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搞IDM现实吗?

华为搞IDM现实吗?,第1张

据说华为当前有这种想法,自己小规模的搞IDM,自己建立一整套生产体系来应对当前的芯片困局,但是这种难度是相当大的,未来能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小。

首先是资金投入问题: 自己建设一整套的生产线首先就是得投入大量资金。华为每年也就几百亿利润,以2019年为例是627亿净利润,折合下近90亿美元而言,这笔资金看上去挺多,但如果真要砸到IDM的建设上,就非常杯水车薪了。

芯片制造端各种设备,掌握代工技术,包括芯片设计使用的EDA软件,这投资没上千亿是搞不定,即便是小规模的IDM也得几百亿的资金,这对华为来说就是一种负担了。

华为自身还有其他业务线,尤其是通信领域是自己 的根基,不可能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IDM建设上,否则就可能影响自己的主业。但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IDM的建设又将是一件漫长又遥遥无期的事情,短期也是出来成果的。

其次是人才问题: IDM建设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人,国内这块总的人并不算多,有传言华为正在接触了解国内这块的人员储备情况。

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人员其实还是挺欠缺的,这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引发了很多人才流向互联网,导致其他一些领域的人员流失很严重,实体制造业由于薪资相对偏低都引发“劝退”潮流,半导体相关不少人也都跑向了互联网。

所以,大家别看我国互联网很发达,但其实这并非好事情,一是这种发达很虚幻,只是应用层面上的发达,核心技术一旦被掐断立马嗝屁,二是导致了不少其他领域人才的流失,影响长远发展。

整个行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现有我国整体IDM建设也是很欠缺,很多核心领域技术都没有或者落后。28nm节点光刻机按规划是今年下线,如真能实现到量产还得1~2年,而EVU光刻机的研究规划节点是到2030年;代工技术中芯也只掌握了14nm,真正的7nm制程要等到N+2技术,这至少又得2-3年时间实现。

如果让华为自己建设IDM,光刻机这块最多也就等国产28nm节点的设备,不可能自己去研发,目前这设备差不多就是在以举国之力研发,单靠华为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代工这块华为倒是可以自己搞,我觉得会比中芯的进展更快。

剩下还有EDA这类芯片设计软件,这又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了,你要让华为这样一个硬件为主的厂商建设怕是悬。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综合来说,华为真要自己建设IDM难度是相当大,本身国内基础薄弱,再让华为自己从零开始建设,这困难绝不是我们外人能想象的。当然,现有小道消息也的确传出华为要自建IDM,至少目前是在了解这块。我想华为是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否真要建设实施怕是还很难说。

这个愿望其实并不美好,华为也不会这样做。

要说透这个问题,首先基本概念还是要讲一讲的。

芯片企业的两种模式

所以,要想IDM,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但仅仅因为困难,就让华为放弃IDM吗?远远不是,再看第二个原因:

砸钱、砸人、砸时间,看运气,芯片制造就是这么费

费钱。

先说芯片设计,没个几亿美元打底,咱就别说在设计芯片。拿小米2017年澎湃的例子,澎湃S1的表示并不尽如人意,S2更是至今仍未亮相。碰壁之后,雷布斯感慨道:“ 芯片行业10亿起步,10年结果 ”。小米在开发澎湃1芯片时,用的也是高薪挖人,甚至有些技术数据也可以用钱来买,但10亿元花出去后,而得到的却是28纳米落后的芯片制程。

这还只是芯片设计行业。而芯片制造行业,更是恐怖。你看看台积电每年的研发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30亿美元,占当年营收的18%,这仅仅是芯片制造工艺改进上的费用投入。英特尔更是恐怖,达到了134亿美元,超过了华为2019年所有研发投入的总和。即便这样,英特尔也没能使自己的10nm制程改进到7nm,因为芯片的制造,不光要砸钱,要有高精尖人才,还要消耗时间,最让人恼火的还要看人品、拼运气……

简单的说,芯片制造就是砸钱、砸人、砸时间,看运气。但这并不是让华为放弃IDM的根本原因。

前方惊现国家队,民族芯片产业链崛起在即

其实我理解题主的意思,真正渴望解决的是美国“卡脖子”的问题,而不是把“建立我国完全自主的芯片产业链”这一重任完全交给华为。事实上,再有几个华为,它也承担不起这个重担。事实上,在芯片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上,国家早已有了布局: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很有兴趣看看“02专项”的到底是什么,擦亮眼睛(看不清自己百度啊^-^):

有没有热泪盈眶的感脚,是不是突然发现,我们的国家,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早在十多年前的2006年,就已经为民族芯片产业链的构建而精心布局了。

有些人不服气,专项是建立了,那成果呢?

