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日:8月15日(1945年)
国旗:太极旗,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绘制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采纳为李氏朝鲜王朝的国旗。1949年3月25日,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会在确定它为大韩民国国旗时作了明确解释: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鱼形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条阳爻代表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条阴爻代表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即四条阴爻夹一条阳爻代表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即两条阳爻夹两条阴爻代表火、冬、北、智。整体图案意味 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范围内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象征东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国徽:为圆形。圆面为五瓣的木槿花,中间为阴阳图案。绶带上写着“大韩民国”。
国家政要:总统卢武铉 (Roh Moo-hyun),2002年12月当选,2003年2月宣誓就职;前总理李海瓒(Lee Hai-chan),2004年6月就职,2006年3月辞职;国会议长金元基 (Kim One-ki),2004年6月当选。
人口:4838.7万(韩国行政自治部根据2004年1月1日),全国为单一民族,通用韩国语。宗教以佛教、基督教为主。
首都:首尔 (Seoul, 旧译“汉城”) ,人口1027.7万(2003年)。2003年12月,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决定将行政首都从首尔(旧译“汉城” )迁往中部地区。2004年8月,韩国政府最终确定并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于韩中部地区的燕歧—公州将成为新的行政首都。韩国政府定于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动工建设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形成拥有30万和50万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韩国主要国家行政机关将迁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韩国宪法法院裁决,韩国国会2003年12月通过的《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违反宪法 。韩国政府制订的将行政首都从首尔(旧译“汉城”)迁往中部地区的计划将因此被迫停止执行。2005年1月,首尔(旧译“汉城” )市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朝鲜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 韩国政府正式公布新行政首都地址 韩国初定新都地址的来龙去脉 韩国迁都为哪般 世界迁都潮 韩国迁都梦不圆
行政区划:现有1个特别市:首尔(旧译“汉城”)特别市;9个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济州道;6个广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自然地理: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面积9.96万平方公里,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韩国多丘陵和平原,约70%是山区,地势比半岛北部低。丘陵大多位于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陆坡平缓,东部大陆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辽阔的平原。韩国属温带的东亚季风气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减少。冬季平均气温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热,气温为25摄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时易受台风侵袭。
简史:公元1世纪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古国。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在半岛占据统治地位。公元10世纪初,高丽取代新罗。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定国号为朝鲜。1910年8月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1960年李承晚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开始长达18年的统治,期间韩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1987年韩国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第14至16届总统分别为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韩国于1991年9月17日同朝鲜一起加入联合国。
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有着600多年历史的
民俗村,拥有许多国宝级的古老房舍。
政治:韩国现行宪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宪法规定,韩国实行三权鼎立、依法治国的体制。根据这部新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统和对外关系中代表整个国家,总统任期5年,不得连任。总统是内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国会提出立法议案等;同时,总统也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总统通过由15-30人组成并由其主持的国务会议行使行政职能。作为总统主要行政助手的国务总理由总统任命,但须经国会批准。国务总理有权参与制定重要的国家政策。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国会可用启动d劾程序的方式对总统进行制约,使其最终对国家宪法负责。韩国实行一院制。国会是国家立法机构,任期4年,国会议长任期2年。宪法赋予国会的职能除制定法律外,还包括批准国家预算、外交政策、对外宣战等国家事务,以及d劾总统的权力。韩国法院共分三级: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负责审理对下级法院和军事法庭作出的裁决表示不服的上诉案件。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大法官的任期为6年,不得连任,年满70岁必须退位。 韩国宪法法院 韩国核问题的由来 韩国的核问题
