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第1张

工业互联网(IIOT)是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当前5G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加速融合到工业互联网的肥沃土壤中,各种服务商、集成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逐鹿市场,行业公司在竞争与协作中也共同参与着整个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搭建,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或“工业4.0”的到来。

如今,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如何为企业增值赋能?

都有进一步展开探讨的必要。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的现状和前景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业内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拓展“智能+”,为工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基本趋势,这为“智能+”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现实路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发展,包括工信部等产业主管部门开展了诸多工作,在支撑能力、应用探索、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已步入落地阶段,未来前景较为广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增速保持在12%以上,且逐年递增。截止至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4672.41亿元,同比增长13.39%。工业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313.0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71%。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第2张

2014-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数据,目前我国参与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企业数量约为1012家,从业务类型上可以分为产品和技术提供企业、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企业、系统集成商、行业用户以及协会等其他部门。从产业市场结构上看,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主要偏向于边缘层,提供产品和技术企业占比为51.57%,达到一半以上,但真正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数量较少,占比不足10%。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第3张

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企业从事领域市场结构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工业互联网的行业痛点和突破路径

行业痛点

基础支持力量薄弱,共性技术开发滞后

人才不足制约发展,资金支持需要提升

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企业发展面临不均,中小企业较难复制

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

加强技术突破、推动创新发展,加强针对智能感知、平台构建等共性技术及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建设工业互联网和推进“智能+”的积极性,加快打造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

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产业活力,坚持非进即入和包容审慎的措施,加强对公平秩序的维护。

深化国际交流、促进开放发展,拓展各类企业产业组织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与各国企业一同建设兼收并蓄、共生共荣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产业生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99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