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通信中时延时延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减小?

语音通信中时延时延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减小?,第1张

语音通信   测量

语音通信中时延时延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减小?,语音通信中时延时延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减小?,第2张

时延是语音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端到端(end2end)的时延(即one-way-delay,单向时延)低于150Ms时人感觉不到,当端到端的时延超过150Ms且小于450Ms时人能感受到但能忍受不影响通话交流,当端到端的时延大于1000Ms时严重影响通话交流,用户体验很差。同时时延也是语音方案过认证的必选项,超过了规定值这个方案是过不了认证的。今天我们就讲讲时延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怎么样在通信终端上减小时延。

1、时延产生

下图是语音从采集到播放的传输过程。

语音通信中时延时延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减小?,语音通信中时延时延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减小?,第3张

从上图看出,传输过程包括三部分,一是从发送端采集到语音数据处理后发送到网络设备,二是网络设备之间传送,三是从网络设备发送给接收端并播放出来。每个过程都会产生时延,总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信终端上引入的时延,这时本文要讲的重点,后面具体讲。二是通信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时延,包括采集终端到网络设备的延时和网络设备到播放设备的延时。三是网络设备之间的时延。二和三属于网络设备引入的延时,本文不讨论。

现在我们具体看通信终端上引入的时延,它在发送端(或者叫上行/TX)和接收端(或者叫下行/RX)都有。在发送端主要包括声音的采集引入的延时、前处理算法引入的延时和编码算法引入的时延。声音采集时通常5Ms或者10Ms从采集DMA中取一次语音数据,但是编码时多数codec要求的一帧是20Ms(比如AMR-WB),这两者之间不匹配,就要求采集到的数据放在buffer里缓一段时间,等到帧长时再取出来去编码,这就引入了时延。以一帧20Ms为例,就会引入20Ms的延时。前处理算法主要有AEC、ANS、AGC,这些算法都会引入延时,这跟滤波器的阶数有关,阶数越多,延时越大。编码算法同前处理算法一样也引入了延时。在接收端主要包括端网络延时、解码算法延时、后处理算法延时和播放延时。端网络延时主要出现在解码之前的jitter buffer内,如果有抗丢包处理(例如FEC)延时还会增加(有FEC增加延时的原因是要等接收到的包到指定个数才能做FEC解码还原出原始包,用FEC抗丢包的原理我在前面的文章(语音通信中提高音质的方法)中写过)。解码和后处理算法和发送端的编码前处理类似有延时。播放前为了保持播放的流畅性会在语音数据进播放DMA前加一级buffer,这也引入了延时。

2、时延测量

时延是过认证的必选项。对于语音通信解决方案来说,先得让时延低于认证指定的值,然后再看有没有减小的可能。如可以将时延做到更小,则是该方案的亮点。要测量时延就得在实验室搭建一个理想的端到端的语音通信系统(理想是指网络几乎不引入时延),同时两端均采用该语音方案,这样就可以用仪器测出端到端的延时了。测时延时,仪器上显示的时延是一个平均值,等通话时长达到一定值后就会稳定下来。拿它跟认证指定的值比较,如果大于指定值,认证是过不了的,先要减小时延让它低于指定值。如果低于指定值,则说明该方案有一个好的起点,可以继续减小让其成为亮点。

用仪器测出来的单向时延大体上应该是终端上各个模块引入的时延之和。要减小时延首先得搞清楚是哪个模块引入的时延较大。有些模块引入的时延是已知固定的,且不能减少,比如信号处理算法模块。有些模块引入的时延是未知的,我们就需要去测量这个模块引入的时延具体是多少。做这些前需要对该语音通信方案的软件架构熟悉,知道方案中有几个(除了信号处理算法模块外)引入时延的点。这种时延通常是对buffer的存取引入的时间差,该怎么测出时延值呢?我一般用如下的方法:当把语音数据放进buffer时记下当时的时间t1,保存在这段数据开始的地方(虽然破坏了语音数据,不过没关系,我们只是用来测延时,是一种手段,不关心语音质量),当从buffer中取出这段语音数据时,再记录下时间t2,将t2减去保存在数据中的t1就得到本次存取引入的延时。统计非常多次(我通常用一万次)再算平均值,就可以得到这个点引入的时延了。下面举例说明。有一块可以存5帧(每帧20Ms)的buffer,某一帧语音数据放在第三帧处。放时的时间是158120毫秒,将这个值放在放这段数据开始的地方。将这段数据从buffer里取出来时的时间是158180秒,可以算出本次延时是60Ms(158180-158120=60),统计10000次,算出延时总和,再除以10000,得到延时平均值是58Ms。所以这个点引入的时延是58Ms。

3、时延的减小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716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