个咨询项目就是彭老师他们做的,内容就是市场部人员的考核制度,这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的起点。当时彭老师是组长,具体做的人有一位是吴春波,另外一位是包政。考核制度分了五个等级,最高是S,然后是A、B、C、D,每个月考核一次。考核了一段时间觉得考不出来东西了,每个月没什么变化,因为业绩不可能这么快就出来。公司里要求按等级“抓右派”,搞到最后矛盾就很大,好人里也有“右派”,右跟左也是相对的,按照这个考核机制,每个月都要抓几个“右派”出来,这样就引起了很多矛盾。

  我们觉得这样不行,之后又自己改,把五个等级改为四个等级,考核周期从一个月变成一个季度考核一次,这样慢慢地转变了,管理人员也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用的。因为这个工作我做得还可以,任老板就把我调到公司做人力资源部总监,可以说职务是得到了提升,对我的工作还算比较认可。

  当时公司也面临一些问题,在1996年,公司已经有1000多人了,工资怎么发都不知道,每个月每个部门都在申报要给员工调薪,任老板也不认识这些人,到底是应该发还是不发呢?发也不行,不发也不行,心里没底。

  当时公司就搞了一个工资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是陈珠芳老师。她原来是华中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后来退休以后到了华为,在我当人力资源部总监以前,她是人力资源总监,当时她组织搞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大概由30多人组成,都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的人。工资改革小组工作了三四个月时间,每次讨论工资怎么改,每次开会都没结果,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比如说搞研发的认为,华为是高科技企业,我们研发最厉害,所以工资应该最高;搞销售的认为,你们的产品根本就不行,跟国外公司差远了,你们的产品这么差我们都把它卖出去了,那肯定是我们销售厉害;财务也是一样的,财务觉得,我们虽然没有像你们这么厉害,但是我们这里有博士,这对公司未来来说,价值是巨大的,工资也应该拿得很高;后勤的又说,我们的工资也不能太低,如果哪天我们不做饭,你们没饭吃,公司也没法运营。

  最后吵了两三个月时间,没有任何结果。当时我们开会都在深圳的西丽湖度假村,后来我们分析原因,为什么达不到结果,可能是这个地方不好,每次都是“稀里糊涂”的,那就换地方吧,换到了银湖,两次讨论就通过了,这等于是搞了一次工资调整。

  后来我当了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任老板说,你不要每次都抱一大堆资料说这个人很好,要加薪,能不能有一套评价方法。后来我到香港去考察,因为内地的咨询公司还非常少,我在香港考察了十个公司,这十个公司中有两个我认为比较好,一个是合益公司,我觉得它的评估理念、方法都很好,可以请他们来帮我们做;另一家是CRG,它的方法更加简单,更加适合于做制造业的评估方法。任老板说两个公司都请,合益在华为总部做,CRG在华为旗下的莫贝克公司做,两个同时做,看哪个更实用、更有效。我们这才知道什么叫人力资源架构体系,方法是什么,工资体系是怎么设计的,不要把人跟职位放在一起,把人跟职位分开。职位有一套评估方法,不是把人的学历放进去,而是与业绩、任职资格能力挂钩,这样进行评价,进行工资调整,这样才开始建立了华为的薪酬管理体系。

  这是在1996年建立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接近二十年了,虽然公司结构在不断变化,职务也在变动,但是这个框架体系仍然存在,证明这套体系确实是有效的。薪酬体系如果有问题的话,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人工资拿高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某些人工资拿低了。工资拿低了可以往上提,把工资拿高的人往下降就很难。如果没有这套体系的话,公司的制度经常变化,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5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