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下的垃圾如何分类

智慧生活下的垃圾如何分类,第1张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正式迈入“硬约束”时代。而早在6月开始,垃圾分类就已在上海人的较真和网友们兴致勃勃的围观中,引来广泛关注。与此同时,2019MWC上海展成功举办,这也是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垃圾分类深入日常生活势在必行,那么,当下被热烈讨论的5G技术又能为垃圾分类领域赋能多少呢?

垃圾分类话题有多火?自媒体参与热情高涨,上海“C位出道”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通过对该话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全渠道抓取后发现,垃圾分类话题在近一个月始终处于较为高热的状态。其中,6月24日和7月1日形成了日曝光量的高峰,其热议话题分别为“垃圾分类概念股出现大涨”以及“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第一天”。从传播渠道来看,自媒体在传播声量上基本领先于媒体渠道,展现了网民极高的参与热情,其创造的“猪分法”等段子也是层出不穷,刷屏网络。

图:垃圾分类话题全渠道曝光走势

结合参与媒体活跃度排行与舆情热力地图则可以看出,作为率先迈入垃圾分类“硬约束”时代的试点城市,上海显然成为了舆论关注的中心,其热力指数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与直辖市。而从媒体活跃度来看,参与度最高的平媒中,《新民晚报》《青年报》《浦东时报》《文汇报》《新闻晨报》等五家上海当地报刊入选活跃度Top16,占比高达31%;作为上海主流新闻网站之一的东方网则位列所有参与网媒的活跃度首位。

图:垃圾分类话题全国热力地图

5G+垃圾分类怎么实现?智能垃圾回收站或引领智慧生活

城市如何拥有“智慧”?这自然和5G技术下的物联网应用有关,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其中,智能垃圾回收站便是物联网在社区管理方面的一种应用形式,也是目前在垃圾分类细分领域中实现落地铺开的新产品。

在6月底结束的MWC上海展中,中国电信就以实景化社区的大场景向观众展示了智能垃圾回收站是如何运作的:用户可根据垃圾分类收集桶上的标识,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对应的桶中,且回收站设有监控和灯光,均带有自动称重的投放口以记录用户投放的垃圾总量。一旦垃圾超过限定量,即刻触发告警,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节省人工巡检成本。此外,后台将对用户投放垃圾的数据进行统计,用户根据回收的重量获得对应的积分、环保贡献值,还可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礼品奖励。

此外,设备制造商与电信运营商也表示将继续在人脸识别技术、5G通信技术、垃圾识别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结合5G技术,进行自动识别人脸,达到辨认是谁投递了垃圾,并同时识别投递物品属于哪一类具体的垃圾,自动放入相对应的垃圾箱内等。以上更加智能的场景应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实现。

舆论观点 技术加持,让刚性的政策更为柔软

据悉,《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年至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只对单位,对个人也要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且罚款不低于上海。有分析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出台之初,不少民众由于对垃圾分类知识储备不足,一度产生些许恐慌心理。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蓝虹表示,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的参与让刚性的政策柔软了下来,其不仅将垃圾分类的意识带给了群众,而且通过回收兑换物品等奖励政策,让群众从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受益,将刚性政策转化为公众乐于接受的模式。

探索落地比炒作概念更重要

垃圾分类与5G的结合在创造出来众多的新商机和新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也充分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鉴于各路资本的快速进入,市场上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专注于模式创新的“路演”企业。据法治周末记者披露,最近,多处小区门口停放的投放箱已处于闲置、无人管理状态。有的因为无法正常投递可回收物品,甚至被小区物业拔电,暂停服务。对此,媒体呼吁,需要把全产业链嵌入到循环链中去,避免半途而废的悲剧。作为监管部门,也要警惕“路演”式的商业模式,以免出现恶意竞争、垄断甚至贿赂等乱象。

公众习惯的养成方为根本

光明网在《垃圾分类面面观》系列文章中指出,虽然互联网本身并不能对垃圾进行分类,但能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远程监控”“实时反馈”特点,提高垃圾分类中前端效率。而且利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降低前端人力成本,并引导居民提升垃圾分类的有效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借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确实是未来趋势,但如何真正落地,使得公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这才是关键。

舆情解读

目前而言,5G+垃圾分类的结合主要集中在前端垃圾收集分类的智能硬件类的产品环节。媒体预计,当一、二线城市被覆盖后,垃圾分类的市场规模将形成质变,整个行业才会迎来爆发,而到那时,5G技术与智慧城市的概念也能真正涉及到从垃圾的产生、回收、运输、二次利用等各个环节。垃圾分类只是出发,5G能做到和希望做到的是带动垃圾回收全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702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6
下一篇 2022-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