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曾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这两天媒体的小编们为林丹出轨事件 *** 碎了心,华为的一则本该是重大的新闻,风头完全被林丹抢走了。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凌晨0点45分,在3GPP RAN1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万分残酷的竞争,华为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获胜,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汉字都认得,却只有不明觉厉的份儿。在这里我想尽可能发挥下曾经北邮通信研究生的余热,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下事情的经过。
一:低调的华为和浮夸的媒体
这么大的事,华为保持了一贯的低调作风,官方网站上只有一笔带过的一条简短的新闻,
媒体却先集体高潮了:
碾压高通,华为拿下5G短码方案,极化码可能让Wifi消失;
举国沸腾!华为碾压高通、击溃欧美,拿下5G时代,中国首次占领最高点!;
厉害了!华为拿下5G短码方案,5G技术标准中国定;
“你们要知道,美国的华莱士,那比你们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谈笑风生。所以说媒体呀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识得唔识得啊?唉,我也替你们着急啊,真的…。.你们不要想喜欢弄个大新闻…。.”2000年,作为人生长者,江泽民在对香港记者的新闻发布会曾给记吃不计打的媒体上了一课。
不是“拿下5G时代”、不是“碾压高通”、Polar码也不是华为发明的,LDPC也不是高通的。。。
通信专业知识晦涩难懂,这点从通信专业大学生怨声载道的课程设置就可见一斑,3Gpp华为这个Polar(极化码)真的难为小编们了,接下来我试着用浅显的语言让大家有基本的认识。
二: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1948年,香农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指出:要想在一个带宽确定而存在噪声的信道里可靠地传送信号,无非有两种途径:加大信噪比或在信号编码中加入附加的纠错码。
就像在嘈杂的酒吧里,酒喝完了,你还想来一打,要想让服务员听到,你就得提高嗓门(信噪比),反复吆喝(附加的冗余信号)。
华为的Polar码方案的理论基础是信道极化,在5G时代组合信道的数目趋于无穷大时,会出现信道极化现象:一部分信道将趋于无噪信道,另外一部分则趋于全噪信道。Polar编码策略正是应用了这种现象的特性,利用无噪信道传输用户有用的信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全噪信道传输约定的信息或者不传信息。
这就像一个班上的同学,上学时间足够长的话,差的学生大部分会跌到谷底,好的学生大部分会飞向云巅,然后,抛弃那些学渣…
目前,极化码(Polar)是唯一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
Polar码控制信道传输控制信息,数据包小,但对可靠性要求高;而数据信道就是传数据的,是大包业务,速率要高,一般情况下这两种信道都需要不同的编码技术。
通俗点讲就是,手机用数据信道传送APP等业务的流量,但是系统中有很多手机,这时候就需要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告诉手机使用数据信道的方法方式,包括时间、频点、信号大小等。因此,在编码技术上,华为并未完全撼动高通的地位,它只是移动通信行业的一股新势力。
然而Polar码还是太年轻了,发明得比较晚,很多研究还建立在理论基础上,不像Turbo码和LDPC码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现实中也并不是技术高,话语权最大,美国强推LDPC码,法国主推Turbo2.0都是强调了自身的利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