虽然多数还与全球最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一直在努力,特别是2018年“中兴事件”之后,上至国家、下至产业资本,纷纷清醒的认识到芯片产业链自主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泊来主义”销声匿迹,短短三年时间里,我国芯片产业相关企业简直可以说卯足了干劲,天天新气象。

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A股市场上刚刚崛起的芯片巨头:中芯国际。两个月前,中芯国际的市值还在千亿徘徊,而今天,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市值直接突破了6000亿。Why?

简单来说,中芯国际是上面的“02专项”的最终成果(不确切,因为中芯国际目前的产品线,用的是包含美国技术在内的国际技术)。更确切的说法是:中芯国际是国家“02专项”最权威、高效的验收机构,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闭环完整起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02专项”的任何最新成果,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升中芯国际芯片制造能力,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芯片制造水平的提升。目前中芯国际与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厂商台积电的差距,大致在3-4年的水平。

而中芯国际背后的这条众多企业、高校构建起来的民族芯片产业链,正在为自已、为华为、为祖国、为我们所有人负重前行。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国芯片制造定能追上国际最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华为已经足够出色了,我们不该把过重的担子压在它一个企业肩上。在芯片领域,应该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冲向了最前线。

加油,中国!加油,中国芯!

一切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现在 科技 技术那么发达,搞这类研发的肯定会有考虑到今天的那样局面。华为有研发能力,再加上国内的 科技 公司很多,如果愿意一起合作共渡难关搞出来不是不可能,只是路会很长。他们那些国家的设备研发不也是白手起家吗。遇到事情要相信自己才有能力去克服困难。

IDM是指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ing,整合设备生产模式,是芯片领域的一种设计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白话说就是啥都自己做,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一家公司覆盖整个产业链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非常高,全球也只有有数的几家公司有这样的实力,如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等超大型公司。

业内知名人士爆出华为打造IDM模式,正在与华虹半导体和中芯国际合作,随后华为招聘光刻工艺工程师的消息传开,再是华为在16年的光刻技术的专利被挖出来,现在,上海微电子又在倒苦水,认为华为最近挖人频繁,华为搞到了上海几家半导体设备商的员工通讯录,除了总经理级别,基本都接到了电话,有些人甚至是直接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走了,上海微电的02项目都没法完成,老总为此还闹到了工信部。

芯片设计EDA软件美国三家公司占了大部分份额,ASML公司的光刻机比上海微电子先进了两代,台积电已经研发5纳米,中芯国际才14纳米。这种情况下,华为搞IDM现实吗?

我的回答是:现实,虽然挑战性很大,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

在EDA软件包领域,不管是和国内华大九天等软件公司合作还是自己弄,以华为的软件研发实力,一年就搞的出来,经过2-3年的应用迭代,软件将非常成熟。

在光刻机领域,虽然光刻机有40万零件,但国内技术或工艺精度上还没突破的零件估计也就几百个,核心的光学镜头、极紫外激光源、双工件台,技术攻关可以突破,而且,光刻机的原理早已突破,瓶颈在于零部件的工艺精度,解决工艺问题是华为强项。现在上海微电子已突破了28纳米光刻机,华为挖了很多光刻机方面的工程师,即直接可以28纳米起步。

1、资金方面:华为有1400亿现金储备,如果这两年暂不分红,华为现金储备可轻易达到2000~3000亿,投入1000亿,资金方面不是问题。

2、人才方面:华为的软件实力非常强,材料专家是世界级的,光学领域可以挖德国日本专家,光刻机方面已经挖了上海微电子很多人,加上华为强大的IPD研发流程,所以工艺上快速突破是有可能的。

3、市场方面:根本不用愁。

华为有强大的IPD研发流程,有CMM软件成熟度评估体系,所以一旦正式立项,一年内应该可以开发出28纳米光刻机,两年内可以达到7-14纳米,3年内可以达到5纳米水平,5年内可以追平ASML,和中芯国际一起追平台积电。

一旦华为在EDA软件、光刻机、芯片上追平美国、ASML、台积电,则中国的芯片产业将碾压美国,中国将从芯片进口国变成出口国,美国的EDA软件公司走下坡路,高通英特尔会倒闭,台积电也很快顶不住。。

美国对我国的软件、芯片封杀彻底失败,华为IDM对于中国 科技 界的意义就像当年的两d一星。

华为也从此将成为一个全能型选手:

1、通信设备pk爱立信诺基亚

2、企业业务pk思科

3、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pk苹果三星惠普戴尔

4、鸿蒙系统pk谷歌

5、 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pk谷歌

6、EDA软件光刻机芯片pk美国三家EDA软件公司高通英特尔ASML台积电

基本上是一人单挑美国几大高手。

如果5年后,华为在EDA光刻机芯片上追平了,以后外国就没什么能够封杀华为了,华为在10-20年后,产值将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将超过苹果丰田三星,成为世界第一 科技 制造企业。

光刻机成功的可能性有80%以上,华为搞IDM非常正确!非常支持,希望华为成功!