经济: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60年代韩国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地区)行列,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90年代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韩国经济实力雄厚,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是韩国的支柱产业。韩国曾是个传统的农业国。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农业在韩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地位日见低下。韩国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家,进口量趋于增长,但其农业市场对外国的参与极为敏感,是个对外开放程度较小的经济部门。韩国耕地面积为19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平原、丘陵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2%。韩国矿产资源较少,已发现的矿物有28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50多种。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物有铁、无烟煤、铅、锌、钨等,但储藏量不大。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工业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浦项钢铁厂是世界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2002年汽车产量320万辆,居世界第6位。造船订单标准货船吨数759万吨,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电子工业以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为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迅速。近年来韩国重视IT产业,不断加大投入。韩国风景优美,有许多文化和历史遗产。旅游业较发达。主要旅游点有首尔(旧译“汉城” )景福宫、德寿宫、昌庆宫、昌德宫、国立博物馆、国立国乐院、世宗文化会馆、湖岩美术馆、南山塔、国立现代美术馆、江华岛、民俗村、板门店 、庆州、济州岛、雪岳山等。 韩国跻身产油国行列
表演艺人在韩国全州表演以中国古典小
说《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为内容的"板
索里"剧目。发源于全州的"板索里"是韩
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将音乐、文学、
表演融为一体,通过歌唱、说白、表情、
动作和作为道具的一把扇子来描绘复杂
的剧情。据记载,历史上曾经有12部"
板索里"剧目,流传至今的仅存5部。
文化:韩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韩国的美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版画、工艺、装饰等,既继承了民族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美术的特长。韩国的绘画分东洋画和西洋画,东洋画类似中国的国画,用笔、墨、纸、砚表现各种话题。此外还有各类华丽的风俗画。与中国、日本一样,书法在韩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韩国人素以喜爱音乐和舞蹈而著称。韩国现代音乐大致可分为“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两种。民族音乐又可分为“雅乐”和“民俗乐”两种。雅乐是韩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宫廷举行祭祀、宴会等各种仪式时由专业乐队演奏的音乐,通称“正乐”或“宫廷乐”。民俗乐中有杂歌、民谣、农乐等。乐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韩国民俗乐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韩国舞蹈非常重视舞者肩膀、胳膊的韵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韩国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宫廷舞为中心,多姿多彩。韩国的戏剧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宗教仪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剧、曲艺、唱剧、话剧等5类。其中假面具又称“假面舞”,为韩国文化象征,在韩国传统戏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韩国“大望日” 倒下的“民族英雄”黄禹锡
穿着传统服饰的王宫卫队成员在汉
城德寿宫外吹奏军乐,重现李氏
王朝时期王宫卫队换岗仪式的盛况
韩国人民十分喜欢运动,尤其爱好参加民间游戏。主要民间游戏有荡秋千、踩跷跷板、放风筝、踏地神等。韩国的民间体育活动种类颇多,主要有围棋、象棋、掷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
美食无国界——吃在韩国
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全国各类大专院校 数以千计。国立首尔(旧译“汉城” )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等。
新闻出版:新闻业发达。截至2002年,共有新闻机构260家。报社60家,其中10家全国性综合报纸,38家地方综合报纸,7家经济类报纸,2家外文报纸和3家体育报纸。《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韩国日报》、《大韩每日》和《京乡新闻》为6大全国性韩文日报,除《大韩每日》外,其他报纸均属私营。《朝鲜日报》于1920年3月5日创刊。《东亚日报》于1920年4月1日创刊。《中央日报》于1965年9月22日创刊。
韩国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
韩国空军学院毕业生
通讯社:联合通信,1980年12月由合同通信社和东洋通信社合并而成,1999年再合并内外通信,是韩国新闻媒体共办的一个合作性通讯社。该通讯社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布鲁塞尔、开罗、香港、莫斯科和北京设有分社。 韩国有10家全国性广播公司,另有地方广播公司59家,有线广播公司81家。 韩国广播公司(KBS)1927年开始试播,自1953年开始对外广播,政府控股广播公司,拥有全国性广播网,目前用韩、英、汉、法、日等11种语言播音。电视台成立于1961年12月,自1996年7月起开通两个频道的卫星电视节目,主要以数字信号播放。 文化广播公司(MBC)1961年12月开办,拥有全国性广播网,电视台成立于1969年8月,在各大城市有卫星转播站。 首尔(旧译“汉城”)广播公司电视台1991年12月开播。 基督教广播公司(CBS)1954年开办,私营,主要播送新闻、娱乐以及教育和宗教节目。其电视节目也有一定影响。 远东广播电台(FEBC)1956年12月开办,每周播送100小时的韩、英、汉、俄语节目。 大韩民国军队广播电台建于1954年,专门为军队播音。 驻韩美军广播电台1950年10月开始播音。同其电视台一起,专为驻韩美军及其家属服务,用英语全天播音。 交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1990年6月成立。 教育广播电台和电视台1990年12月成立。 韩国共有39个电视台,其中20个是商业电视台。 韩国自1995年起开播有线电视,发展迅速。因特网普及率较高,截至2002年底,上网人数达2627万名,占全国人口的55.1%。 出版业发达,注册出版社共有19135家。杂志种类繁多,创停刊频繁。
名胜:景福宫(Gyongbokkung) 位于韩国首都首尔(旧译“汉城” )钟路区,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于公元1394年开始修建的。中国古代《诗经》中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的诗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宫苑正殿为勤政殿,是景福宫的中心建筑,李朝的各代国王都曾在此处理国事。此外,还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宁殿、交泰殿等。宫苑还建有一个10层高的敬天夺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景福宫宫外建有围墙,围墙长3626米、高6.7米。王宫的南面有光化门,东边有建春门,西边有迎秋门,朝北的为神武门。光化门里有兴礼门,兴礼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运河,河上横跨一造型精巧的锦川桥。在宫苑莲池的中央有一石舫——庆会楼,曾是当年国王大宴宾客的楼阁。1553年由于火灾烧毁了宫北角的一部分,日军入侵时又将宫苑的大部建筑物破坏,到1865年重建时只有10个宫殿保持完整。
