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题目是《揭秘BAT的B计划》,主要讨论了BAT在C端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B端业务上积极布局的情况,企业级软件、区块链、大数据……不过最主要的业务还是云计算,这篇文章通过各种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云计算会成为阿里和腾讯主导的市场,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云计算一定会成为巨头市场《揭秘BAT的B计划》文章作者张宇婷认为:
“在企业服务中,云计算是可以实现飞轮式增长的业务,当客户规模足够庞大,边际成本会迅速降低。然而并不是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有实力做云计算业务,这个市场因为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全球化布局,最终只会留下几家巨头。”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已经只剩下少数巨头,一句话概括就是阿里、腾讯,以及其他。《揭秘BAT的B计划》一文指出:
“阿里和腾讯在云计算业务上,是布局最早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1月,阿里巴巴公布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云计算是阿里增速最猛的业务,呈现三位数增长。2017年阿里云累计营收达到112亿人民币,同年8月,阿里财报显示,云计算付费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腾讯云并未在财报中直接公布自己的营收情况,但根据自媒体《科技十点见》的推算,腾讯云的年营收预计将达到百亿元级别,这一目标最快将在两年左右实现。”
当然,目前云计算市场还没有像外卖、支付等市场那样直接完全被AT给瓜分,市场上不乏金山云、迅雷网新、Cloud、青云等非巨头系的云服务商。正如《揭秘BAT的B计划》一文所说:“尽管在互联网公司的夹击下,创业云计算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独立服务商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小云服务商不再专注于大而全的公有云市场,而是瞄准一些特定应用场景或者行业如物联网布局,在巨头夹缝中求生存。
而且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不断通过合并重组集中化的今天,云计算市场会通过资本形式进一步走向集中,目前巨头已在展开收购投资,比如腾讯就投资了PaaS云服务商灵雀云。在腾讯发布2017年Q4和全年财报时,对2018年的展望是:“展望未来,我们将采取更进取的投资策略,以增强在网络视频、支付服务、云服务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零售等领域的长期竞争优势。”,在云计算业务方面,将会“扩充我们的云基础设施并加强人才聘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想,腾讯下一步可能还会出手投资并购有潜力的中小云计算平台。
总而言之,云计算市场成为巨头市场已是必然——而在中国,从公司市值和生态版图来看,最大的两个巨头正是阿里和腾讯。IDC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IaaS市场,阿里云和腾讯云上半年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7.2%,阿里云和腾讯云最终形成双巨头对决的市场格局也是可以预测的结局。
为什么云计算只有巨头能玩转?为什么云计算只有巨头才能玩得转?《商业周刊》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市场因为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全球化布局,最终只会留下几家巨头。”不过,在我看来,答案恐怕并非如此。
前几天有一个以科技部名义公布的独角兽名单,云计算成为跟文化娱乐等等赛道一样热门的市场,诞生了七八家独角兽,不过,目前只有阿里和腾讯提供综合和全面的公有云计算服务,而不是专注于一个或者几个细分行业,或者只提供少数云计算服务产品,从业务版图来看,目前市场已经在向AT集中了。
而AT才能玩转云计算的根本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
1、云计算不是一个独立生意,它一定要依赖某个生态。
不论是亚马逊、谷歌、微软,还是阿里云、腾讯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不是一个独立业务,不是直接从0到1,而是从巨头生态中自然演变出来的业务,这意味着前期投入相对较小,且有天然的客户——生态中的客户,市场成本很小。
阿里云最初是因为电商服务器资源有冗余,可以开放,最初的客户是淘宝卖家,他们为了能更好地与淘宝系统对接,将进销存系统率先上云。腾讯云出现,则是因为腾讯在3Q大战后痛定思痛,大力做开放平台,然而发现许多开发者,“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建立一个服务用户的平台,我们就做云来提供服务”。阿里云和腾讯云,都是从卖家或者开发者这样的中小企业开始做起,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销售成本很高,付费能力偏低,但因为IT成本和能力有限,又对云计算有天然需求,获取这类客户,没有什么比通过构建生态更加合适。
即便是到了今天,阿里云和腾讯云也有浓厚的生态元素。比如腾讯云的客户,有不少是腾讯投资过的公司,也有不少是腾讯泛娱乐生态的伙伴,正是因为此,腾讯云目前在视频、游戏等垂直行业已经取得领先。很难想象,阿里系的企业将系统部署到腾讯云。这不是站队,而是成本、技术、数据、安全甚至战略层面的综合考量。
云计算平台也是生态资源输出窗口,腾讯云的价值不只是计算服务,开发者加入腾讯云就顺势有了腾讯在社交关系、游戏娱乐、数字内容、移动支付等领域的资源,以及高并发、安全、流媒体等领域的技术能力,这背后甚至有腾讯的经验。
2、云计算前期不可能盈利,回报周期很长很长。
云计算需要在IT基础设施上进行大手笔的投入,机房带宽、服务器存储等计算资源以及软件系统,都要大量的资金。然而一个云计算平台不可能一建好就满负荷运转,一定会有资源闲置,这样的支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除非有VC支持,否则压力还是蛮大的。而且就算前期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云计算业务要获得回报,乃至盈利,也需要漫长的周期,因为to B本身就是一个慢热的行业,阿里云2009年开始做,迎来超过100%的高速增长是2016年的事情,而且目前仍在亏损——当然,腾讯云也在亏损。
目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跟视频网站有些相似,倘若只有一个玩家,很快就会盈利——所以2017出现了许多合并,滴滴快的合并后很快就盈利了。然而市场有多个巨头撑腰的玩家,就会出现价格战的情况,大家都不能盈利。对于财大气粗的巨头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云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是战略业务,首要目标不是盈利,相比游戏、广告等业务云计算赚的是慢钱。云计算的价值,马化腾给的定义是:“生态系统基础服务”,是生态基础设施,自然会战略重视,不求盈利甚至补贴。
3、云计算不是一个单一技术,而是多个技术的集成。
云计算不是一个技术,而是多个技术的集成。
作为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要具备稳定性、安全性、高速度等能力。巨头业务成熟,旗下有数十个业务,每天服务数亿用户,而且都经历过极端场景的考验,比如天猫双11,微信春节红包,这意味着,它们在IT基础设施服务上有提供稳定、安全和高速的能力。
云计算业务跟消费级业务还有一个不同是,前者面向需求十分个性化的客户,后者面向的则是需求较为标准的用户,因此云计算平台还需要提供配套的服务,事实上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服务经济。要提供配套服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巨头更有可能做好。
此外,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甚至通信等技术都密不可分。要提供公共和综合云服务,就必须具备全面的技术能力。只有巨头才会同时在多项技术上布局,比如阿里有首期投资1000亿元的达摩院做底层技术研发,百度在AI、自动驾驶上砸钱,腾讯也成立了各种实验室、研究院。他们在技术上的前瞻布局,最终会转化为云计算的能力或者产品。
可以看到,云计算会成为巨头的市场,不是因为云计算一定要国际化布局,而是由云计算的本质特征所决定。国外的云计算市场已经成为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盘中餐,国内的目前也有这样的苗头,相同的故事再度上演,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