摘要:

1、华为 汽车 : 华为智能 汽车 以 “云-端-管”为核心架构 ,形成 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五大业务,聚焦增量部件,而不是造车,产业链涉及到 整车、零部件、云平台以及运营商 等,根据各环节参与者,机构推荐关注 中国汽研、宁德时代、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德赛西威

2、扬杰 科技 : 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2019年业绩低开高走, 2020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 ,其中 扣非净利润暴增126% ,全年有望维持高增长;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需求广阔,公司积极拓展高端MOS、IGBT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产品线, 与中芯国际达成八寸线合作 ,并与 华为、海康、海尔等国内巨头合作 ,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3、兆丰股份: 汽车 轮毂轴承单元生产商,产品供应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海外一流车企,2019年 境外收入大幅增长(+92.2%) , 汽车 轮毂轴承产品种类齐全,目前共有三代产品,年产360万套 汽车 轮毂轴承和年产3000万只 汽车 轮毂精密件, 预计均在今年12月竣工, 有望带来明显增量业绩。

正文:

1、华为 汽车 的五大核心业务,机构重点推荐五只行业细分龙头(国信证券)

①华为 汽车 的五大业务和潜在产业链梳理

近年来华为积极布局智能 汽车 业务,以 “云-端-管”为核心架构 ,云即智能车云,管即智能网联,形成 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五大业务。

华为 汽车 的定位为 智能网联 汽车 增量部件供应商 ,聚焦核心增量部件,产业链涉及到 整车、零部件、云平台以及运营商 等。

整车方面,华为已和上汽集团、长城 汽车 、比亚迪等十余家车企合作;智能网联(管)、智能车云(云),与 千方 科技 、启明信息、四维图新、中国移动 等企业合作。

端方面,智能电动与宁德时代合作,智能驾驶与四维图新合作,智能座舱与上海博泰、航盛电子合作。

②充电运营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华为HiCharger有望解决相关痛点

充电设施的便利性、安全性、可演进性、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动 汽车 行业 健康 发展的瓶颈。

华为推出新一代HiCharger,其直流快充模块的优势在于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失效率低,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在充电领域,华为利用车云和终端的强大生态, 助力充电运营商实现业务导流

③产业链相关上市标的

华为 汽车 并不是造车,而是建立智能 汽车 产业链生态,有望带动相关硬件、软件企业的发展,建议关注 中国汽研、宁德时代、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德赛西威

2、被低估的功率半导体龙头!业绩不输斯达半导,扣非净利润暴增1倍

扬杰 科技 是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2020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19.7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5%。

①一季度扣非净利润暴增126%

扬杰 科技 以IDM模式供应二极管/整流桥/MOS等产品,在诸多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占率。

公司自上市以来维持高增速,2014年-2018年,营收复合增速为30%, 2019年业绩低开高走,Q4营收增速达到 23.67% ,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在疫情影响下, 2020年一季度业绩延续高增长 扣非净利润暴增126% ,全年有望维持高增长。

②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2018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391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市场需求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供给却跟不上需求。

然而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基本被海外企业所垄断,MOSFET、IGBT等领域较为薄弱,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扬杰是国内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中排名第一的企业 ,2019年营收为20亿元,体量远超斯达半导,和海外巨头相比,成长空间较大。

③积极拓展半导体产品线

在自身优势产品二极管、整流桥基础上,开拓高可靠性沟槽肖特基芯片、Trench MOSFET 和 SGT MOS 系列、IGBT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产品。

四寸线产能100万片/月,以二极管芯片为主;六寸线产能5万片/月,以肖特基芯片为主;八寸线与中芯国际合作,提供2000片/月产能,主要是高端MOS和IGBT芯片。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下游开拓工控、 汽车 电子、5G通信等行业需求,同时与 华为、海康、海尔等国内巨头达成合作 ,未来有望收获可观的增量订单。

3、 汽车 轮毂轴承新星!供货海外一流车企,重磅项目年底落地(华西证券)

①供货海外一流车企,境外收入大幅增长

兆丰股份主营 汽车 轮毂轴承单元,产品覆盖奔驰、宝马、奥迪、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大众、本田、丰田等海外高档乘用车。

2019年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2.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 境外收入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92.2%

②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

汽车 轮毂轴承产品种类齐全,目前共有三代产品,产品质量获得国际45个国家认可。2019年公司毛利率为48.2%,同比提升4.1pct,其中第三代 汽车 轮毂毛利率为50.5%。

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代 汽车 轮毂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同时配套主机厂加大研发。

③积极布局主机厂,重磅项目年底落地

积极布局 汽车 主机厂,配备了相应的产品工程和应用工程团队,初步进入自主品牌主机厂供应链,目前已通过北汽和比亚迪的资质审核,将逐步增加供货,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年产360万套 汽车 轮毂轴承单元扩能项目,以及年产3000万只 汽车 轮毂精密锻车件项目, 预计均在今年12月竣工 ,大幅提升公司产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5900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