昌德宫(Changdokkung) 又名乐宫,是韩国的“故宫”,位于首都首尔(旧译“汉城” )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宫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宫殿。公元1405年,李朝第三代国王在此建为离宫。壬辰之乱时被烧毁。现存的建筑为公元1611年重建的。这座建筑作为王宫长达300年。整座宫殿内为中国式的建筑,入正门后是处理朝政的仁政殿,公元1804年改建,宫殿高大庄严,殿内装饰华丽,设有帝王御座。殿前为花岗石铺地,三面环廊。殿后的东南部分以乐善斋等建筑为主,是王妃居住的地方。寝宫乐善斋是一座典型的朝鲜式木质建筑,殿内陈列着王冠、王服以及墨宝、武器和其他手工艺品。院内陈列着王室使用过桥、马车和末代国王所使用的早期汽车等。此外,还有大造殿、宣政殿和仁政殿等。仁政殿后的秘苑建于17世纪,面积约6万坪,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御花园。苑内有亭台楼阁和天然的峡谷溪流,还有科举时代作为考场的映花堂及建在荷池旁供君王垂钓的鱼水亭、钓鱼台和池中的芙蓉亭等。
广寒楼 (Kwanghanrn) 位于全罗北道南原郡邑川渠里,是韩国的著名古迹。传说为李朝初期宰相黄喜所建,原名广通楼。公元1434年(李朝世宗16年)重建后才改称现名。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时曾被焚毁。公元1635年(李朝仁宗13年)又按原貌重建。雕梁画栋、形制绚丽的广寒楼是韩国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三座小岛,石像,鹊桥,它的整体构造象征着宇宙。现在楼上悬有“广寒楼”、“桂观”的大字匾额。相传,著名传奇故事《春香传》就发生在这里。楼北侧的春香阁是1931年建立的春香祠堂,堂内供有春香的肖像。每年阴历4月8日人们都在这里举行春香祭。
青瓦台(Chong Wa Dae) 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首尔(旧译“汉城”)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这里原来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首尔(旧译“汉城” )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1927 年日本入侵后毁掉五云阁以外的所有建筑,建立了朝鲜总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后变为军政长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的同时,它成为总统官邸并改名为景武台(Kyung Mu Dae)。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权后,尹谱善当选总统并入主景武台。不久,因为尹谱善忌“武”字并为了同美国白宫相对应,给白墙蓝瓦的这群建筑起名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蓝宫”(Blue House)。现在,青瓦台主楼为总统官邸,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配楼有秘书室、警护室和迎宾楼等。
济州岛(Chejudao) 是韩国第一大岛,又名耽罗岛、蜜月之岛、浪漫之岛,位于朝鲜半岛的南端,隔济州海峡与半岛相望,北距韩南部海岸90多公里,地扼朝鲜海峡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济州岛总面积1826平方公里,包括牛岛、卧岛、兄弟岛、遮归岛、蚊岛、虎岛等34个属岛,东北距全罗南道100公里,是理想的旅游和垂钓胜地。在这里可以观赏名胜古迹、欣赏自然景观,岛上屹立着韩国最高的山--海拔1950米的汉拿山。还可以登山、骑马、兜风、狩猎、冲浪和打高尔夫球等。这里人烟稀少,土地广阔,不是高山森林,就是农田村舍。农家种的主要是稻米、蔬菜、水果,最多最壮观要属油菜花,春天,遍地一片金黄,非常好看。济州岛是韩国主要的渔业基地,附近海域内既有温带海洋渔类,也有热带及亚热带渔类。>>
韩国民俗村位于京畿道首府水原市附近,占地163英亩,它将韩国各地的农家民宅、寺院、贵族宅邸及官府等各式建筑聚集于此,再现朝鲜半岛500多年前李朝时期的人文景观和地域风情。村内有240座传统的建筑物,有李王朝时的“衙门”、监狱、达官贵族的宅邸、百姓的简陋房屋、店铺作坊、儿童乐园等等不一而足。民俗村内的店铺和露天集市上的商品大都是当地传统手工制品及别具风味的食品,有木质雕刻、彩绘纸扇、民族服装、彩色瓷器等。瓷器是这里的特产,有60余种,均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民俗村内的食品种类繁多,最受游客喜欢的是菜饼和米酒。露天场上每日定时都有精彩节目表演,如:民俗舞蹈、杂技和乡主鼓乐,热闹非凡。这里的村民穿着古代李朝时的衣着、演译着古代村民的风俗,迎娶新娘、送亡人入土等礼仪都真实地仿照李朝时代的模样。 韩国一公司职员穿睡衣上班
历史名人: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47岁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后,积极 *** 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并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当时日本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国内四岛的统一,妄图以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1592年,他率领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攻陷首尔(旧译“汉城”),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史称“壬辰卫国战争”。李舜臣将军和中国水军并肩作战,多次击败日军,屡立奇功。1598年12月,他与明朝水军重创敌寇,在激战中不幸中d身亡。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供奉着李舜臣将军灵位的显忠祠建于1706年,位于芳华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抱,祠内松柏成荫。显忠祠占地50多万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还有“号”、“古宅”、“家庙”以及李氏家族使用过的水井等古式建筑。有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资料和当年他与倭寇海战时使用过的武器等实物,明朝皇帝赐与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斩刀等8件赐品的复制件,则被精心地保存在“遗物馆”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诞生的日子,显忠祠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显忠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一度荒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纪念忠武公的活动得以恢复。1966年,韩国政府将此地辟为“圣域”,重建显忠祠,园区的综合景观工程一直持续到1974年。
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以对美、日外交为主。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推行门户开放政策。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总统后,继续致力于巩固与美、日的同盟关系,同时加强与中、俄的友好关系。在对朝政策上,金大中推行“阳光政策”,提出互不使用武力、不搞吸收统一、加强南北交流与合作的“对北三原则”,主张以结束朝鲜半岛冷战结构的“一揽子方案”根本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韩国于1991年9月17日同朝鲜一起加入联合国。2003年2月,卢武铉总统就任后,强调发展韩美互惠平等关系,促进韩中日东北亚区域合作,同时加强同俄、东盟、欧盟等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
与中国关系: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建交后两国各方面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7月,卢武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用三天的时间学习了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段永平的传记,收获颇多!
