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已经过了给大家宣传电动汽车的时候,更多的是车企何时能够提供让大家满意的电动汽车,这才是电动汽车能否能大量推向市场的关键。而能够做出让大家满意的电动汽车,成本自然是绕不过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结合行情来看,虽然补贴新政迟迟不出,相关部门三缄其口,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由此带来的阵痛正在逐步显现。从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预计,2017年的净利润同比将下降15.09%-20.03%。在此背景下,车企正在将压力转移给下游供应商。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行业压力。
动力电池企业降价20%以上?相煎何太急!
比如,成飞集成发布公告称,据公司市场调研信息和与大客户接洽的订单意向,国内知名车企已对电池企业提出了进一步降价要求,降幅将达20%及以上。
但是,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及规模效应带来的电池成本下降空间还有多少?笔者调查发现,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电池成本逐年下降,但由于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未来一年其下降空间有限。
正极材料方面,占总成本三成左右的正极材料价格走势对电池成本影响最大。而受钴、镍、锂价格波动影响,近两年三元正极价格处于高位。未来随着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三元电池占比不会降低,这意味着正极材料的价格还将维持。相比之下,“失宠”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有一定下降。
负极材料方面,主要为石墨,受2017年中国针状焦价格暴涨以及环保因素等导致价格有所回升;长期来看,平均采购价格呈逐年降低态势。此外,负极材料即使涨价,但对电芯总成本的影响不大。
隔膜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内生产隔膜的企业增加及其产能上升,导致隔膜价格逐渐下行。目前,湿法隔膜价格跌破4元/平方米,干法隔膜在3元/平方米左右。
电解液方面,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锂在2017年经历了一轮暴跌,价格从2015年最高位40万元/吨下降到约15万元/吨。电解液均价降到目前的5万元/吨左右,已到成本边缘。
精密结构件方面,作为锂电池和电池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芯外壳顶盖、钢/铝外壳、正负极软连接、电池软连接等精密结构件,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密闭性、能源使用效率等都具有直接影响。在动力电池产能大规模扩充的保证之下,未来两年该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爆发。但随着科达利、瑞德丰等企业的产能释放,预期未来平均采购价格波动不大。
综上所述,2018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总体并未呈现下降趋势,这让动力电池价格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从宁德时代近年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情况也可以窥探一二:
图为宁德时代主要原材料采购情况(单位:万元)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同样意味着,部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电池良品率以及其它有效方式来提高电池综合性价比的企业则可获得相对优势。近几年来,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价格走势尤其引人注目。如下图,即便以1.52元/Wh价格计算,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价格同比下降26%,降幅较大。不可否认,这是一些中小电池企业不能企及的水平。
图为宁德时代历年产品价格走势
总体来说,由于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向上,2018年动力电池降价空间有限,中小电池企业成本压力尤甚。也因此有相关研究机构预计,2018年电池系统价格还将继续下行至1.3元/Wh左右,降幅约为较为合理的10-15%。
笔者认为,主管部门对动力电池的目标是,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而整车企业却要求电池企业在2018年进一步降价20%及以上,多少有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电池行业因此出现降价抢市场,或者产品偷工减料的现象,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不啻是更大的灾难。
新能源补贴退坡已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管是车企还是下游供应商,在未来的一年都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自身实力。比如动力电池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建设、生产模式优化、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产线及产能布局等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一味快速压榨下游电池企业的做法,就算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再好,仍面临着巨大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