他曾经做出了著名的小霸王学习机,这是80后集体一代的回忆;后来他又创立了步步高,进军了电子产品行业;在把步步高带入一个巅峰之后,他又带领部下成立了如今大名鼎鼎的OPPO和VIVO。这两家公司如今已经是手机行业不可忽视的重量级品牌。
然而,和不少中国企业家不同的是,他在巅峰的时候激流勇退,和太太一起搬去了美国生活,结果在偶然中的必然中学习了巴菲特的理念,并且通过投资网易一战成名,成为了很多中国人心中的“股神”,后来他又坚持在二级市场做投资,同样成绩斐然。
虽然成立过几家知名企业,但据说段永平90%的资产都是通过股票投资得来的。
总而言之,段永平可以说拥有的是一个“开挂”的人生。
自命不凡,横空出世。
段永平196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6岁就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
北京电子管厂当时是非常大的一个企业,总投资一亿元,员工有1万人,是20世纪80年代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很多同学可能都听过北京798艺术区,798实际上就是在北京电子管厂的旧址上改建的。
段永平拿到这个铁饭碗之后,很长时间都可以衣食无忧了。不过没多久他就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当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正迅速取代电子管技术,段永平不愿在这个看不见前景的行业里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思来想去,段永平选择继续进修。他考进了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专业,在1988年拿到了硕士学位。总的来说,也是个学霸级的人物。
段永平1988年走出校门的时候,正好是改革开放春风萌动的时期。那个时候发财热席卷中国,连大学教授都在卖茶叶蛋。这让段永平意识到,只有站在潮头最前沿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1989年3月,段永平来到了广东省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间小厂做厂长。这间厂每年都亏损200万元。面对这个烂摊子,28岁的段永平决定带领整个小厂彻底转型。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电子游戏简史”,这个时候正是任天堂的FC游戏机的巅峰之后。《超级马里奥》和《魂斗罗》这样的游戏让FC红白机红遍整个地球,而20世纪80年代末,任天堂的FC游戏机以水货的形式进入中国,随即就开始风靡各大城市。
在那个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年代,火热的产品就意味着大量的山寨。一时间有几百家工厂都开始做游戏机,而段永平也准备投身这个行业。
不过段永平做事有个特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敢为天下后”。用我的话说应该就是“谋定而后动”。
别人还在“什么品牌好卖就组装什么”的时候,段永平已经有了自主的品牌意识。
于是,段永平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小霸王”的品牌称号。有些80后的同学可能还能记起来“小霸王”的商标,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拳击手套。一个代表质量,一个代表售后服务。这两点被段永平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产品身上。
从一开始,段永平就狠抓产品质量。因为那个时候游戏机基本都是用进口的集成电路散件组装的,某些厂商返厂维修率高达30%,而“小霸王”不管产量扩充到多大,都把返修率牢牢地控制在0.3%这个量级上。
另外,在资金并不充裕的前提下,“小霸王”还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而且还推出了一个“包修包换”的政策。只要产品出了故障,不问原因,包修理包换新。别忘了那可是20世纪90年代,能做到这种售后服务的商家真的不多。
仅仅三年之后,这间曾经每年亏损200万的小厂的产值已经变成了1亿元。段永平也把厂名正式改成了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在众多的游戏机品牌中,小霸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小霸王。
不过小霸王获得真正的腾飞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段永平发现游戏机的热潮已经逐渐过去,而电脑这个东西横空出世了。然而那个时候的电脑价格过高,几乎没有什么家庭能买得起。
看到这个商机,段永平花2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王永民教授的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然后和他的技术人员一起,给小霸王游戏机增加了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最后通过电视机做显示屏,组成了一套电脑学习系统。这种叫做“学习机”的中国特色新产品横空出世了。
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要上万元,而一台学习机只要两三百。这一下点燃了大众的需求。
另外,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我觉得“小霸王学习机”还有一个非常天才的地方,就是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想象一下,如果小时候的你,管家里要钱买个游戏机,好像就有点不好意思,但如果你和爸妈说要买个学习机,一下就名正言顺了…...虽然买回来可能还是一样打游戏。
除了起名字之外,段永平也显示出了自己天才的营销能力。
和我们熟知的健力宝和太子奶等等品牌一样,那个时候的中国,能做出好广告就是成功的一半。比如那首小霸王电视广告的《拍手歌》,里面那句“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一时间在中国到处传唱,绝对是广告词经典中的经典。
后来,段永平还请来成龙拍了一则电视广告,广告词是“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也成为了经典的营销案例。
就这样,小霸王学习机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标配。在1994年的一次问卷调查里显示,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既不是联想也不是IBM,而是小霸王。
就这样,“小霸王”开始了自己的腾飞之路:
1992年,小霸王用200万元人民币的广告费,实现了1个亿人民币的产值,纯利润超过800万元;1993年产值达到2亿,1994年产值4个亿,1995年产值达到了8个亿……
经济效益最好的几年里,小霸王年底分红都是用报纸包现金,为此用掉了成摞的报纸。来应聘的人也络绎不绝,工厂从百十人的规模,迅速扩张至3000多人。
而对于段永平来说,他也完完全全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因为按照集团当初和小霸王事先协定的分配方案,段永平及下属的工资与奖金被设定为小霸王纯利润的20%。通过这个利润分配方案,段永平早就成了一个富豪。
然而如同我们之前无数次看到的,事情总是盛极而衰。
在1995年,段永平想走了。究其原因,其实还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股权问题。
当时段永平的野心是把小霸王打造成中国的松下,这就要求把集团公司和小霸王切割开来,而当时怡华集团的做法更像是釜底抽薪——把小霸王的利润抽走去扶植其他部门。段永平几次提出的股份制改造方案都被否决了。最后,段永平说:“我等来等去等不及了。”1995年8月28日,段永平正式提出辞职。
不过段永平比起健力宝的李经纬要幸运得多。虽然辞职非常突然,但是怡华集团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大将风度。
集团总经理陈健仁亲自主持了欢送酒会,这大约是怡华集团第一次为“出走者”开的酒会。据小霸王现任董事长李平说,那场面十分悲壮,不少与会者都流下了热泪,段永平更是醉得不省人事。
后来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段永平说:“陈老总待我不薄,他对我有知遇之恩,离开小霸王,他送给我一辆奔驰做纪念,我一直开着它。”
而段永平也和小霸王签下了君子协定,保证在离开后的一年之内不和小霸王进行竞争。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次友好的分手了。
而在送走了段永平之后,“小霸王”也迎来了新的总经理。但事实证明,段永平只有一个。
在1995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小霸王”带着高速发展的惯性继续前进,年度产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八个亿。然而到了1996年,缺少了段永平这个掌舵人的“小霸王”,业绩快速下滑,而集团也开始频繁地更换“小霸王”的总经理,却永远没有改变品牌衰落的宿命。
而在段永平那边,他马上要开起自己人生新的篇章了——成立步步高。
精彩依旧。
在执掌小霸王的几年时间里,段永平深得人心。于是在离开的时候,很多公司中层都纷纷离开小霸王,加入了段永平的团队。
总经理助理、外销部长、内销部长、工程部长、计调部长、生产部长、计财部长、后勤部长、供应部长……都在新公司找到了相似的位置。小霸王给他们加薪都留不住。
当时小霸王找到几位准备离职的中层干部,问他们为什么不留下来继续发展,其中一位说:
“船长不在船上了,水手们不知道船会开到哪里去,所以要求下船。”
1995年9月18日,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现在回顾段永平的步步高时期,他做对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改造公司股权制度
由于段永平曾经深受股权分配的困扰,所以很明白激励措施的重要性。
步步高在创业之初就实行股份制度,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入股,代理商也能加入。甚至,连基层员工,如果想入股的话,也可以加入,如果没钱的话,段永平会拿出自己的钱来借给基层员工,帮助他们入股。而偿还的方式就是未来股份的分红和股利。这样员工也有动力把公司业务做好,毕竟有了利润自己就可以还钱了。
在这套制度下,步步高建立之初,作为领头人的段永平占到了70%的股份,然而随着他慢慢地主动稀释自己的股份,到后来,段永平持股只有不到20%了。
股份虽然被稀释了,但换来的是团队的众志成城。
二、平常心做产品,大胆做营销
1. 营销
因为和怡华集团有协定,一年内不和小霸王竞争,所以步步高开始的时候,主要做的是学生电脑和电话机。在这个新品牌上,他在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继续把广告营销看作战略武器。
1996年,段永平在央视黄金时间的广告竞标会上砸下了8000万,拿下了新闻联播后5秒的广告时段。
第二年,步步高再次出手,以夸张的1.23456789亿人民币的价码,又拿下了新闻联播5秒时段的第一条。
之后的几年,步步高一直是央视广告竞标的前几名,偶尔也做做标王。在营销上花了很多钱。
重金投入广告是一方面,请代言人是另一方面。
在步步高时期,段永平先是请来了李连杰做步步高VCD的广告,还聘请专业音乐人打造了一首广告歌。可能有些同学还记得一些歌词,比如“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当时广告的画风跟今天确实很不一样,但真的管用。
等到了2000年5月,段永平又请来国际影星施瓦辛格来给步步高做广告,这种大手笔在当时非常少见。
另外,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句非常经典甚至有点洗脑的广告语,叫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这句话同样是步步高的手笔。
不得不说,那一辈的中国企业家在营销上都极尽所能,出了像段永平、李经纬、史玉柱这样的风云人物,也出了像孔府宴酒、秦池、爱多VCD这样的悲剧企业。
2. 平常心
在我的印象里,段永平是那种说话非常实在,但是却具有大智慧的企业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常年坚持写博客,零散地谈一谈自己的投资和做企业的心得。
段永平:每个人都想从我这里听到新奇的故事。我说真话人们可能不相信。其实做企业真的是这样,99%的汗水+1%的灵感,我称之为平常心。
运动员之所以会出成绩,绝不在于现场哪个动作漂亮,哪个球进得好。在于他们每天练八个小时,一年一年地练。冠军之路怎么走?一天练十个小时,一练练十几年。
你一听,可能会说,这么简单,谁都会。是的,谁都会,但是真的谁都做得到吗?中国乒乓球这么普及,但是像我说的这样每天练八个小时,一练练十几年的可能只有几千人。到最后冠军级的选手可能只有几十人。到这个时候,运气天赋才会起作用。如果没有前面的条件,你连比赛的资格都没有。
做企业的平常心是什么?很简单,练好基本功,赚该赚的钱,不骗消费者。听起来又很简单,但是真的能做到又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质量就是基本功。产品的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也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做好品质其实很难,质量不是开一个会,引入一套管理系统就可以了。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我们每年光是请品质管理顾问就花费数百万元,部长以上离职前培训时间每人超过100小时。
企业基本功还包括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系统平衡发展。企业里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桶,某一块板太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浪费;太短,要补上。有的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确很长,但是那只能叫一块板,是不能当做桶来用的。如果一定要问企业哪一方面最重要,我只能告诉你:最弱的那个方面最重要。
记者:步步高在广告的表现上是很出位的。比如步步高1998年、1999年按实际投放额计算是央视的“标王”,还比如公司会请李连杰、施瓦辛格拍广告,这也是一种平常心吗?
段永平:是不是平常心的分别,就是是否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去央视投广告?因为我们企业实力不强,钱少,只能集中投放。为什么请施瓦辛格?也是为了省钱。请合适的明星可以提高广告的投放效率。
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实际效率提高的比例大于请明星在广告费中所占的比例,请明星就是省钱的。去央视投标我们也是很理智的,每一次投标都计算过,觉得合算才去投的。有的企业一高兴就举牌,我们不是这样。
比如说1998年那一次,有人说我和(爱多VCD的)胡志标争,其实我没和他争。在我的心目中,这个位置、这个时间段值2个亿,超过2个亿我就不要了。同样的钱我可以花在别的地方,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做“甩手掌柜”
如果说设立好激励机制、用平常心做产品和企业,以及出色的营销水平奠定了步步高成功的基础的话,在这个时期内,段永平做的第三件重要的大事,就是急流勇退,当一个“甩手掌柜”了。
1998年,段永平的事业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也就在那一年,他认识了美国《棕榈滩邮报》(The Palm Beach Post)的首席摄影记者刘昕。相识仅仅两个月,两人便迅速闪婚。段永平向他的新婚妻子承诺:“在把步步高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一定到美国和你会合。”
2000年,段永平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步步高发展比较稳定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到美国退休。
段永平说,人来到世界的目的,就是要享受生活,要享受快乐。
不过临走之前他还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策。
步步高成立之后,段永平把公司业务分成了三条线:
一块是教育电子业务,由黄一禾负责,主要经营的是步步高点读机、学习机等等;
一块是视听业务,由陈明永负责,主要经营VCD、DVD、MP3、蓝光DVD这些产品;
一块是通信业务,由沈炜负责,主要经营无绳电话、步步高音乐手机等等。
到1999年年初,段永平根据国内外竞争形势的变化,对步步高公司进行了改制。
他把这三大业务按照人随事走、股权独立、互无从属的关系,成立为三家独立的公司。也就是说,段永平把三块业务单独成立了三家公司,成为三个独立法人,相互间没有任何法律上的联系。
如果一定要说关系,就是三家公司有一些共同的个人股东,比如段永平,还有我们刚提到的沈炜、黄一禾、陈明永几位高管。另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为了三家公司能快速发展走上轨道,它们共享步步高的品牌和步步高原来80%左右的销售渠道。
而后来,这其中的两家公司就成为了如今在手机市场里不可忽视的两个品牌,OPPO和VIVO。
段永平这种“杯酒送兵权”的做法,形成了“步步高系”的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老板不占太多股权,中高层和员工大量持股。
OPPO和VIVO两兄弟也很好地继承了段永平企业管理的基因,目前O、V两兄弟的实际管理者陈明永和沈炜也只占自己公司股权的10%左右,这两个品牌也逐渐进化成中国最赚钱的手机品牌。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41岁的段永平不贪恋更大的成功,毅然选择漂洋过海,去经营他的家庭和生活。这让他人生第二个重要阶段也完美落幕了。
移居美国,再创辉煌。
到美国后,在一次逛书店的过程中,段永平看到了一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的“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以及“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这些话,让段永平非常认同,于是他开始对投资产生了兴趣。
实际上,巴菲特以及很多美国成功的大基金经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买股票要像做实业那样去买。而段永平正好是做实业出身,这让他在看一家公司的业务好坏、管理层靠不靠谱这些方面,比别人更有优势。这也是创业经历给他带来的财富。
丨一战成名
段永平一战成名的投资就是网易了。
2000年6月29日,网易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结果刚一上市没多久就遭遇股灾,互联网泡沫彻底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点5048点一路下跌至最低的1114点,跌幅达到接近80%。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网易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被查出涉嫌会计造假。在重新审计了公司之后,网易不得不宣布,2000年的真实收入从830万美元降为400万美元,直接跌去了一半。
正因为此,网易的股票在2001年9月4日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暂停交易。这个时候网易的股价已经从上市时候的15.5美元,一路降到了0.64美元。跌幅96%。
此时的丁磊年仅30岁,为此事他解雇了当时的几位高管,并且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与美国监管机构的上诉。
事后他回忆说:2001年年初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
与此同时,段永平正在琢磨着是不是能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废墟”里淘淘金。因为他相信互联网本身并不是泡沫,只是之前被炒作得太多了。
他说,“这个东西我们天天在用,怎么会是泡沫呢?”于是段永平开始和新浪、搜狐、网易、联众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接触,了解它们的业务情况,也试水性质地买过这几家门户的少量股票,但段永平对这些公司的模式与未来还是将信将疑,看不太懂。
2002年年初,网易正准备推出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对于丁磊来说,营销是他的短板,他想了一下中国谁营销做得最好,结果就想到了段永平。
很快两人就见了面。这次会面中,段永平了解到了正处于谷底的网易。那时候网易刚经历前一年的大型亏损,股价掉到了1美元以下,随时可能被摘牌,还面临着诉讼的问题。
但同时,段永平发现,网易的估值非常划算:一家市值2000万美元的企业,光现金就有6000万,负债只有1400万。另外,网易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提供的短信增值服务业务正在迅猛发展,最关键的是,网易准备大举进军网络游戏业务了。
做小霸王出身的段永平对游戏业务非常熟悉,他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虽然他没法具体预测网易做游戏能挣多少钱,但他说,“没有道理比我1995年做小霸王时还少。那时我们就做了差不多以亿元计的营业额”。当时他就判断这是个好生意。
当然,网易还面临着不少危险。尤其是法律风险方面,很多人都在担心当时的诉讼问题。于是段永平找来了专业律师来咨询网易的诉讼,发现网易败诉的可能性甚小,即使败诉要赔的钱也不多。这下段永平心里有谱了。
2002年4月,段永平夫妇在公开市场花200万美元买入了152万股网易股票,占网易总股本的5.05%。
这200万美元几乎是段永平当时能调动的所有的钱。后来段永平说,“做足功课后,我基本上把我能动用的钱全部用了,去买网易的股票。”后来,段永平又继续增持网易股票到205万股,占网易整个股本的6.8%。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网易的业务很快出现好转,股价也一飞冲天,网易的创始人丁磊还一度成为了中国首富。而对于段永平来说,他的投资短短两年就赚到了几十倍。
然而赚钱并不难,更难得的是,段永平在获利这么多之后竟然无动于衷,完全没有卖掉网易。
最后这只股票他又拿了五年多才逐步卖掉,最终的盈利超过了100倍。
丨段永平的投资理念
后来在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的时候,段永平说:
“0.8美元买网易股票的不单是我一个人,但坚持持有到100美元的就不多。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
该卖掉一只股票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否则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价值。
步步高的投资小分队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泡在网上玩游戏,玩网易的游戏以及竞争对手的游戏。“中国网民现在流行什么游戏,游戏公司将要推出什么游戏,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每家公司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是急功近利的还是比较长远的做法,我们的人全知道,能看出每家公司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段永平说。
段永平自己也玩。他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至少两个小时。他七八岁的儿子很佩服他爸爸很会玩游戏,一看爸爸在玩,就说“我也要玩”,听到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在工作”。段永平开玩笑说,我儿子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为什么爸爸玩游戏就是工作,我玩游戏就不是”。
段永平说:“但我就是这样做投资的。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八九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钱左右,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120-130。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
“投机和投资很大的区别是,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还有机会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这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走人。
“很少人有耐心。同时也很少人能够在投资方面成功。成功的人都必须是要有耐心的,所谓耐心是一个必要条件,当然也有个别人不小心赚到钱,跟你去澳门赌场赚到钱没有区别。但是作为投资来说,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东西,你不长期坚持,没有耐心就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回报。耐心是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一定要具有的,如果你不具有就没有机会。”
邓永平在投资上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一再成功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认知维度,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不断的去努力、去研究。
同时要做属下愿意追随的、有领导能力的人,不能一味只想着自己,要让在一起的人共同发展,仅以此记录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逐渐学习进步!
最近,2012年3月的美国报纸《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刊登了经济评论家埃杜多·波特(Eduardo Porter)的文章,标题是:收入不平等挖民主的墙角(Inequality Undermines Democracy),主要是说收入差距的严重扩大,将产生政治的两级分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有钱人与没有钱人之间的政治体系产生分裂,民主的政治制度就将遭到破坏。这是危言耸听吗?显然不是。那么,究竟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号称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美国怎么会被收入差距来挖墙角呢?这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应该说,美国人从来没有太关心他们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的贫富之差一直比其他发达国家大得多,而且这种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但民意测验表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大多数美国人却并不关心收入差距。根据去年11月美国盖洛普(Gallup Poll)民意测验,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要求政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减少财富的不平等是特别重要的事;而其他80%的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者也很少关注国民的收入差距;总统选举和国会议员竞选也很少拿缩小收入差距来说事。收入不平等并不是选民予以最优先考虑的事。即使最近30多年来,贫富的收入差距已经急剧增大,但美国政府没有做任何努力来抑制这个趋向。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的贫困标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
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从下表可见,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但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1977 ~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穷的20%的人的税后收入绝对下降了12%,而最富的1%的人的税后收入却增长了136%,其平均收入从约20万美元增至48万美元左右。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1936 1944 1950 1956 1962 1965 1970 最低20% 4.1 4.9 4.8 4.8 4.6 5 5.5 次低20% 9.2 10.9 10.9 11.3 10.9 12 12 中等20% 14.1 16.2 16.1 16.3 16.3 18 17.4 中上20% 20.9 22.2 22.1 22.3 22.7 24 23.5 高的20% 51.7 45.8 46.1 45.3 45.5 41 41.6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基尼系数为0 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现状报告》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状况为:1950年为0.369,1960年为0.353,1970年保持不变,1980年为0.365,1990年为0.369。而《美国住户、家庭与个人收入》中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为:1970年为0. 394 ,1980年为0.403,1990年为0.428。无论那种计算结果,都表明70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在迅速扩大。 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指出:“最后造成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在美国一大批工人和家庭感到愈来愈穷。这些工人照章行事,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维持生活水平。然而他们却节节失败。”他指出:在1993年,收入高的5 %的家庭获得全部收入的19.1%,而在1989年为17.9%,1981年仅为15.4%。 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资料,1993年,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8.2%,创二战以来的历史纪录。
财富分配不均的差距远大于上述收入分配的差距。财富是按一家人拥有的全部资产的现价衡量的,包括银行帐户、股票、证券、人寿保险储蓄和共同基金股票之类的金融财产,房屋和非公司企业,汽车
和主要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等等。
在80 年代中期, 美国财富分配中出现了所谓“三三制”的现象:1983年,占人口1%的“上上层”占有国民财富的35.8%,占人口9%的“上层”占有国民财富的33.3%,占人口90%的人占有国民财富的31.2%。这个差距在90年代继续扩大。据美国最新的统计结果,1992年最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美国全部财富的42%,而在1989年为39%。 这表明,美国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速度正在加快,从而促成了所谓“超级富豪”的出现。据纽约大学经济学家埃德·沃尔夫计算,在1983年到1989年财富增加较多的年份中,美国净财富从13.5万亿美元增加到20.2万亿美元,增加的总额(6.7万亿美元)中的3.9万亿美元(占58.2%)被只占美国人口0.5%的最富的人占有。现在,占美国人口总数的0.5%的50万个家庭,拥有全部资产的39.5%。这使得美国在贫富悬殊方面处于发达国家的首位。
收入分配不均的扩大带来了贫困化的发展。据1992年公布的材料,1991年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美国国民达3570万人,较1990年增加了210 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每年一度的统计结果,1993年有393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1961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时有39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21.9%)。(历年处于贫困线下的美国国民情况统计见下 由上表可知,7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贫困人数在略有波动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从美国贫困人员的结构来看,穷人主要是生活在大城市日益衰败的老城区中的黑人、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白人农民、年幼的儿童和退休的老人、以及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多子女大家庭中的成员。
在1991年的3570万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穷人中,按人数算,白人比黑人多一倍,白人为2370万,黑人为1020万,其余为拉美和亚裔移民;但按人口比例算,黑人贫困率最高,相当于白人的3倍 1991年美国有1360多万少年儿童(其中600万是6岁以下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下,占贫困人口的39.1%,1994年上升到40%(而在全国总人口中,儿童占27%)。1991年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78万生活在贫困中,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的12.4%。 大都市是美国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1992年城市人口为1.97亿,其中2737万生活在贫困线下。1989年纽约市有近20%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底特律有32.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芝加哥、休斯敦、亚特兰大、巴尔的摩、费城和新奥尔良等另外13个大城市也都有20%以上的人属贫困者。1994年的统计表明,大都市的贫困率为14.6%。 人口统计数据还表明,贫困与家庭规模和结构有一定关系。美国有约一半的穷人生活在家庭成员超过5人的大家庭中, 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中,贫困率则高达34.3%,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穷人数目达1860万。
二、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本性就是榨取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使自身不断增殖。反映在分配领域上,劳动者总是处于受剥削的地位,而资本家则力图限制广大劳动者的生活消费,从而扩大自己的财富。虽然在一定时期里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资产阶级会在分配领域做出有限的让步,但不可能根本改变分配领域不平等的关系。
除了制度原因外,70年代末以来美国收入差距扩大,还取决于下列经济和社会因素。
(一)在经济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换、资本积累的加剧以及美国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是影响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因素。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复杂劳动者,因此,缺乏专业技术、所受教育少的一般工人就业机会大大减少,收入不断降低。 战后兴起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进步自70年代以来尤其明显。1971年微处理机问世,至今已发展到3万多种。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 机器手、电视机、录像机以及各种通讯设备等。首先,打破了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同时也把大量工人和一部分管理人员变为剩余劳动力,使成本发生了变化。据统计,美国工作场所的平均雇员数,1990年比1980年减少了8%。 雇员人数减少最多的工业部门恰恰是信息技术费用开支最高的部门。信息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 在扩大再生产进展缓慢,难以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
失业人数会不断增加。在美国经济缓慢回升的1993年,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失业人数仍超过850万,原因之一就是, 劳动生产率因信息技术的采用而提高了3%,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了2.2%,不足以吸收因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剩余劳动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生产要素及生产过程日益趋向于智能化,因而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自动化工厂车间里工作的劳动者,要经过特别的训练,要掌握自动化机器体系工艺流程原理,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等等。因此,有较高知识技能的熟练工人成为各家公司的争夺对象,抬高了这部分劳动者的工资,相比之下,技术不熟练的、年轻的和受教育少的工人的工资就降低了。在美国,自70年代起直到80年代末,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的周薪差距从大约40%扩大到了大约70%,而完成中学学业所需的学费增加了30%以上。中学辍学者和其他几乎没有专业技术的雇员的实际收入不但与受过更多教育和培训的雇员相比有所下降,而且从绝对意义上讲也下降了不少。
如果美国有一套应变能力较强的合理的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机制,那么,上述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将会大大减弱。遗憾的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和各种社会政策没能起到帮助劳动力掌握竞争所必须的技能的作用。美国的中等学校通常只泛泛地讲授一点在劳动力市场中谋职的方法,大多数专门技能的训练都在企业中进行。而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的面往往较窄,不适应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加剧,80年代,许多企业进行了组织调整,工人的技能经常因企业的合并或吞并而变得过时,导致这段时期里约有200万工人被解雇。 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年轻人。1981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为8.8%,而16 ~19岁青年的失业率达21.5%。 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种族和年龄的原因,美国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面前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这也导致一部分人难以适应技术发展对就业要求的变化。据1993年的统计,在美国,越富的家庭拥有和使用计算机的比例越大。白人家庭的电脑拥有率是黑人或西班牙裔美国人家庭的3倍,而白人的贫困率恰恰约为黑人贫困率的1/3。目前2/3的美国人还没有电脑,但在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的富人中,74%的人拥有一个以上的电脑终端。另外,在美国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里,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查阅西方各国图书馆的资料,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绝大部分专家、教授通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洛杉矶的一所穷人中学里,2000名学生只有30台计算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已使用了12年到13年。“不懂电脑将会成为新的文盲。” 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提供较高工资水平的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呈减少的趋势,呈增长势头的第三产业的平均收入偏低。
制造业生产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同一行业中劳动条件差不多,工人的工作比较稳定,而且,制造业有较强大的工会,因此其收入水平较高。1979年,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周工资为268.94美元,高于全部门的平均水平219.3美元。 而第三产业部门由于工人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相对较低,工人工作稳定性较差,加上工会力量的弱小,西方国家这个部门的工人工资一般比制造业部门约低5%~10%。在美国, 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服务业的平均周工资1979年为175.27美元,低于全部门的平均水平,比制造业部门低约34.8%。
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进入新阶段,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总人数的比重,50年代分别为55%和52%,80年代中期则分别为70%和75%。而制造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则从1965 年的28%降到1987年的20%。据统计,80年代美国新增约2000万个工作岗位。但据《幸福》杂志所排列的美国500 家大公司(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在此期间其职工实际上减少了350万人。可见, 新增就业人数多数来自低工资的服务行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第三,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使垄断资本家的财富迅速增长,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大大提高,垄断资本获得的利润迅速增长,资本积累越来越多,而且日益集中在少数大垄断资本手中。加之,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一些实力雄厚的传统工业部门的大公司为了争夺新技术、增强竞争力,与一些实力有限但技术先进的公司合并,例如汽车公司大量合并计算机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同时,竞争也促使采
用同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同部门,不同公司之间的合并,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合并了休斯飞机公司,争夺米勒飞机公司,它们都采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因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美国资产为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在1965年有47个,1983年猛增至234个;资产为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在1965年只有2个,到1983年发展为25个。现有大公司的资产额、 销售额和利润额大大超过以前的公司。 根据《幸福》杂志公布的世界100家最大工业公司的情况, 1990 年列为榜首的通用汽车公司的资产额为1802亿美元,相当于1983年最大公司即埃克森公司资产额630 亿美元的近3倍。
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和信息技术的采用,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同时,工人的劳动报酬并没有相应提高,结果,垄断资本家的利润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
由左表可知,1970年工资增长速度比利润增长速度快3. 2 %, 从1975年开始,二者的关系发生转变。1987年,工资增长速度比利润增长速度慢了3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将日益集中在拥有巨额资产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第四,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陷于“滞涨”,也使广大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经济处于缓慢增长和停滞中,企业开工不足严重,美国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一度降到64%。失业人员剧增,1982年失业率达10.8%,失业人数高达1220万。同时,消费物价上涨严重,通货膨胀率1979年为11.3%,1980年高达13.5%。80年代美国的经济一直在“滞涨”的死胡同中蹒跚前进,致使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放慢,甚至绝对下降
上表表明,1981年工人实际工资甚至低于1961年的水平。另据统计,1984年与1991年相比,全部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周工资从293 美元增至355美元。但以1982年不变价格计,却从275美元降至256美元,下降7%。
第五,70年代后期以来抑制经济衰退的经济政策也对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推动作用。
战后实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美国在70年代陷入“滞涨”的困境中。为了走出困境,80年代,里根政府采纳了供应学派的政策主张,实行“经济复兴计划”,其核心是减税,包括将所得税税率下调,降低所得税累进额。从1981年到1988年,个人最高税率从70%减少到28%。从新税收法案规定的边际个人所得税率来看,收入愈高,税率降低的幅度愈大。因此,新税收法案被认为是对富人有利的税法。据统计,年收入在1.5~2万的人,在198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减税方案实施后,纳税金额反较一年前为多。因为,人们上缴的社会保险工资税增加了。在减税政策实施几年后,美国占纳税人10%的富有者1990 年比1977 年少交税931亿美元,而其余90%的人(主要是中层居民)则多交256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削减了社会福利支出,使贫穷者更贫困。
(二)在美国,种族歧视、单亲家庭增多和非婚生子女人数的上升等社会问题也对贫富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
第一,种族歧视。由于美国过去长期在学校实行种族隔离,使黑人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如白人。经过60年代和7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今天在美国几乎找不到有关种族歧视的法律和公共政策,但种族歧视依然存在。1992年春爆发的洛杉矶那场种族骚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黑人仍处在一种不被人信任,容易遭人误解和忽视的状况,白人在私下歧视黑人问题颇为普遍。
在教育系统,广大黑人青少年仍没有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据全美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报告说,美国目前有84%的青年有中学文凭,但黑人儿童中却有40%连小学都没读完,黑人中文盲达30%。由于黑人家庭经济贫困,使黑人在中小学所受的教育水准普遍低于白人,高中升入大学的黑人学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不超过38%, 不到白人学生的一半。1986年上大学的黑人比1976年减少3.4万,在18~24岁的黑人青年中,上大学的比例从1976年的35.4%降至1987年的27.8%。受教育机会的不足,必然会对黑人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和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限制,因而影响到黑人的就业和竞争能力。从6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黑人的失业率一直是白人的2~3倍,尤其年轻黑人失业率保持在30%~35%。即使是有工作的黑人,多数也只能从事最笨重和最受轻视的低收入的劳动。
第二,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子女。由于离婚率高和分居人数的上升,以及大量的少女未婚先孕,美国社会中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迅速增多。1993年这类家庭已占美国家庭总数的30%。在所有单亲家庭中,
约80%由母亲抚养子女,但母亲或因需要在家照看孩子,无法外出谋职;或因年龄太小,不能就业;或因教育程度太低,找不到工作,她们往往只能依靠社会福利为生。美国目前约有100万13至19岁的少女未婚先孕, 其中一半的人生孩子后辍学,依靠社会救济为生。
综上所述,美国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差距扩大有其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其中既有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阵痛(如科技革命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也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所造成的恶果。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给人们带来益处,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改变的话,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就无法根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